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英語: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為ADHD),又稱注意力缺失症(英語: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縮寫為ADD),是神經發展障礙的精神疾患。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6/25 | TNL國際編譯

付出更多努力,表現卻變更差?研究顯示「益智藥」無助於改善工作效能

市面俗稱的「益智藥」,原用於治療過動症或猝睡症患者,該藥的非醫療使用率在近年上升。然而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發現,未患有相關病症者若服用此類藥物不僅不會提升認知能力,反而會使績效表現變更差。

2023/03/31 | 精選書摘

《我家也有過動兒》:孩子挑食怎麼辦?千萬不要煮一大盤直接端到他眼前!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例子,我小時候非常不喜歡吃紅蘿蔔,但是我母親很希望我能接受它,所以餐桌上時常出現紅蘿蔔炒蛋,而且紅蘿蔔永遠多過於雞蛋,每當我看到那盤紅吱吱的菜餚出現時就很想逃離餐桌,所以我們必須要避免這樣的方式,換個方法來呈現。

2022/12/05 | 精選書摘

《顛峰心智》:「看清」內在風景,避免過度專注而偏離目標,你需要「後設覺察」

備受肯定的神經學家阿米希・查博士畢生投入專注力科學的研究,致力從各個層面瞭解專注力,包括在實驗室研究腦造影,還有實地測試軍人、運動員、學生和消防員的專注力表現。她的目標是藉由科學研究找出掌控專注力的方法,幫助我們更能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2021/07/28 | 精選轉載

【專訪】運動心理學家洪聰敏:想讓好動的ADHD孩童更專心,運動有效嗎?

該怎樣改善ADHD孩子的過動行為?要如何幫他們安排適合的運動呢?洪聰敏針對ADHD孩童進行了相關研究,找到了「該如何動」的小撇步和新發現。

2020/06/27 | 食力foodNEXT

破除迷思:吃了添加人工色素的食物,真的會讓小孩過動嗎?

有些家長會擔心添加了黃色4號、黃色5號、紅色6號與紅色40號等人工色素的食物。這些色素為何會被懷疑跟過動症有關?它們真的會造成兒童過動嗎?

2020/06/13 | 精選書摘

《當過動媽遇到亞斯兒,有時還有亞斯爸》:被嘲諷成「糾正高手」的亞斯,其實只是充滿疑惑

我終於了解,我的孩子不是故意要找碴,糾正大人們的語病。而被嘲諷成「糾正高手」的亞斯伯格孩子,其實他們只是充滿了疑惑,因此堅決要求正確的結果。

2020/05/17 | 精選轉載

精神科醫師談ADHD:每天都在補救被漏接的孩子,國家卻認為我們只要當藥罐子

我過去曾提議過,如果要吸毒孩子的家長來上課,練習親職技巧,應該要補償他一日工作的損失,讓他有意願來學習,有時間來幫忙他的孩子。但得到的回應是資源不足。連吸毒孩子的家庭都沒有資源了,ADHD怎麼可能?

2020/03/07 | 精選書摘

《薩提爾的守護之心》:外曾祖母最後的禮物,努力帶他離開火雞語言,要他說出人類語言

這也是燕湘的特質,不斷找尋自閉症資訊,只為了對孩子有幫助,絲毫不避諱面對自閉症。另一則是燕湘的信念,即使當時以勤狀態嚴重,她仍一直相信以勤能走入常軌,就像她堅信外婆與以勤的聯繫,那是一種很深的信念,能產生巨大的威力。

2020/01/07 | 精選書摘

《當你愛的人有成人過動症》:魔力紅主唱Adam Levine ,一名成功的音樂家以及過動症患者

市面上有些書的作者認為,過動症是一份禮物。他們認為過動症賦予他們一些別人所不具備的優點。從我的專業意見,把過動症當作天賜禮物或某種優點是個錯誤。

2019/11/29 | 讀者投書

【霸凌告解室徵稿】「沉默即是幫兇」,我終於明白這個道理

沉默,即是幫兇。你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說不定是對方這一輩子需要治療的傷痕。

2018/01/04 | 精選書摘

孩子靜不下來、坐不住,是不是過動兒?

凱凱總是精力充沛,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心,每次要他好好坐著看書或寫功課時,老是坐不住,過不了幾分鐘就會站起來,或者東摸西摸一下。望著老是在家裡爬上爬下的兒子,凱凱媽媽真的很擔心他是不是過動兒?她很想知道,有沒有方法可以改善孩子過動的情況?

2017/05/23 | 精選書摘

親愛的大人:其實我沒有那麼壞,我只是靜不下來

當孩子未達大人期待,並非全是先天生理缺陷或差異使然,更多是後天環境使孩子陷入比較的優劣衡量。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依賴藥物換得的讚美,而是看見自己的特質、相信自己的信念,以及感受逐步實踐的能力。

2017/05/21 | 精選書摘

親愛的大人:其實我沒有那麼壞,我只是靜不下來

當孩子未達大人期待,並非全是先天生理缺陷或差異使然,更多是後天環境使孩子陷入比較的優劣衡量。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依賴藥物換得的讚美,而是看見自己的特質、相信自己的信念,以及感受逐步實踐的能力。

2017/05/03 | 讀者投書

誰說利他能是「聰明藥」?〈給ADHD的「聰明藥」,治病還是應急?〉的可能誤導

4/28,端傳媒的呂苡榕記者發表了一篇文章〈給 ADHD 的「聰明藥」,治病還是應急?〉,討論利他能(Ritalin)在ADHD患者的使用狀況。身為一個亞斯伯格症(現改稱ASD)併發注意力缺陷(ADHD)的患者,看完這篇文章後,我產生了一些疑慮。

2017/04/30 | 歷史學柑仔店(kám-á-tiàm)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爭議的十個話題

以下由一個具歷史學背景觀察者的立場,整理十個有助於路人掌握此爭議的話題,或許也可作為下一波論戰的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