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過年可以指:

新年,曆法新循環的開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30 | 方格子vocus

年後開工諸事繁忙,善用「預約寄信」幫自己提高工作效率,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今年過年10天連假放完之後,工作爆量,而我能把工作消化完,不僅是因為提前做,其實去年以來,我在工作上培養了一個新習慣,我甚至覺得,只要把這件事做好,一個人工作的確能當多人用(不是鼓勵,但忙人需要),降低工作焦慮感。而這個習慣其實就是電子郵件的「預約寄信」,好處真的太多了,但哪種情境「預約寄信」會讓效率提高?

2023/01/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春節期間並未如預期出現COVID-19感染高峰,專家:病毒有點傳不動了

今年是中國防疫政策放寬後的第一個春節,中國卻並未出現新一波COVID-19感染高峰,甚至檢測陽性率從去年底開始就逐步下降。且由於疫情趨緩,中國今年春節期間也出現報復性旅遊潮,各大景點重現疫情前人山人海的盛況。一名中國發燒診室醫生王波更表示:「不僅感冒發熱的人少,連酒後打架、摔傷的人都少了。」

2023/01/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人過年習俗多,派紅包、逛花市節氣濃厚

香港小孩過年,最高興莫過於拜年收紅包。在香港,只要是已婚的,就要向未婚者發紅包。上世紀60年代,一般低層家庭的紅包是港幣兩毛錢,時至今日則是20元,漲了99倍。

2023/01/24 | 新加坡紅螞蟻

「你爸爸又沒犯罪,有什麼好羞愧的?」因父親是計程車司機,這位新加坡女子從小被人笑到大

她寫到,計程車司機的生活並不容易。自從父親開始駕計程車,她們就從沒在除夕吃團圓飯。因為除夕是計程車司機全年生意最好的其中一天。父親那一整天都會在外頭載客,送他們去吃團圓飯,直到清晨才回家。 「在我小時候,團圓飯是一種奢侈的概念。不是因為餐桌上的食物,而是別人可以一起吃飯,而我們卻不能。」

2023/01/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年」改稱「農曆年」,韓國學者推英文正名運動遭洗版

世界各地多將農曆年(陰曆年)稱為中國年(Chinese New Year),但農曆年不只是中國特有的文化,也是韓國、越南、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傳統節日,在英文中以Chinese New Year稱呼欠妥,學者徐敬德呼籲以Lunar New Year作為正式名稱。

2023/01/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北市人口將達250萬人,蔣萬安力求提高人口數、將依法設立第3名副市長

蔣萬安表示,統計到去年底台北巿的人口數有248萬人,民政局推估今年3月有可能會到250萬人,人口數達到一定的標準,符合相關法律規定設立第3名副巿長,要如何辦理就如何辦理。

2023/01/20 | 好食課

【圖解】常見年菜與過年零嘴熱量:營養師教你避開隱藏地雷,這樣吃少一半負擔

長輩都說過年要吃甜甜,才能好過年跟賺大錢,但已經有很多年菜要吃了,再吃這些零嘴,小心帶著一身肚子過好年。到底常見的年菜、過年零食熱量有多高?如果和親朋好友聊太開心隔天宿醉,可以怎麼做比較快恢復?

2023/01/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原來貓在「越版生肖故事」競賽中獲第4名,屬兔人到越南變屬貓

在台灣民間流傳的12生肖故事,玉皇大帝舉辦渡河比賽時,老鼠與貓因為不會游泳而商定一起站在水牛背上,想得第一名的老鼠在過程中把貓推到河裡,害貓連名次都沒有。 但在越南版本中,貓在接近岸邊被推下水後還是得到第4名。只不過貓從此以後就很怕水,且與老鼠成了「世仇」,貓看到老鼠一定要捉,老鼠看到貓馬上就逃。

2023/01/20 | Cool3c

2023春節交通管制懶人包:高速公路高乘載、暫停收費、國道省道易壅塞路段、替代道路查詢一次看

2023年的春節連假有十天,不論返鄉探青或走春行程,出發前記得先確認過年期間的交通管制措施,也可以多加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前往旅遊地點,免去舟車勞頓還能享有轉乘優惠。

2023/01/17 | 拾元

【電玩老司機】誰說過年就要一起嗨?邊緣人阿宅看過來!精選五款單機也超好玩的遊戲

誰說過年就要一起嗨?身為阿宅必點的主要技能,就是一個人也能夠很自在。假使你不用跟親戚來往、可以宅在家,但老家網路又有夠爛(或根本沒有網路!),以下推薦幾款單機、或即使不連網路也可以玩得開心的遊戲。趁著連假期間,把握完整的時間把這些神作破一破,絕對有益電玩宅身心健康。

2023/01/16 | If Lin

【圖表】10天春節假期來了,一圖看懂為什麼今年放假天數特別長

2023春節連假將從1月20日放到1月29日,共計10天。這是有紀錄以來最長天數的春節假期,為什麼今年特別長呢?讓我們從圖表來看看。

2023/01/15 | 常春月刊

年菜採買六大守則:海鮮、蔬果添購順序有訣竅,切忌一股腦往冰箱裡塞

冰箱的空間有限,遇到需要購買大量食材的時候,如何善用空間就顯得相當重要。陳詩婷分享,放在冷藏庫的食物,應該生食往下層擺,熟食往上層擺;而放在冷凍庫的食物,則是濕的食物往下擺,乾的食物往上擺,如此一來就不容易遇到食物交叉感染的問題。

2023/01/14 | Cool3c

2023春節過年換新鈔懶人包:只有五天!臨櫃與ATM點位一覽表,注意有兌換張數上限

2023年的換新鈔時間為1月13日星期五至1月19日星期四,共計5個營業日,此外也有ATM提領的選項,另外要注意央行規定百元鈔限兌換100張。使用互動地圖,看看台灣有哪些地方可以換新鈔!

2022/12/21 | If Lin

【2022熱門關鍵字回顧】2月: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首個搜尋破百萬關鍵字出現

【2022二月熱搜回顧】2022年來到尾聲,讓我們用每天的Google熱搜關鍵字,一起回顧二月時,大家所關注的熱門事件。本月有多位名人過世成為大家關注焦點。而這個月最大事件是俄羅斯侵犯烏克蘭,戰爭至今仍未結束,也仍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

2022/04/13 | 精選書摘

《控告婚姻》推薦文:婚姻中的父權文化一天不結束,我就會勸未婚的朋友務必與婚姻保持距離

我在讀《控告婚姻》,覺得作者彷彿是身在韓國的我,我們對婚姻的一路反思竟是如此一致!明明結婚是相愛的兩人決定相守一生,卻因為姻親制度,變成「兩個家庭的組成」,無論單身時的我多獨立自主,婚姻卻讓我踏入父權無所不在的世界。

2022/02/07 | TNL香港編輯

香港本土確診增607例創新高,港府仍強調「動態清零」、拒「與病毒共存」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也表示,本地確診數字正在倍升,開始幾何級數上升,如果市民如常聚會,情況會繼續惡化。

2022/02/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移台港人「異地過年」,憶家鄉念親人盼他日再相聚

近年移居台灣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有年輕人因政治原因在朋友幫助下來台,也有移民港人遺憾未能送別亡父。今年春節他們首度在台過年,喜慶背後仍惦記故鄉的家人,盼他日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