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道家是中國諸子百家中思想學派之一,也是九流十家之一,在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列子、莊子為代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4/27 | 精選書摘

《靜坐與養生之間》:道家為何要人於無念、無想處去尋求真心,於淡泊中尋求真理?

李清雲在過去自己也曾表示過,他之所以很少生病,主要是來自於他長年累月都在行使氣功導引,他極注重體內的陰陽要調和,還有終生不食動物的肉。

2021/04/26 | 德尼思化

港講《笑傲江湖》: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虛妄,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的逍遙

《笑傲江湖》沒有特定的時空背景,金庸刻意留白,皆因刻劃人性,「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

2021/01/28 | 精選書摘

《中央帝國的哲學統治密碼》:儒、道文化本一家,道教如何被改造成順從政權的宗教?

人們在談論道家時,往往會認為所謂道家,就是主張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從而以為道教也必然符合這個主張。但實際上,道教自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個世俗性的、功利性的組織,以控制人為目的,而不是實現最大化的自由。

2020/11/08 | 精選書摘

《人生困惑問莊子【第一部】》:莊子坦然無畏的生死觀,和西方的生死觀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問哲學家,真正的哲學家沒有怕死的,像孔子所說的「未知生焉知死」,你何必在意死亡呢?你應該珍惜自己活著的生命。莊子更是如此。他對於死亡,只認為那是一個自然界的變化,就好像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春天、夏天就有秋天、冬天一樣。

2020/11/08 | 精選書摘

《人生困惑問莊子【第二部】》:面對言語攻擊,莊子會建議我們針鋒相對還是保持沉默?

莊子的思想重點之一,就是要讓許多人間真正的問題回歸事實層面,大家各自安於自己的天命與本性,然後照實際的生活去發展。任何要說的話,不過只是用以表達個人的知、情、意,如果別人有不同意見也該互相尊重。

2020/10/08 | 精選書摘

陳鼓應《莊子思想散步》:莊子對中國藝術觀念最大的貢獻,就是〈逍遙遊〉那大鵬鳥一般的自由精神

莊子要在亂世時代的痛苦人生中,尋求精神的自由解放。後人循著那飄渺的蹤跡,也不斷在實踐著莊子的精神世界。魏晉時期,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七賢中的許多人,都頗得莊子的旨趣。

2020/08/24 | 王偉雄

三年學成屠龍之技

「朱泙漫學屠龍」這個故事有甚麼深刻道理?我認為故事的重點是朱泙漫的執迷。

2020/07/13 | Bruce Lai 賴勇衡

莊子與周星馳:無厘頭認真玩

「認真扮嘢」的人(genuine pretender),無厘正經、騎騎呢呢,就像周氏電影裡的反英雄,挑戰儒家那種講求道德高尚的君子形象。

2020/06/16 | 精選書摘

馬斯洛《動機與人格》:一個人人都心理健康的「優心態國度」,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文化?

健康的人有能力抽離周遭環境,也就是說他們是按照內在法則而不是外在壓力生活。一種內在自由讓他們成為他們。當他們不在乎別人的肯定或否定,追尋的是自我肯定,他們就擁有心理的自主性。而好的環境要能提供什麼?­

2020/02/18 | 精選書摘

《早期中國社會和文化史概論》:「道德」二字在道家哲學的意義,全然有別於儒家

很明顯地,《道德經》的大部分觀點都是以儒家哲學的觀點為批評對象,因為後者關於聖人的概念對世界造成太多的困擾。因此,道家的聖人就是要一一消除儒家所做的這些事,或者說,他乾脆什麼都不做。通過「無為」,萬事都可以回歸到他們原初的理想狀態。

2019/07/13 | 精選書摘

《精英必修的人文課》:發達時儒家,落拓變道家——古代士人心中的損益兩端

儒家是進取,做加法的;道家是退讓,做減法的。《老子》裡有「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語句,做學問講究積累,強調「益」,也就是增加;而求道、行道則相反,強調的是「損」,也就是減損。

2019/05/22 | 精選轉載

【插畫】「自由」女神──莊子的理想型

以萬物為芻狗的無形大愛,彷彿不是很穩定的關係,但或許這樣的靈性,才會讓她成為道家心目中的「女神」。

2019/05/21 | 精選轉載

【插畫】「自由」女神就是莊子的理想型

以萬物為芻狗的無形大愛,好像不是一段很穩定的關係,但或許這樣的靈性,才會讓她成為道家心目中的女神。

2019/05/08 | 精選書摘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孝順的六種境界,重點在於「忘記」

莊子說:「相吁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忘記自己的社會角色,也是期待更親密地融合善與惡、是與非、物與我。在莊子看來,萬物之間沒有什麼嚴格的分別,這種齊物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啟迪呢?

2019/05/08 | 精選書摘

傅佩榮《無用的日子讀老莊》:孔子是個有用的人,但老子覺得他書都白讀了

莊子提倡人要處在有用和無用之間,才能安全,活得自在。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尺度卻很難判斷。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處理事情?老莊又推崇怎樣的最佳狀態呢?

2019/03/09 | 精選書摘

《醫道同源》:連孔子都想拜師,我們為什麼要跟王駘學「用心」?

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得失成敗,當然不是叫你不要去處理這些事情,相反的,我們更要努力地處理、更積極地面對,因為如果這些事會讓我們傷心,那我們就不要讓它一再發生。可是外在世界往往是比較難以操控的,所以你能努力的、能掌握好的,只有自己的心。

2019/02/22 | 精選轉載

他知道哭是沒有用的:魏晉文豪阮籍示範與人妻共眠而不失霸氣

禮教於阮籍如無物,因為禮教教條不能夠彰顯他真正的感受。這種亦是名士普遍的思想特色,以自由、順性反抗禮法的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