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道家是中國諸子百家中思想學派之一,也是九流十家之一,在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列子、莊子為代表。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19/02/21 | 德尼思化

他知道哭是沒有用的:魏晉文豪阮籍示範與人妻共眠而不失霸氣

禮教於阮籍如無物,因為禮教教條不能夠彰顯他真正的感受。這種亦是名士普遍的思想特色,以自由、順性反抗禮法的不近人情。

2019/02/17 | 精選轉載

魏晉名士到底有幾風流?齊看竹林七賢之聚

其實「名士」二字,本為泛指高尚、有名望的人物,後世則著重其特色為「風流」。此「風流」非我們現在的風流,日日去Club喜愛夜店,而是形容一個人的生命氣質。

2019/02/12 | 德尼思化

魏晉名士到底有幾風流?齊看竹林七賢之聚!

其實「名士」二字,本為泛指高尚、有名望的人物,後世則著重其特色為「風流」。此「風流」非我們現在的風流,日日落Club喜愛夜蒲,而是形容一個人的生命氣質。

2018/10/24 | 精選轉載

【插畫】道家遇到貓:養貓跟治大國一樣

仰望藍天,一起玩樂、一起睡紙箱,你夢你的魚我夢我的蝶,餓了就吃飯,累了就睡覺,讓一切自然而然的發生,反而成功的聚了貓心。

2018/10/23 | 精選轉載

【插畫】道家遇到貓:養貓跟治大國一樣

仰望藍天,一起玩樂、一起睡紙箱,你夢你的魚我夢我的蝶,餓了就吃飯,累了就睡覺,讓一切自然而然的發生,反而成功的聚了貓心。

2018/08/16 | 精選書摘

《形如莊子、心如莊子、大情學莊子》:太極拳、皮拉提斯與《莊子》身體原則之異同

《老子》、《莊子》裡的「自然」、「無為」,並非「無所作為」。但是,道家的「無為」之「為」如何達成?在此筆者將參驗太極拳與皮拉提斯之身體技術,以照見「緣督以為經」較詳明而落實的操作原則。

2018/05/22 | 精選書摘

莊子:別為人離世而哭泣 ——「死亡」就是那麼回事

在人情與天理之間,顯然有可以讓我們做抉擇做決定的自由的空間,一切就看我們對「天理」體認到什麼地步,而我們心靈自由的程度,也同時依我們被「人情」所牽絆的程度而定。

2018/05/21 | 精選書摘

莊子:千萬別讓別人為你哭泣 ——「死亡」就是那麼回事

在人情與天理之間,顯然有可以讓我們做抉擇做決定的自由的空間,一切就看我們對「天理」體認到什麼地步,而我們心靈自由的程度,也同時依我們被「人情」所牽絆的程度而定。

2018/05/11 | 讀者投書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滅。境》中的道家精神

女主角莉娜重複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不知道」。身處「微光」境內的人類,就像是初生的嬰孩,對他們而言,周遭的事物都是全然未知,既有的知識與道德規範也全然瓦解。

2018/02/05 | 王偉雄

假如不斷重複過同一天,人會變得更好嗎?

電影《今天暫時停止》的主角陷入了一個時間迴圈,不斷重複過同一天、經歷相同事情,他最終領悟到需要自我完善。

2018/02/05 | 王偉雄

假如不斷重複過同一天,人會變得更好嗎?

電影《偷天情緣》的主角陷入了一個時間迴圈,不斷重複過同一天、經歷相同事情,他最終領悟到需要自我完善。

2018/01/08 | 王偉雄

印度文化支配了中國文化兩千年?

印度內政部長辛格稱「印度不費一兵一卒,就在文化上控制並支配了中國逾兩千年」,究竟是對是錯?

2018/01/08 | 王偉雄

印度文化支配了中國文化兩千年?

印度內政部長辛格稱「印度不費一兵一卒,就在文化上控制並支配了中國逾兩千年」,究竟是對是錯?

2017/12/26 | 精選書摘

《生命的學問12講》:說生死——三句話說明儒家的「不死」思想

道家認為順乎自然,死也是生,葉落歸根,瓜熟蒂落,回到大地,新生命又在泥土間生根萌芽,茁長壯大,還開花結果,這樣,死是新生的開端,而人為造作,卻適得其反,反而走向死亡。

2017/10/20 | 精選書摘

只有在簡樸與脫俗的茶室,人們才能不受打擾地獻身於對美的崇拜

在茶室中,茅草屋頂暗示了短暫易逝,纖細的支柱暗示了脆弱,竹製支架暗示了輕微,平凡的建材則暗示了外觀上的拙劣。這些簡樸的事物所體現的精神,用自身優雅的微光讓一切變得更美好,而永恆就存在這樣的精神當中。

2017/10/15 | 精選書摘

《老子為你排難解憂》: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善於言談者較易獲得大眾好感,所以大眾也就認為他是善人。但是老子仍然和盤托出,指出常識未留意的另一面,亦即「辯者不善」──善於言談者不必然是善人。至於善人則可能言談流利,但也可能訥言,故為不必然善於言談的「不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