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2 | 精選書摘 《現代草民哲學讀本》:老子也按讚的索馬利亞海盜矯治方案 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廢,安有仁義」一般,人們在「不道」的狀態下習慣標舉仁義等「有為」手段做為對治,國際組織對治海盜問題的手段,恰巧可化約至仁、義、禮三個面向之中。並且你可以看出,這些「有為」的手段在實際運作上均成效不彰。 現代草民哲學讀本 沃草 More... 索馬利亞海盜 道家 老子 無為 2017/05/09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小大雖殊,逍遙一也──郭象的逍遙(上) 郭象是《莊子》最著名的詮釋者,然而他對《莊子》的理解一直引來極大爭議。 莊子 道家 More... 郭象 哲學 逍遙 鯤鵬 蜩 學鳩 安份 2017/05/05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小大雖殊,逍遙一也──郭象的逍遙(上) 郭象是《莊子》最著名的詮釋者,然而他對《莊子》的理解一直引來極大爭議。 莊子 道家 More... 郭象 哲學 逍遙 鯤鵬 蜩 學鳩 安份 2017/03/10 | 王偉雄 要改變男女不平等,不能單靠指出思想上的錯誤 孔子有一句貶抑女性的說話,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其實,《論語》裏有另一處顯示出孔子輕視女性,那是較少人知道的。 女權 兩性平等 More... 儒家 中國 傳統文化 日本 韓國 美國 世界經濟論壇 女性 男女平等 道家 2017/01/25 | 精選書摘 為什麼「道家思想」可以為中華文化帶來真正的喜劇? 如果懂得道家的思想,知道一切事物變化正反合的道理,就可以避開各種不必要的災難了,避免災難是走向喜劇的第一步。 喜劇 悲劇 More... 藝術 紅樓夢 金庸 道家 啟明 適性 逍遙 2017/01/25 | 精選書摘 為什麼「道家思想」可以為中華文化帶來真正的喜劇? 如果懂得道家的思想,知道一切事物變化正反合的道理,就可以避開各種不必要的災難了,避免災難是走向喜劇的第一步。 喜劇 悲劇 More... 藝術 紅樓夢 金庸 道家 啟明 適性 逍遙 2017/01/05 | 王偉雄 儒家樂觀,佛教悲觀,道家達觀 如果以儒、釋、道這三個主要思想體系來說明,可以看到它們形成一個對稱的比較︰儒家是樂觀的,佛教是悲觀的,道家則介乎樂觀與悲觀之間,可以稱為「達觀」。 樂觀 世界觀 More... 悲觀 達觀 儒家 佛教 道家 哲學 莊子 2017/01/04 | 王偉雄 儒家樂觀,佛教悲觀,道家「達觀」 如果以儒、釋、道這三個主要思想體系來說明,可以看到它們形成一個對稱的比較︰儒家是樂觀的,佛教是悲觀的,道家則介乎樂觀與悲觀之間,可以稱為「達觀」。 樂觀 世界觀 More... 悲觀 達觀 儒家 佛教 道家 哲學 莊子 2016/11/22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有一種幸福,叫忘記——莊子哲學中的自我觀 唯有不那麼認真對待「活出真我」這件事,我們才能真正的「活出真我」,過好的人生。 莊子 道家 More... 道家哲學 哲學 中國哲學 身份 執著 自我意識 自我 人生 煩惱 生活 幸福 無己 2016/11/21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有一種幸福,叫忘記——莊子哲學中的自我觀 唯有不那麼認真對待「活出真我」這件事,我們才能真正的「活出真我」,過好的人生。 莊子 道家 More... 道家哲學 哲學 中國哲學 身份 執著 自我意識 自我 人生 煩惱 生活 幸福 無己 2016/04/22 | 讀者投書 從肯亞詐騙案和媽祖遶境,看中華民國集各家大成的思想統治術 有人可能會用文化本身無好壞來替中華文化辯護,但文化是人的行為組成的,人都有優劣之分,文化怎麼可能是中性的呢?就以上有毒思想看來,中華文化的成分對現代社會發展而言,可謂弊多於利。 中華文化 儒家 More... 天佑台灣 媽祖遶境 愚民 法家 統治者 肯亞案 迷信 道家 陰陽家 2016/04/10 | 王偉雄 凡事不爭,還會力爭上游? 爭勝之心當然可以是進步的動力,不過,假如重視的只是要勝過別人,也許便會因為怕輸而不願嘗試,爭勝之心反而變成了進步的阻力。 儒家 哲學 More... 子貢 孔子 孟子 競爭 道家 道德經 2016/04/10 | 王偉雄 凡事不爭,還會力爭上游? 爭勝之心當然可以是進步的動力,不過,假如重視的只是要勝過別人,也許便會因為怕輸而不願嘗試,爭勝之心反而變成了進步的阻力。 儒家 哲學 More... 子貢 孔子 孟子 競爭 道家 道德經 2015/12/03 | 王偉雄 追求及時行樂,不一定是享樂主義 中國哲學 享樂主義 More... 儒家 哲學 家庭 快樂 節日 道家 2015/12/03 | 王偉雄 追求及時行樂,不一定是享樂主義 中國哲學 享樂主義 More... 儒家 哲學 家庭 快樂 節日 道家 2014/10/24 | 彭振宣 本土語言教育傷害「民族情感」?其實是拿蘇聯進口的黑心產品污染台灣 今日拿「民族情感」來攻擊台灣「本土化教育」的發言,根本是拿狹隘的斯拉夫民族主義去污染東方華夏文明「兼容並蓄」的精神。 中國 伊朗 More... 俄羅斯 儒家 六國 共產國際 兵役 兼容並蓄 勞役 北魏 博士官 台灣 史記 史達林 吉爾吉斯 哥舒翰 唐朝 國中 土地私有 土耳其 均田制 多元 多元文化 大一統 宇文泰 安祿山 府兵制 度量衡 張耳 後裔 必修 教育文化委員會 文化 文字 文明 斯拉夫 春秋 本土文化 本土語言 李克用 李存勗 李白 極權主義 歷史 母語 毛澤東 民族主義 民族情感 法家 法西斯主義 準葛爾盆地 滅亡 滿州 漢元帝 漢宣帝 漢書 漢朝 漢武帝 潘維剛 焚書 無為而治 王莽 社會主義 租稅 秦始皇 秦朝 立法院 統一 胡漢融合 華夏文明 蒙古 蘇聯 西突厥 語言 起兵 轉型正義 道家 陳涉 陳餘 韓國 馬克斯 高仙芝 高句麗 魏晉南北朝 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