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道德

道德(英語:moral;源自拉丁語:moralitas,即"舉止,品質,適當的行為")是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生活形態)的價值觀、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生產能力)來調整對他人和自己之間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的相互關係(生產關係)的評價和斷定的行為規範標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02 | 精選書摘

《巫者的世界》:在童乩治療的220個病例中,病因歸納為「鬼魂」占了41%

作者林富士透過考察史料及人類學、心理學、民俗學等各方觀點,加上實際田野調查,辨析童乩的儀式結構、裝扮形式與社會角色,由多面向梳理童乩百年來的發展脈絡,帶領讀者穿過奇幻詭譎的迷霧,一探巫者的世界,重新認識這群人類文明中最古老卻鮮活的角色。

2023/07/13 | 精選轉載

熱炒店白飯之亂:碰上一群「不犯法就是對」的人,所有人情味都會被濫用變成災難

一個「法律不外人情」的社會,碰上一群「不是犯法就是對」的人,所有的人情味都會被濫用變成災難。因為他們會將一切的灰色地帶自利,那你已能看到台灣的未來就是成為一個非常腐敗的社會。腐敗不就是濫用一切權利與灰色地帶取利開始的?

2023/07/07 |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哲學入門推薦——哲學家談倫理學七大威脅

Simon Blackburn的小書《倫理學》(Ethic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用精煉的文字談論了眾多當代倫理學的重要議題,其中亦談及當代倫理學所面對的「七個威脅」。這些「威脅」亦是逼使我們去思考如何去做好人的契機。

2023/03/22 | 精選書摘

《麥凱銷售聖經》:誠實為上,即便有時候誠實的代價很高

哈維・麥凱是世界的著名人際關係大師,也是全球五大頂尖演說家之一。麥凱在此書中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分享他的銷售智慧及實際經驗,十分實用。麥凱教導讀者如何銷售、如何完成業績、如何建立使命感與成就個人事業巔峰。

2022/11/28 | 精選書摘

《法律是什麼?》:以特定的信仰或信條為前提的道德,可否被稱為「道德」?

以社會契約論導出的憲政主義為基礎,長谷部恭男介紹凱爾森、哈特、德沃金的學說,探討法律究竟是什麼,法律與強制力和道德之間的關係,法治的意義及其極限,並說明國家藉以存在的憲法與國民之間的關係。

2022/11/27 | 讀者投書

好人如何有好報?寫給「好人」的遊戲攻略

儘管「做好人」不是「有好報」的必勝策略,但已經是「唯一可靠」的賭注。既然要「計算」可能,那麼數學就是最好的幫手。我們可以設想一個狀況:如果背叛的報酬高於合作,但是同時背叛又會落得兩敗俱傷,那麼正確的答案是什麼呢?

TNL+ 2022/07/27 | 傅紀鋼

【專訪】瑞士安樂死諮詢團隊(下):自殺的倫理道德是神明的事,而痛不欲生的人心中沒有神

「瑞士安樂死諮詢團隊」成立以來,與其積極的在立法上與政黨和其他組織彼此周旋,他們更將目光擺在每一個前來求助的個案,對他們來說,修法遠在天邊,而妥善的安置每一個絕望的靈魂,就是對安樂死最好的推廣。

TNL+ 2022/07/26 | 傅紀鋼

【專訪】瑞士安樂死諮詢團隊(上):成立協會推動安樂死合法化,推NFT籌措財源是著好棋

台灣第一次迎來對人類安樂死嚴肅且大規模的討論,來自於2018年前體育主播傅達仁遠赴瑞士執行安樂死的事件,當時的他身體羸弱但眼神堅定,認為能夠執行安樂死,就算客死他鄉也無妨。如今「瑞士安樂死諮詢團隊」從小團隊發展成30人的組織,也成立協會來擴大服務對象與倡議能量,不為別的,只為提供身處病痛苦難的人多一個選擇。

2022/07/20 | 精選書摘

《失控的蔑視性社會》:為什麼部分保守派白人女性反對同工同酬,並且能容忍性騷擾?

保守主義者對確定性和可預測性有強烈的需求,因此他們傾向於維持現狀。由於社會不平等是美國的現狀,許多人可以接受地位、財富及權力的等級制度,反而抗拒平等原則。

2022/06/20 | 精選書摘

《做哲學》:有沒有普遍適用於所有時空文化社會的道德規範存在?

不同社會文化在道德規範上的差異,讓不少哲學家思考,我們口中所謂的「道德」,會不會都只是相對於不同時空文化社會下的產物?會不會其實沒有放諸四海、普遍適用於不同時空文化社會的道德規範存在?這也開啟了相對主義者與普遍主義者之間的論戰。

2022/06/02 | 德國之聲

「醜化中國人」、毆打女性、五星旗倒掛⋯⋯中國教科書插畫是如何引發爭議?

日前有中國網友發現小學教科書插畫風格詭異,人物遭扭曲,甚至出現低俗的內容,在網路上分享掀起波瀾。不只引發家長撻伐,就連中國教育部也譴責出版機構,緊急下令收回教科書並展開全面調查,德國之聲為讀者整理該爭議的始末。

2022/05/15 | 精選書摘

《你永遠都可以有選擇》:長輩開車愈來愈不安全了,我該設法取走他的車鑰匙嗎?

我承認「清官難斷家務事」。如果你已經徹底思索過選項,用2×4模型制定決策,仍覺得尊重長輩的獨立自主或其他原則比安全重要,那你也是為你的處境做了最好的決定。不必負道德責任不代表我們可以不抱持善意,尤其是我們有能力做得更好的時候。

2022/05/03 | 精選書摘

林火旺《基本倫理學》:「倫理」與「道德」在定義上有何不同?

本書不只介紹了西方兩千多年來主要的倫理思想,也藉由台灣的社會實例,具體呈現倫理學的哲學討論。認識這些不同的倫理主張,既能開拓我們的視野和深度,也能豐富我們生命的內容,並藉此重新回到人的本質,找回追尋幸福的基本方向。

TNL+ 2022/03/31 | 罵克伍陸

【漫畫話經典】《死亡筆記本》:至今最受爭議的鬥智漫畫之一,令人不太滿意的結局成就一代邪典

善惡論是《死亡筆記本》的重要命題,也是許多讀者閱讀後的問題:殺死罪犯是一種惡?追捕奇樂是一種善嗎?大場無意回答這個問題,他也多次透過角色對白提及,「誰贏了,誰就是正義。」

2021/10/15 | 林艾德

在公園設置三分鐘盪鞦韆計時器,又是一個規訓侵入道德領域的例子

民主社會中,道德勸戒與強制規訓之間的取捨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當原本屬於公民道德領域的善行,變成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定時,那人們從事這項行為的動機,也會從無私的共善,變成貪求獎勵或是畏懼懲罰。

2021/10/09 | 精選轉載

【專訪】林遠澤談《儒家的後習俗責任倫理學》:蘇格拉底與孔子跨時空的道德對話

從民國初年「打倒孔家店」以來,儒家一直被視為落後思想,如「禮教吃人」、「儒家重視階級,違反民主自由」、「儒家是專制、君權、父權的幫兇」等。這個學說現在還有參考價值嗎?它又能跟西方哲學產生哪些對話?

2021/10/06 | 精選書摘

劉彥方《哲食之道》:為何吃肉?

也許有人會追問:你怎知道植物沒有意識呢?有些植物受到傷害時,會分泌荷爾蒙和防禦劑。或許我們吃香蕉時,那條香蕉其實痛不欲生?如果真的有人這樣說,我們也可以反問:足球被踢時會否感到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