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邏輯學

邏輯(logic)又稱理則、論理、推理、推論,是有效(或正確)推論的研究;更廣泛地說,邏輯是對論證的分析和評估。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14 | 精選書摘

《哲學家超圖鑑》:羅素認為「裝得進世上所有袋子的袋子」,這件事本身就有矛盾

按照歷史上人類的思考軌跡,介紹從古代經中世紀到現當代,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60位哲學家。每位哲學家的思想僅花短短四頁篇幅,以清晰簡明的文字介紹足以影響後世的關鍵概念,充滿生活味的討論讓嚴肅的哲學變得生動活潑。

2022/10/28 | 林澤民

矛盾雖可恥但有用:摩爾悖論與台灣政治人物的語言遊戲

維根斯坦甚至認為語言中的矛盾,並沒有邏輯學家或數學家想像中的那麼罪大惡極。他的說法仍是:語言中字詞的用法隨脈絡而變,如果因此而有差異甚至矛盾,那又如何?維根斯坦關於矛盾的學說需要另文討論,但衡諸今天台灣政治語言充滿了矛盾,政治人物「矛盾雖可恥但有用」的心態似乎也不是那麼罪惡。

2022/06/21 | 精選書摘

《圖解認知偏誤!避開99%思考陷阱》:從答對率只有一成的「沃森選擇題」,思考如何擺脫「確認偏誤」?

有數百個心理學用語可以被歸類為認知偏誤,但它們的含義和用法往往是模糊或重疊的。本書嚴選60個在邏輯學、認知科學和社會心理學這3個專業領域中必不可少的術語,並結合生活化的例子和趣味插圖、實驗圖表加以解說。

2022/06/21 | 精選書摘

《圖解認知偏誤!避開99%思考陷阱》:待在團體之中顯得更有魅力的「啦啦隊效應」,竟然有性別差異?

本書的特徵在於由淺入深撰寫各部內容,引領各位讀者一步步走進專業領域的世界。讀者若能依序閱讀第I部(邏輯學)、第II部(認知科學)、第III部(社會心理學),就能在讀完本書的時候,了解「認知偏誤」的全貌。當然,不按照順序挑選一些感興趣的項目閱讀也沒問題。

2021/06/24 | 精選書摘

《神邏輯》:「我沒錯,都是別人有問題」的謬誤,如何對付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神邏輯」是什麼?就是近乎狡辯但又在情理之中,讓人瞠目結舌,無言以對。說白了,就是沒道理卻又講得一番道理,是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看似無害其實在帶風向。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被人用神邏輯「懟」你。

2020/01/23 | 精選書摘

《邏輯的藝術》:別人說我「想太多」,而我經常想回覆說「才不呢,是你想得太少!」

在別人的陳述裡尋找實情,可能比執拗的證實他們錯了,更有成效得多。我認為這是說明寬容原則的例子,這個原則就是指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設法把每個人往好處想。透過正確修飾語的運用,在他人的籠統陳述裡找出實情,可以讓我們更了解他們想說什麼,以及爭執點從何而起。

2019/06/28 | 精選書摘

《改變人類命運的科學家們【之一】》:主張以「歸納法」作為科學研究基礎的培根

培根從未像哥白尼一樣發表過關於天體的新知識,也沒有像克卜勒和伽利略那樣發現有意義的法則。儘管如此,他能夠在科學史上留名,是因為他向知識世界提出新的科學方法——那就是實驗和觀察。

2018/01/31 | Joe

羅素學歐氏幾何

羅素開始懷疑數學基礎是否穩固的一刻,是在他學習歐氏幾何的時候。

2017/09/12 | Kayue

讓你可以證明任何結論的「居里悖論」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則地球是平的」這句說話,居然可以用來證明「地球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