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郭強生

郭強生(1964年4月15日-),台灣英美文學學者、文學評論家、作家,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戲劇碩士、博士。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0/08 | TNL特稿

【書評】郭強生《用青春換一場相逢》:靜靜封印一個屬於五年級中段班台北人的時代

台北對郭強生,因之不只是人文地貌懷舊意味的「我的老台北」,而跡近心靈真正的原鄉。有一點悲涼,像《來不及美好》裡說的,「青春就像一場未曾落幕的獨角戲,潮來浪去,總是留下我獨自在沙灘,繼續遙想著那片海」。

2022/03/20 | 高澄天

【島嶼文學漫遊錄】張愛玲從來傳奇(下):問題從「誰才是張派作家」變成「為什麼要當張派作家」

儘管張迷招牌掉下來仍隨便就會砸中幾個,但,擁有足夠自覺的寫作者早已覺察,脫離創作初始「模仿期」後,愈快摸索出自己擅長、合適的風格更為重要。於是,問題從「誰才是張派作家」成為「為什麼要當張派作家」;真想做張派,首先要處理是,什麼才是一眾張派不曾寫過的?

2022/03/03 | 潘柏翰

【關鍵專訪】郭強生:在這場文學修行的長跑中,我從未劃地自限

藉由「文學修行三部曲」,郭強生表示希望能夠讓讀者看見,作為一名創作者的他,持續在同一面向上深化、辯證,而不是像變色龍般見風轉舵。「同樣的事情能夠做二十年,讀者能夠看到我是如何更深入、更勇敢地直接面對,不停地過關斬將。」

2021/12/18 | 精選書摘

【小說】《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推薦序:她向你揭露這個時代的創痛——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因為《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並不意圖探索兩個女人的過去,而是指向敘述者「我」成為那一代被遺留下來的倖存者,要如何面對這個依然充滿著厭女情結的世界?要如何面對孤獨死的必然下場?

2021/09/05 | 精選書摘

【書評】郝譽翔:從尋夢到尋根——讀郭強生《惑鄉之人》

郭強生文學生涯的首部長篇,銘刻小說新紀元的耀眼出手。橫跨七十年的時代物語,四個不同時空背景的少年,因為一部電影,他們的命運意外交錯,撞擊,糾結。

2021/09/05 | 精選書摘

【小說】郭強生《惑鄉之人》選摘:如果記憶是一盒盒菲林,只怕他藏起那個裝了真相的鐵盒,永遠無法開啟

每個人的懸念,都藏有不可告人的祕密。他們都想知道,《多情多恨》究竟是一部甚麼樣的電影?於是,他們一步步走進彼此的生命,還原了一幅被記憶扭曲的圖譜,關於身體的煽惑,失根的惶惑,死亡的疑惑,歷史的蠱惑,癡情的魅惑……

2021/09/04 | 精選書摘

【專訪】《夜行之子》郭強生:當你覺得絕不可能垮掉的東西都垮了,我個人的除魅也開始了

一切從巨塔的毀滅開始。曾經,世界是另一種樣子。誰也沒想過,「世界末日會發生在陽光明媚的週一早晨」,當高樓癱塌,真實啟動,隨後是漫長的除魅……從紐約到台北,一段在魑魅迷惘中夜行的旅程,交纏出十三篇關於愛情、認同與死亡的故事。

2021/09/04 | 精選書摘

【小說】郭強生《夜行之子》選摘:做美國人拿到一張同志結婚證書,是他們這一生最大的志願

一氣呵成的主題性書寫,以九一一前夕的青春燃燒揭開序幕。一名台灣留學生「李」的失蹤,牽展出一連串的角色……從曼哈頓到七條通,從世貿中心到二二八公園,寫下失落年代裡最華麗的滄桑。

2021/02/2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甜蜜與卑微》作者郭強生:純情老派紳士,人生只能用創作訴說

「散文能不能虛構?每個人的人生都好有趣,你怎麼會需要去虛構呢?」郭強生直言,真正活過的點滴,都是極好的素材,「每個人的人生都能是一本好書,任何平凡的生命,因為你認識了文學,可以用文學的方式去見證生命。」

2021/02/15 | 精選書摘

郭強生〈掉進湯裡的男人〉:我說我被設計了,是因為妻子的那道蠔湯

從上世紀80與90年代已絕版的時代書寫,到世紀初強勢回歸後重要獲獎作品,更有郭強生首度收錄成書之近作,一場難逢的文學盛事,展演在文學中尋情的歷歷足跡。

2020/11/28 | 精選書摘

《摯友》導讀:不光是一部哀悼之書,更是一本關於寫作的書

全書充滿著懇切又勇氣十足的文人風格,但是努涅斯既不尖酸也不自溺,她的一針見血總帶著某種獨特的幽默感,以及在她這個年紀所修得的智慧,對生命仍無法放手的深情。

2020/07/0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郭強生談小說《尋琴者》:活過,就會長出文學來

「鋼琴」是《尋琴者》裡的重要象徵,也是串連主要角色命運的關鍵,書中提到幾段音樂史上演奏家、調音師與鋼琴的故事,甚至可以視為某些角色際遇的呼應對照。不過,郭強生安排的「寄情之物」,並不僅有「鋼琴」這個明顯的設計。

2020/06/14 | 50+(Fifty Plus)

小說家郭強生的尋琴/情之路:50歲後需要的不是愛,而是情

50之後,對郭強生而言,能陪伴自己的人,是在關鍵時刻可以信任的人,這遠比朝夕依偎的甜蜜更重要。「50歲之後的我,要的是情。」他說。「情跟愛還是有些不同的。愛是動詞,但情是一種狀態。愛這個動作可以停止,但情是切不斷的。」

2020/05/23 | 精選書摘

《尋琴者》小說選摘:靈魂們好不容易擁有了耳朵,但是最終讓祂們感動的究竟是什麼呢?

這是郭強生首次嘗試音樂題材的小說,每個句子宛如音符精確而優雅,譜寫愛慕與寂寞的殘酷,只為追尋靈魂共鳴的無悔。全書哀傷而節制,讀完讓你掩卷嘆息。

2018/12/26 | 精選書摘

郭強生的「人生私散文」:為30年後的重聚興奮緊張,五年級會不會是最後的一代?

散會後,往往我依然搞不清每位同學的單位與頭銜。但是我清楚記得他們年少的模樣。我關心的是那個記憶中的小男孩與小女孩,後來他們都好嗎?他們是否用了多年的努力企圖改變?或是──更加倍地努力,堅持不被世俗的汲汲營營所改變?他們記得的,又會是怎樣的我?

2018/12/26 | 精選書摘

郭強生的「人生私散文」:這些人怎麼只記得她是美女,卻記不得她的容貌?

高中聯考放榜,我們班考上第一志願的人數,比預期的少了一半。我大概是最讓老師們跌破眼鏡的了,但事後反倒慶幸自己讀的是師大附中,校風自由,終於可以跟這種無聊的成績競賽說掰掰。可憐的是小我3歲的小說家駱以軍,等他進了同一所國中,竟然碰上的就是我當年的導師。

2018/12/10 | 50+(Fifty Plus)

五年級作家郭強生:我們是把音樂帶著走的第一代人,夢都做不停

這些走過數代考驗的寶貴價值,幸運傳承給五年級生如郭強生,讓他在遭逢打擊時沒有瘋掉、沒有崩潰。「這世界如此混亂荒謬,至少我們要把自己的來處搞清楚,不然如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