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先聖,學名希賢,1927年正式改名為小平,四川廣安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理論家及外交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至1989年間的實際最高領導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學者許成鋼:習近平掌權10年愈加強化極權制度,訪上海救經濟民心盡失難挽回

中國現有地方債務高築、房地產市場低迷、房地產企業債務危機等問題,許成鋼指出,中國大量債務抵押主體是土地、房地產,經濟表現下滑時,土地、房地產價格在銀行帳面也迅速下跌,恐將引爆系列問題。他說,中國現在試圖先不讓房地產企業破產,不過這些擋不住土地、房地產價格下跌等問題,「怎麼弄都不行,現在碰到死結了,中共只能繼續掙扎」。

TNL+ 2023/11/15 | 李少民

美國的拜登和葉倫們,什麼時候會停止對中共的天真幻想?

就在10月31日,《人民日報》這家一直全力攻擊美國的官方媒體,在其「人民網」上發表了一篇社論,題為:〈推動中美關係真正穩下來、好起來〉。中共網路大軍中的許多人對黨的這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感到困惑。中國網友說,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說不讓反美了,誰再反美誰就是漢奸,看來這形勢變化得真快,一天不學習,就容易看不清時局。

2023/11/01 | 讀者投書

青年李克強的幾次重大抉擇,已註定他往後飛蛾撲火且如履薄冰的人生宿命

鄧小平隔代指定胡錦濤掣肘江澤民的用意,又使得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勢必產生江、胡兩派妥協的接班人,而非胡錦濤單獨中意的李克強。冥冥之中這一切,皆非李克強所能決定。即便他問鼎大位,痛惜「竟無一人是男兒」者大有人在,這條路注定腥風血雨、兇多吉少。

2023/10/31 | 德國之聲

改革開放的最後殉道者,這或許是李克強唯一留下的政治遺產

時評人林飛認為,李克強作為黨內倖存的最後一個派系力量代表與習近平共治十年,如李鴻章一般修修補補,也沒有撐過卸任後的一年,不能不說頗有一些捨身成仁的悲劇色彩,成為中國改革開放路線的最後殉道者。

2023/10/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憂六四民運重現,全面禁止談論李克強逝世與集會悼念

《美國之音》今天報導,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助理教授韋德寧表示:「中國政府很明顯正在小心地對待李克強的死。」微博許多官方帳號今天發布李克強的消息,索性關閉評論功能。日本、美國等駐中使館官微發布悼念文,一度湧入許多網友發表評論,但其後所有內容均遭屏蔽。在最大的通訊軟體微信以及最大的入口網站百度,搜尋「李克強」也只能看到官方媒體的新聞與文章,非官方內容全部被消失。

2023/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經亞洲》:不滿習近平整肅軍隊,共軍元老北戴河會議沉默施壓

中澤克二分析,在整肅之後,新任的火箭軍司令王厚斌和政委徐西盛分別來自海軍和空軍,由於火箭軍需要專業的操作,外人難以快速而熟練的調度火箭軍。不難想像,軍隊內部瀰漫著強烈的不滿情緒。這樣的情形之下,如果負責軍隊行政和對外關係的國防部長李尚福也被撤換,組織內部的動盪必然加劇。

2023/08/31 | 精選書摘

《香港:大英帝國的終章》:天安門事件改變了這一切,這片殖民地首次被一連串的歇斯底里所奪佔

本書寫成於一九九七年香港政權轉移前,被譽為爬梳香港發展史最經典的非虛構寫作。在作者筆下,讀者宛如身歷其境,一方面看她於一九九七年到來的前一年重訪香港,記錄殖民帝國的最後一頁;一方面也看她在其中尋找香港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風采,呈現香港過去的原型與時代下的各種風貌。

2023/08/17 | nippon.com 繁體字

美中對立與台海風險升高,中國的外資及富人階級爆「出走潮」

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出現了外資撤離潮,以富人階級為中心紛紛避走海外。聽聽中國經濟研究權威專家、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氏,分析為何中國人要逃離中國?這又與台海危機有何關係?

2023/08/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學者胡星斗提「韜光養晦」、停止「一帶一路」等10條建議,助中國走出經濟困境

胡星斗現任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以大力主張擴大和深化改革開放而聞名。2003年,他公開主張廢除勞動教養制度,並要求進行「違憲違法審查」,同時向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全國人大建議廢除,曾轟動中國社會。此外,胡星斗也長期主張廢除二元(城市、鄉村)戶籍制度。

2023/08/02 | BBC News 中文

備受關注的政治局年中會議後,中國經濟「政策工具箱」裡有何種玄機?

「對於地產人來說,說了什麼不重要,沒說什麼太重要了。」一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高管向《BBC中文》表示,沒看見「房住不炒」就放心了,「雖然頭頂的烏雲還沒走,但起碼心裡的石頭可以暫時放下,未來幾個月日子能好過點。」

TNL+ 2023/06/02 | 李少民

從毛主席的美術兵到習近平的漫畫家(三):我以為我是咱們家最後一個住過共產黨監獄的人

父親後來在他的回憶錄裡感嘆道:「我194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當時21歲,到64歲時正好43年。我一入黨,就做地下工作。國民黨要抓我,但沒抓到。43年後,我被抓到了。但抓我的不是國民黨,而是共產黨。最大的諷刺是:國民黨抓我,是因為我要推翻它;共產黨抓我,卻因為我在維護它。」

TNL+ 2023/05/05 | 余杰

【逆滲透中國】戰狼盧沙野就是習近平如臂使指的「分身」,絕不是口無遮攔的大嘴巴

盧沙野畢業於專門培養外交官的『外交學院』,有多年駐外的經驗。能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升到副部長級的駐法國大使,說明他絕不是口無遮攔的大嘴巴,他最知道『什麼時候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盧沙野對媒體講的內容,應該是習近平政權的認識,相信盧沙野應該得到了中共內部的表揚。說不定回國升正部級的可能性都有了。

2023/04/10 | 精選書摘

王飛凌《中國紀錄》:中國悲劇和「中國次優化」的另一面,是奇特的「中共最優化」

中華世界的歷史顯示,一個蓄意為惡、次優化而不可取,但卻堅定而狡詐的力量,往往會出人意料地成功征服、統治整個已知世界,悲劇性地改變人類文明的方向。中國的崛起,或者更確切地說,中共暨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國力量的崛起,正日漸形成一個全球性的大挑戰,人類文明也因此面臨關鍵而影響長遠的選擇。

2023/03/21 | 精選書摘

《紅色賭盤》:羅織罪證,最終請君入獄,這就是習近平奠定權勢的手段

在沈棟決定提筆寫這本書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他將與中共正式展開一場如「俄羅斯輪盤」的生死決鬥,而且也發覺自己已被中共當局盯上——他已立下遺囑,確保所有事務都安排妥當。在此書中,沈棟揭發中國政權腐敗內幕,向讀者證實中國企業家們有多依賴「人脈」,以及檯面下進行的「關係」角力。

2023/02/19 | TNL 編輯

98歲美國前總統卡特返家安寧照護:任內經歷與中華民國斷交、調停以埃戰爭,伊朗人質危機重挫支持率

美國前總統卡特除了是美國最年長的在世總統,他與夫人羅莎琳也是美國歷史上結婚時間最長的總統夫婦,他們在去年慶祝結婚76週年。被問到如何保持四分之一世紀的婚姻,卡特總統表示:「我們互相學習。我們已經學會瞭如何給彼此足夠的空間,可以各自做自己的事,當另一個人不在時。」

TNL+ 2023/01/08 | 李少民

中國任命秦剛為外交部長看似「遞出橄欖枝」,美國還會再次上當嗎?

美國國會兩黨兩院已經形成共識:對美國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中國共產黨和在它統治下的巨大中國經濟軍事聯合體。所以美國開始轉向。船大掉頭難,從一個輔助中共的政策到遏制中共的政策需要時間,但現在看起來這個大船是在調頭,美中關係現在處於最低潮,正在向脫鉤發展,這是中共最害怕的。

TNL+ 2022/12/12 | 湯名暉

江澤民開創對台兩手,習近平突破強硬上限,打造超越前兩任的「新威權神話」

面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不友善,江澤民能由外而內的以歌舞和即興演出掩蓋威權的疲乏。江本身的政治符號更經過政治的再詮釋,成為庶民茶餘飯後的話題,從容進入當時新興中產階級的生活話題,從而使中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得到一部分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