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

乙醇(英語:Ethanol;結構簡式:CH3CH2OH或C2H5OH),是醇類的一種,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也俗稱酒精、火酒,呈中性。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5/24 | TNL國際編譯

紐約新創研發用太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製成食物,可望為太空食品開啟新篇章

探索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預計在數年內就會送4名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並執行繞月計畫,倘若成功,這將是自1972年阿波羅17號(Apollo 17)以來,首次執行的人類踏上月球任務。然而該計畫的時長恐達數月甚至超過數年,因此太空人的飲食系統供給至關重要。

2023/04/08 | 精選轉載

《模仿犯》請勿模仿:親愛的郭檢,頭痛藥吃過量,也是會害人的!

郭檢(吳慷仁飾)所不知道的是,若是一顆的劑量為500毫克,超過8顆就可能過量!劑量一超過,因為每個小時能代謝的量相對固定,量一多、肝臟就無法負荷,也就是不能將中間產物(對人體有害)給代謝掉,因此造成肝臟損傷,就是所謂的「肝毒性」。

2023/01/17 | 照護線上

一吃蝦子就起蕁麻疹全身癢?哪些食物容易讓體內「組織胺」濃度上升?

吃完蝦子後覺得皮膚很癢,身體還起了疹子,醫師告訴你這是「蕁麻疹」,也可能會開上「抗組織胺」的藥物改善症狀。雖然抗組織胺是個很常見的藥物,但究竟什麼是組織胺,為什麼又要對抗它?一起來了解。

2022/12/31 | 精選書摘

《急診的生命練習曲》:謝謝你們母女,幫我上了一堂醫學院裡沒教過我的課

兩名搖搖晃晃,滿身酒味,互相摻扶走進急診室的女子,廉價香水味在清涼的衣服中散出,不知什麼時候出現的小女孩,不知誰幫病人洗掉了髮膠,幫病人換上了母親的角色……我看著母女兩人的背影,繳完費,慢慢離開了急診室。我突然想衝向前去,為剛剛在我內心中沒有說出口的想法,說聲「對不起! 我還不是位成熟的專科醫師。」

2022/12/24 | 好食課

煮過的熱紅酒還有酒精嗎?紅酒、白酒和香檳,誰的熱量最高?

聖誕大餐準備好開吃了嗎?除了滿桌子豐盛的佳餚,酒類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常見的聖誕酒類有紅酒、白酒、粉紅酒、香檳及烈酒等。你知道一杯下肚會喝進多少熱量嗎?「煮過的紅酒就沒有酒精」是正確的觀念嗎?

TNL+ 2022/09/04 | TNL國際編譯

印度德里政府將所有酒類收歸公賣,網友諷:原來新政策是要開酒舖而不是學校

從9月1日開始,印度德里(Delhi)城內的所有酒類販賣店,將全數由德里政府與其合作的四家企業接手。

2022/08/12 | TNL 節目部

【醫鍵解壓縮】S2EP07|說好可以「解酒」的解酒藥,其實是呼攏你的?

身體裡酒精代謝酵素的量是天生的,所以我們肝臟能處理並排出酒精的量,大致是固定的,想要靠任何靈丹妙藥,來馬上抵消酒精的影響,或是讓酒精瞬間消失,這都是不可能的任務。也因為這樣,目前台灣沒有任何合法藥品,具有解酒、消除酒醉的效果。

2022/08/09 | 精選書摘

《【牛津通識課02】再生能源》:所有對環境衝擊的擔憂,都逐漸轉移到「第二代生質燃料」上

本書作者為牛津大學物理榮譽教授、諾貝爾獎獲獎實驗團隊成員,深入淺出介紹了世界能源使用的現況,以及各種再生能源的運作原理、特性、潛力及未來展望,輔以許多統計數據和產業現狀的佐證,顯示科學家們及各國政府已經準備好了,2050零碳排的目標並非天方夜譚,這些再生新能源確實能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2022/07/15 | 黃皓筠

全球最新酒精研究:小於40歲的年輕人根本就不該喝酒,但少量飲酒能使較年長族群獲益

最新研究顯示,與年紀較大的成年人相比,年輕人因為飲酒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不過40歲以上沒有潛在健康問題的人,若少量飲酒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糖尿病的風險。

TNL+ 2022/07/08 | TNL國際編譯

南非小酒館21名青少年離奇死亡、最年輕僅13歲,暴露當地違法販售與未成年酗酒問題

法醫推測造成這21人死亡的原因,應為酒館狹小空間內出現有毒化學氣體、瓦斯外洩或集體食物中毒所導致,並排除踩踏事故的可能性。

2022/06/27 | Hello醫師

含有微量酒精的「康普茶」對人體有五大好處,但兩類人應避免飲用

康普茶利用酵母菌發酵製成,故產生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素,包括:包括維生素C、B1、B6、B12以及葡萄糖醛酸,適量飲用對人體有以下5大好處。

2022/05/26 | 林嘉俊醫師

確診者居家清潔指南:Omicron在不鏽鋼能活10天!環境如何消毒、垃圾怎麼處理?

這次的貼文為大家帶來「確診者居家清潔指南」。看完以後記得轉發給其他有疑問的人,也不要忘記收藏起來,有人問到的時候也可以看。

2022/03/20 | 中國地理學會會刊(在臺北)

喝酒放鬆Chill一下?舊時探險家與旅行者的「飲酒治病論」

人類攝取酒精的歷史相當久遠,現代將飲酒視為放鬆身心或炒熱氣氛的一種催化劑,然而酒精在過去的歷史中一直被當作具有防腐(antiseptic)、麻醉(anaesthetic)效用的藥物使用。在探險家與旅行者所留下的紀錄中,更是被廣泛用來放鬆身心與緩解炎熱氣候所帶來的影響。

2022/01/30 | 港台電視31

煮食科學:發酵食物為何叫人又愛又恨?

由古到今, 人類一直都利用微生物創造出無數叫人又愛又恨的食物。這個以微生物改轉化食材的方法,我們稱之為「發酵」(fermentation)過程。

2022/01/25 | 廣編企劃

阻斷「傳染途徑」是防疫關鍵,北歐立淨超紫C光智駕殺菌機器人360度全方位消毒更有力

酒精、漂白水只能針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對於飄散在空氣中經由「飛沫」或「氣膠」途徑傳播的病毒或病菌卻是束手無策。北歐立淨超紫C光智駕殺菌機器人,透過360度的UVC紫外光,破壞空氣中的病菌或病毒核酸結構,使其失去傳染活性,達到全面的清潔及防護效果。

2022/01/11 | 廣編企劃

歲末歡聚場合不微醺,四招讓你勸酒 Out 健康 In

歲末年終之際,尾牙、春酒來了!各家企業去年紛紛因為疫情取消聚餐,今年因為疫情趨緩、疫苗覆蓋率上升,各企業似有回歸舉辦尾牙的跡象。此外,春節拜年聚餐,常飲酒助興,在歡聚場合遇到勸酒時,想要成功「閃酒」,我們提供防身四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