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酒駕

酒後駕駛(英語: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簡寫為DUI),簡稱酒駕,是指在酒精、酒類飲品影響下控制並駕駛機動車輛(有時包括自行車、有發動機、電動機的交通工具或機械以及騎馬),在許多國家被認定是交通違規行為,甚至規定為犯罪。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7 | 李秉芳

判決書交給「AI草擬」民團憂心,司法院:用「規則法」提高準確性,不會像ChatGPT那樣明顯出錯

民間團體表示,審理案件並非單純的法律解讀,還涉及文化差異、當下情境以及當事人的真實想法。畢竟這些複雜的人性考量及每個人生命經驗所累積的判斷,無法透過單純的書類與文件提供給AI模型進行訓練,因而對目前的AI來說,判斷仍是一大挑戰。

2023/08/31 | 李秉芳

13案不想給國民法官審,僅5案如願,法院裁決標準不一致?律師:新制還在摸索期

國民法官上路至今,有13案聲請不給國民法官參審的裁定結果出爐,其中8案被駁回,5案裁准,有些案件看起來理由相同,例如擔心媒體報導造成被害人家屬二度傷害,然而卻有不同結果,律師怎麼看?

2023/07/28 | 李秉芳

北市酒駕致死案判決出爐,國民法官審議認為不合乎自首要件,判7年2月高於過去平均刑度

對於做出這樣的判決,國民法官也表示,因為充分參與,如果被社會大眾批評判決不公、或是被罵恐龍法官,他也可以接受,但他希望大家要更了解司法,才會尊重司法,更能避免自己觸法。

2023/07/25 | 李秉芳

北市酒駕致死案國民法官參審辯論終結:檢方主張從重量刑判7到9年,律師懇請考量復歸社會可能

今天檢方也出具李男的交通違規紀錄,顯示他未成年時違規13次,成年後25次,以無照駕駛為主,李媽媽表示,他知道這些違規紀錄,而這些加總超過16萬元的罰單,有時李男自己付,有時候是家人代墊;他曾叫李男一定要去考駕照,但李男最後都以沒時間為由沒去上課。

2023/07/24 | 李秉芳

北市酒駕致死案國民法官參審開庭:檢辯關鍵爭點在「有無自首」,員警出庭作證還原現場

因酒駕而致人於死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0萬元以下罰金。李男假如合乎自首要件,將可以減輕一半刑期,也就是1.5年以上。出庭作證的警察表示,李男一開始情緒激動且否認自己開車,不過根據現場影像,警察後來再問一次時李男回答:「對,我酒駕,我承認」。

2023/07/19 | 李秉芳

北市酒駕案國民法官選任完成:到庭比例略高於新北,下週正式開庭審理

檢辯雙方日前就透過共同討論出一份問卷,避免存有偏激思想或特定偏見的素人擔任國民法官;內容包括詢問國民法官候選人平常的媒體閱聽習慣、價值觀、開放心態、是否會對於判有罪有壓力等。

2023/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衛福部推酒精衛教量杯:籲男性每日勿超過508毫升、女性254毫升啤酒

男性飲酒行為盛行率微幅下降、女性有害酒精使用盛行率則顯著增加,且集中在18到29歲有大學以上學歷、從事勞動或專業性職類者,推測與酒駕標準趨嚴、社會角色轉變、女性經濟地位提升和商業廣告策略等有關。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也指出,有49.7%國中生及72.8%高中職生曾飲酒,顯示酒精使用年輕化。

2023/05/18 | 李秉芳

彰化首件國民法官參與審判案:男子吸毒駕駛撞死29歲員警今起訴

彰化第一起國民法官案件出爐,為今年過年期間一名警察遭到毒駕撞死的事故。雖然毒駕法定刑為3年,但因為吳男有前科且曾被判決確定,10年內再犯不能安全駕駛因而致人於死罪,涉犯《刑法》第185條之3,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或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

2023/05/16 | 李秉芳

北市酒駕致死案開庭,檢辯雙方討論:要給國民法官看死者遺體照片嗎?

檢察官強調,死者的大體完整,只選了9張照片都沒有大片出血或其他斷肢等畫面,也沒有直接使用法醫解剖相驗照片,對一般人比較容易感到害怕的眼睛部分也用方塊遮蔽,希望照片不要再做變色處理,真實呈現證據。

2023/05/16 | 李秉芳

全台累計已起訴26件適用國民法官案,台中7件、新北6件最多

以目前全台起訴的案件類型區分,殺人案件共有14件,占54%最多;另外酒駕和毒駕致死的則共有8件,占比為31%;另外傷害致死的有4件,15%。

2023/04/14 | 李秉芳

酒駕男撞死人拒讓國民法官審遭駁回,台北地院:媒體廣為報導不足以作為拒絕理由

法院表示,因為故意犯罪而發生死亡結果的案件,本來就是國民會高度關心的議題,而新聞媒體為滿足人民知的權利,達成公共監督,本來就該提供資訊,不能因為國民接觸到有不同觀點的新聞報導,就認為國民被選為法官後會有偏見,沒辦法客觀審理。

2023/04/11 | 李秉芳

酒駕男飆車撞死人,聲請「不讓國民法官審」,理由是媒體報導已污染心證

李男的辯護律師表示,李男已經認罪,而國民法官制採「起訴狀一本主義」,卷證資料應該在審判時才揭露,然而案子經過媒體報導,許多事實片段已外流,未來國民法官心證恐怕已被汙染,所以不宜再採國民法官參審制。

2023/03/08 | 李秉芳

台北地院首起國民法官案件出爐:酒駕超速肇事釀1死,最快2個月後選任參審國民

依以往模擬法庭經驗,由於前面準備程序多,最快可能要2至3個月,才會進入國民法官選任程序。這是全國第3件由國民法庭審理的案件,第1件是台中地院審理的黃姓業務員殺害施姓同事案,第2件也是在台中,是1位黃姓街友打死友人的殺人案件。

2023/01/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印度女記者德里街頭實測女性夜歸安全風險,沒等到警車卻引來詢問「價錢」的車輛

印度跨年一宗酒駕撞死女子的悲劇,引發數百位民眾上街示威,以及外界對夜歸女子人身安全的關注。印度電視台派出11名女記者在首都德里街頭實測,發現儘管德里街頭的監視器、警察巡邏車數量在過去10年間有所增加,女性的安全指數仍非常低。

2023/01/11 | Abby Huang

酒駕後又傳酒後紛爭:駐台代表行為不良,巴布亞紐幾內亞關閉駐台商務代表處

2022年,2名巴布亞紐幾內亞駐台代表捲入酒後紛爭,其中一名男子還毆打了自己的妻子。其中一名官員已被召回巴布亞紐幾內亞。此舉也與巴國駐台人員前因不當行為而遭調回,使巴國形象受損也有關連。「正如你所知,我們對去年某些官員的行為感到非常尷尬和荒謬。」

2023/0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韓國YouTuber「鄰里守護者」向毒販、性犯罪宣戰,受理舉報抓捕上百名現行犯

鄰里守護者從2人組合開始,在影片擴散及韓國媒體報導下,吸引志同道合的夥伴,如今約有10人合作,他們透過電子信箱及通訊軟體KAKAO TALK受理舉報,接著進行過濾調查,包括重複舉報在內,一天大約會收到10到15件情報。

2022/12/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每10萬人交通死亡數是日本4倍,機車事故為主因,王國材不滿意盼地方配合推動道安

交通部分析1至10月機車死亡事故碰撞型態,自撞49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5人;側撞403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4人;路口交叉撞211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人。交通部認為,如何降低機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是台灣當前重要的防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