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醫護人員

醫事人員(英語:Health professional、healthcare professional),受過正式訓練並有相當經驗,可提供健康照護相關治療與建議。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9 | 黃靖芸律師

醫護努力搶救病患反而挨告,心寒之餘有法律可以保障自己嗎?

法律並不會讓好心救人的英雄變成賠償者,既然都說是為了救人這樣緊急的事情了,在法律上就會有相關的規定來避免類似情況發生,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緊急避難原則」。

2023/11/18 | 精選書摘

【散文】栩栩《肉與灰》:在醫院一物剋一物,鳳梨呢,就得用乖乖來降

我打定主意再不碰任何富於招財寓意的食物。偏偏這世上有些事越平常心越沒你的份,一旦刻意相避,竟反而繞不開。這年頭鳳梨酥儼然國民伴手首選,人情往來,每每攜上一盒。這盒鳳梨酥就這樣擺在值班室桌上,一放好幾日,每回瞥見,內心再度陷入糾結,吃,還是不吃?轉眼看見牆角的乖乖,哎,眾神有知,想必也為難。

2023/11/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醫界憂健保點值剩0.8元、立委促政府保障下限;石崇良:2方向解套疫後衝擊,明年保費不調漲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除了牙醫部門總額不受呼吸道疾病影響,其他中醫、西醫基層及醫院部門點值,已提案15日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討論,提請動支總額的其他預算「調節非預期風險及其他非預期政策改變所需經費」 ,這筆補貼大約8億到10億元,額度不足,另外提案動用安全準備金。

2023/11/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洪上凱赴加薩前線加入無國界醫師:我們不是英雄,只想縫補世界破洞

洪上凱說,離開加薩那天,他和加薩北部醫院的急診室同事連絡上,這名同事是當地人、3個孩子的媽媽,她不願離開,希望在醫院幫忙到最後。「我問她最擔心什麼,死亡、空襲或食物不足嗎?」意想不到的是,她回答是最怕被世界忘記,擔心大家不再關心以巴衝突後續。

2023/10/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醫療人員上街爭勞權,變裝諷職場「累到變成鬼」,護理人員夜班費補助最快明年1月上路

對於增護理夜班費,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理事長趙麟宇說,加護病房、急診室等工作也相當繁重,增夜班費反會造成護理人員彼此矛盾,讓白班人員覺得「難道我做的事情不夠多嗎?」且醫療人員薪資低、勞動條件差,無法報加班、要做評鑑等情況時有所聞,應該全面提升職場待遇。

TNL+ 2023/09/10 | 劉威良

台灣醫護荒如何解?建議借鏡德國基本法徵召女性服役,是對醫護專業的無情踐踏

在台灣,醫院的護理人員可以說都必須是做專業的評估、發藥、打針與紀錄等工作,護理師的培養需要至少三年加上一年的實習,並且要通過國家考試才能任職。而一年的兵役訓練型的臨床護理,在沒有上理論課程的背景下,匆匆就要上生命的戰場,這樣沒有把關的護理品質,誰要負責?

2023/08/19 | Cool3c

看《疫起》掀回憶殺:金城武代言的帥氣手機、最夯的數字八卦週刊…這些場景彩蛋你發現了嗎?

《疫起》的背景設定在2000年左右,為了要讓觀眾快速回到過去,在電影中加入許多令人佩服的小細節,像是因角色設定而拿不同款式的手機,菜鳥護理師比較沒錢就拿Nokia 3310,記者有傳中文簡訊的需求就分配給他小海豚手機,導演在安排道具時也有將手機的特性與功能考慮進去很細心。

2023/05/06 | 《思想坦克》

林應然:回顧與展望COVID-19疫情,更見證了全人醫學教育的必要性

大家都期待最好不要再有下一波的新興傳染病降禍人間,但病毒與細菌是整個世界的一部分,未來不再發生新興傳染病的機率幾乎是零,只希望下次的疫情來臨時,我們有更充分的準備,有一個更有經驗與效率的醫療體系,可以減少重症與死亡的發生。

2022/12/27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英國護理師史上最大罷工要求加薪19%,為何獲民眾一面倒力挺?

耶誕節到新年這段期間,英國出現公共服務罷工潮,尤其是護理師發起百年來最大行動,要求政府改善他們的薪資待遇。英國人引以為傲的NHS國民健保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加薪19%的要求由何而來?民眾和政府又如何看待呢?

2022/12/24 | 精選書摘

《昏迷指數三分》:他心是壞的,全身器官一定也都是壞的、黑的!毋通捐出去害別人!

這不是八點檔、不是小說,而是「外傷及重症外科」唐貞綾醫師的工作現場,專門收治重症患者、瀕死病人。在這裡,醫護人員跟時間賽跑、和死神拚戰、與人性拔河。眼前性命交關的病患,每一下心搏都是不可輕忽之重,更是生命最震耳欲聾的吶喊。

2022/12/09 | TNL 編輯

伊朗首度處決頭巾革命抗議者:傳出安全部隊鎖定女性下體開槍,醫生也可能成為目標

伊朗首度處決頭巾革命的抗議者,更對外證實被處決人為謝卡里──因傷害巴斯杰民兵組織成員而遭定罪。此外,一群醫護人員向《衛報》透露,伊朗安全部隊將女性列為主要目標,針對他們的面部、胸部、生殖器進行射擊,並加強醫院的監控措施。

2022/10/14 | 《思想坦克》

台灣的國境終於開放,但「醫護須經醫院同意才可出國」絕對是錯誤的開端

台灣將在10月13日以後改為7日自主防疫,既然如此,醫院大概都會核准出國吧?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迄今仍有許多醫院對內公告「請員工盡量避免出國行程」......

2022/10/13 | 賴冠伶

「0+7」入境防疫新制13日上路,一次看懂4個情境的防疫規範有何不同?

「0+7」入境新制在今(13)日上路,本次彙整了一般民眾、外國團客、境外生與移工等不同群體在入境、自主防疫期間、外出與確診時的原則與規範,並整理了現行的校園防疫措施,讓你了解在不同狀況下如何因應。

2022/09/12 | 精選書摘

《挺在疫浪的前線》:病患被隔離,家屬無法陪伴在側送終,真是人間至痛

護理長陳美慧回憶,指揮中心開放同住家人可以兩人同室後,10B病房入住一對同時確診的父子。然而老父親病情嚴重不治,兒子目睹爸爸離去,心如刀割,自責不已,對於無法為爸爸辦喪禮更有著極大的遺憾。

2022/08/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醫護抗疫成傷兵卻挨批「害群之馬」,工會估近6成確診醫護未申請任何職災給付

對於未申請職災相關給付的原因,65%受訪者表示不瞭解認定要件與申請流程、41%擔心或實際面臨來自院方管理層的壓力。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會員、職業醫學科醫師張恆豪質疑,醫療院所一來擔心通報職災後會增加勞檢比例,二來不願因職災通報量大增,導致隔年勞保保費變貴,因此從中阻撓。

2022/08/04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勞動待遇與代價》:男醫師、女醫師,與護理人員在醫療職場上的「同值不同酬」

父權文化中認為男子漢本來就應該冒險犯難,對社會家人承擔重大責任。但女人不被期待如此,若女醫師超越了文化的期待,多承擔工作責任與願意做危險性高的工作,就會受到獎賞。所以同值的「協調與規劃」和「工作環境危險性」,是放在性別文化的框架中來評估的,所以同值的工作,男女醫師的報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