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

醫院是治療和護理病人的機構,也可執行健康檢查、疾病預防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3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性騷擾與歧視已成為醫學院「必修課」,但受害女性卻仍多選擇沉默

多位女性舉出,對她們而言微歧視言論已經耳熟能詳:「女人太軟弱了,對從事醫學工作來說還不夠聰明」或「女人就該去小兒科或待在廚房,不適合外科」。受歧視者海倫娜甚至不想去向外科主任求助,因為在她看來「他們都是男人,我不覺得他們會站在我這邊兒,他們會相信我的遭遇嗎?會信任我嗎?」

2023/05/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醫院手術房言語性騷擾頻傳,被騷擾者多為女實習護理人員

中國醫學科普微博帳號丁香園6日報導,中國有手術室開黃腔的現象,跟刀的護士說,10台至少3台「充斥著葷段子」,更有醫生透露,比率達8成都不算誇張。而且在手術室裡講葷段子非男性專利,若干女性張口就來的本事甚至更露骨。

2023/04/06 | 精選書摘

《被中斷的人生》:罹患危及性命的疾病,讓我變成時間國度裡的二等公民

大學剛畢業的蘇萊卡,擁有美好的愛情、即將實現的理想。然而,某日她的身體感到奇癢,接下來展開的竟是漫長艱難、如牢獄般的癌友生活。蘇萊卡體認到,疾病、分離、心碎,人們終其一生難免遭逢驟變,在兩個國度、兩種狀態裡擺盪。我們得找到在「中間地帶」活下去的方法,學習接受、應用現有的身心。

2023/04/03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瑞士「解脫」組織人數創歷史新高,但實施安樂死的醫師恐面臨刑事審判

越來越多的人決定在組織的幫助下結束自己的生命。據「解脫」組織透露,瑞士去(2022)年有1125名患者以協助自殺方式死亡,相比之下,2021年的數據為973人,2020年為913人。「解脫」組織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是由於社會的高齡化,以及患有重病或重度殘疾者人數的增加。」

TNL+ 2023/03/12 | TNL國際編譯

「醫療旅遊」遇死劫,美國民眾赴墨西哥動醫美手術卻遭綁架殺害

光是要植一顆牙,在美國就要花上近3400美金(約10.4萬新臺幣),但反觀同樣的植牙手術,在墨西哥的價格就僅需1650美金(約5萬新臺幣);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GB)在美費用為7萬3000美金(225萬新臺幣),在墨西哥卻只要2萬7300(約84萬新臺幣),價格落差極大。

2023/02/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醫護發起最大規模罷工潮,訴求加薪因應通膨,指控衛生大臣「沒有說實話」

在英格蘭中部城市伯明罕(Birmingham)伊莉莎白女王醫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外科重症室工作的實習助理護理師布斯克(Victoria Busk)表示:「我們24小時忙翻天,1個人當3個人用,忙到腰都快斷了。」

2023/01/0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上海染疫人口可能已達7成,急診量翻倍醫院擠滿高齡病患;中國各級醫院庫存告罄鬧血荒

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COVID-19疫情大爆發,疫情肆虐大城上海,據報導可能已有7成人口染疫。年老的病患昨(3)日擠滿各醫院走廊,他們有的咳嗽,有的呻吟,有的快喘不過氣。連各級醫院的血庫也頻告急而鬧血荒,全因疫情嚴峻,原本敲定的各項捐血活動紛紛取消,以致無血可採。

2022/12/28 | 《科學月刊》

居家、公司、醫院該如何選擇適合的「不斷電系統」?停電後的電力從哪裡供給?

不斷電系統又可以分為在線式(on line)、離線式(off line)、在線互動式(line interactive)三大類,每個場域的電力需求都不盡相同,該如何選擇適合的不斷電系統呢?

2022/12/2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今年已51位院士離世,專家估14億人口未來數月半數染疫;火葬場、急診室業績爆量獲表揚,挨批喪事喜辦

中國放寬防疫管制後疫情大爆發,各地醫院急診室與火葬場窮於應付飆增的病患和染疫死亡人數,但如此業績爆量若干醫院竟大肆宣傳,甚至火葬場獲官方頒通知表揚,招致喪事喜辦的罵聲。中國國家衛健委官員昨天說,全國重症床位資源總體來看充足,但目前正在經歷重症救治高峰的省分,重症床位的資源已經接近臨界值。

2022/12/2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疫情爆炸,年資30年急診室外籍醫師未曾見過醫療如此緊繃,民眾感慨「抗疫3年到底學會了什麼?」

北京外籍醫師柏恩斯坦(Howard Bernstein)表示,他30多年急診室經歷,從沒見過如此緊繃情況。中國當前無準備、無清楚策略的抗疫方式引發民眾不滿。媒體人連清川撰文指出,歷經抗疫3年,「疫苗被穿透,ICU依然匱乏,退燒藥買不到」,農村真實情況不見報導,質疑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2022/10/21 | 精選書摘

《陪你走過疾病四季》︰該如何跟心愛的人開口說再見?

我跟奶奶說:「奶奶,爺爺要是可以選擇,絕對不想在這天離開,但妳也知道,他為了不在這一天離去,撐得有多辛苦。以後,就讓這盆蘭花代替爺爺陪伴你,人會離開、花會凋謝,但是爺爺對你的愛一直都在。插在這盆花上面的小天使吊飾,就代表了爺爺,相信他會化為天使,在天上守護著你。」

2022/10/14 | 《思想坦克》

台灣的國境終於開放,但「醫護須經醫院同意才可出國」絕對是錯誤的開端

台灣將在10月13日以後改為7日自主防疫,既然如此,醫院大概都會核准出國吧?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迄今仍有許多醫院對內公告「請員工盡量避免出國行程」......

TNL+ 2022/08/03 | 長河

美國就醫昂貴又困難?別用台灣健保來理解,事先做足功課就能減輕不少財務負擔

如果台灣赴美的新移民,依然用台灣的醫療環境,來評估美國的醫療,就會覺得就醫過程極度不方便,痛苦不堪、處處碰壁。倒不如學著接受,主動去了解美國的就醫情況,反而會更容易融入。

2022/06/02 | TNL 編輯

美再爆槍擊案:奧克拉荷馬州醫院含槍手釀4死,槍枝已超越車禍成為美國兒少頭號死因

警方是在美國當地時間1日下午4點52分接到報案電話,表示在聖法蘭西斯醫院的納塔莉醫療大樓有槍手正在犯案。警察隊長告訴《美國廣播公司》(ABC),有4人中槍身亡,1人在離開現場後尋求就醫不治。4名死者中有1人是嫌犯。

2022/05/28 | 讀者投書

醫院社工疫情日記:終於輪到我確診了,沒有難過害怕,反倒有一絲愉悅,可以好好休息了

4月15日星期五上班,護理長及多位護理師也確診了、門診關閉,只剩一人獨撐的單位也全部淪陷了。我一人站在醫院服務台社工室前,附近單位都關了,唏噓昏暗。巧遇其他部門護理長來搬東西,她問我:「妳怎麼還在這裡?」我回答:「不然我要在哪裡,我應該到哪裡比較好? 」其實沒有答案。

2022/05/12 | 姜冠宇

「爸爸要走了,我們會看到他最後一面嗎?」難以圓滿,是病房隔離措施下的困難之一

這些轉重症的病人,很多都會無法見到家人最後一面,也是快速火化。對於家庭關係比較好的家屬,這確實是蠻殘忍的。以安寧取向來說,我覺得還有改善空間。但是在病人量多時,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吧。

2022/05/06 | 梁敏萱

【PCR檢驗地圖】哪裡可以做PCR核酸檢測? 各縣市醫院、診所一次查

為提升各地篩檢能量,衛福部2022年5月6日新增190個PCR核酸檢測診所,提供快篩陽性或自覺症狀不適的民眾前往檢測。《關鍵評論網》整理簡單易懂的地圖與表格,方便大家快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