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4 |
70歲後的霍金:無論如何,就是要「留神看這片天」!
從他七十歲生日起,霍金的注意焦點出現明顯轉折,其中納入了他認為對人類存續不可或缺的目標,不過他投身的科學,也比以往都更側重於前沿部分──惠勒所稱「世界的熾烈壁壘」。
2017/11/02 |
多虧最近一次的宇宙爆發,我們又多發現四個驚人新事實
感謝這次爆發,我們對宇宙又多了解了四件事,包括:宇宙擴張速度、可能導致死亡且具輻射性的伽瑪射線爆發、甚至還有宇宙中至少一半金與鉑的來源。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寫作教授芭杜席雅克在本書中梳理了300年來的黑洞理論發展史,也記錄了那些物理大師們被黑洞弄得團團轉的樣子:愛因斯坦打從心底不相信黑洞的存在——近代對黑洞的觀測卻反過來驗證了廣義相對論。因為研究黑洞互撞的重力波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索恩,也因為黑洞從霍金手裡贏得了一年份的性感雜誌。
這是我們首次以兩種自然力的輻射──電磁波和重力波──同時測量到的天體。這代表我們能夠以兩種不同的物理基本力去看同一個物理現象,得以比從前更深入了解當中的物理過程。
這是我們首次以兩種自然力的輻射──電磁波和重力波──同時測量到的天體。這代表我們能夠以兩種不同的物理基本力去看同一個物理現象,得以比從前更深入了解當中的物理過程。
感謝這次爆發,我們對宇宙又多了解了四件事,包括:宇宙擴張速度、可能導致死亡且具輻射性的伽瑪射線爆發、甚至還有宇宙中至少一半金與鉑的來源。
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一半授與萊納・魏斯,另一半平分授與基普・索恩以及巴里・巴里什,以表彰他們預測愛因斯坦的最後預言——時空漣漪,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及建立其探測器。
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一半授與萊納・魏斯,另一半平分授與基普・索恩以及巴里・巴里什,以表彰他們預測愛因斯坦的最後預言——時空漣漪,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及建立其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