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泛指各種生活在自然狀態下,沒有受到人工選擇影響的未被馴化的動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11 | 環境資訊中心

石虎睽違17年現蹤台南!林業署:串連棲地,讓石虎不會零星孤立

除了石虎外,曾文溪高灘地的自動相機也拍攝到食蟹獴、白鼻心、台灣野兔、環頸雉、竹雞等物種;瀕臨絕種保育類的草鴞,也是以曾文溪高灘地的草生地作為主要繁殖、棲息區域,證實河川高灘地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活動廊道。

2023/07/26 | 精選轉載

台大訓練野放的白鼻心「冰箱」,最終逃離不了遊蕩犬的魔掌

用天線威嚇趕走三隻狗後,我摸著冰箱溫熱的屍體,真的很難想像這隻就是我們從小奶大的冰箱。至今我都很難把小時候最活潑又貪吃的小小白鼻心跟這具腸子脫出、死不瞑目的屍體連結在一起。拍攝屍體時不小心切到牠幾個小時前在樹上偷偷看我的照片,再也忍不住,直接大潰堤。

2023/06/27 | 精選書摘

《雪豹》:面對亞洲的苦痛,我們不敢正視卻也無法撇開眼睛

1973年,作者彼得・馬修森與動物學家喬治・夏勒深入西藏邊界尼泊爾境內的多爾泊區,目的是研究當地特有的喜馬拉雅藍羊。不過,兩個人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能一窺雪山中最珍貴美麗的傳奇生物——雪豹。

2023/06/08 | 李秉芳

黑熊受困「山豬吊」陷阱疑脫水死亡,黃美秀呼籲分布熱區應「零吊子」並強化獵具管理

農委會於2011年6月29日修正《動保法》,明訂任何人不得架設山豬吊,事實上,山豬吊依然普遍存在以及被使用。陷阱哪一種可以用,哪裡可以放,多久應該巡視等等議題,黃美秀表示,這些都是管理上應該處理的。

TNL+ 2023/05/05 | 劉威良

狗在德國受到憲法層級的保護,但有些情況下獵人竟可以開槍射殺?

春、夏時期是森林中動物交配與生產、孕育幼子的季節,德國嚴禁狗在這時期無牽繩地自由行動,為的就是要嚴禁狗在此時獵捕剛出生仍無抵抗力的野生動物幼子。許多剛生的幼鹿或幼小的野生動物,經常會被沒有牽繩的犬隻獵捕甚或咬死。

2023/04/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蘇丹內亂逾420死、3700傷,各國陸海空急撤人員,野生動物保護區獅子食物不足

歐洲聯盟23日表示,須就人員撤離展開「協調工作」。7個歐盟成員國在蘇丹設有大使館。荷蘭外交部長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表示,「少數」荷蘭人已隨法國飛機撤離,另一群人隨聯合國車隊經陸路離開。他說,包括法國、德國及一些其他國家,「我們已經同意將彼此的同胞一起帶走」。

2023/04/07 | 李秉芳

3年內獵殺4隻台灣黑熊還有水鹿,屏東檢警追緝後依野保法起訴9人

檢調後續發動9次搜索,搜索25處,發現顏家父子三人與另6名親友,在2020年1月至去年12月,2年多內,連同上述母熊共槍殺了4頭台灣黑熊。4人在訊問時指出,獵殺黑熊是供自己及親人吃,並未販售。

2023/04/03 | 精選書摘

黃婷《一直走就不怕孤獨了》:在育空河上你發現,什麼也不做,竟然可以是一種幸福

本書以四種視角: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日記體、書信體,引領讀者攀登聖母峰基地營、悠遊育空河、遠赴南極、橫跨俄羅斯。在每一段紀錄之中除了有對各種風土民情的細膩描述之外,也有作者對自身生命的深刻省思。 

2023/03/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陳吉仲:1個月內查清六福村狒狒脫逃始末,後續將評估建立AI辨識模型清點園區狒狒數量

農業科技研究院動物科技研究所所長陳正文表示針對園區狒狒,在3種方式中,大家應最不能接受估算方式,人要接觸狒狒身上做記號也難,即便每隻都有晶片,也不可能把動物趕到一個區塊每天清點。比較好的方式是,園方有個機制每天獲取影像,藉由人跟AI模型同時以機器幫助人類一起計算。

TNL+ 2023/03/31 | 三酸柑遊子(野人)

這起「狒狒揚揚」的事件,揭開台灣處理逃脫動物藏污納垢的一面

我們看到狒狒被逼入死角時,許多單位在現場爭相沾曝光度,假裝麻醉牠,實際上卻殺了牠,沾沾自喜的擺拍留念,發新聞稿邀功,直到發現風向不對,又開始推諉塞責,把罪過都推到小人物身上。這豈是勇士所為。

TNL+ 2023/03/26 | 傅紀鋼

【影評】《熊蓋毒》:女性電影式的B級片,AI也寫不出的「溫馨恐怖血腥喜劇」

《熊蓋毒》走得是充滿個人風格的新形態喜劇模式,集各種尷尬與矛盾的類型與一身,還帶著嚴肅劇情片的風格與內涵。例如被黑幫抓去的小混混,說自己童年養的蜥蜴是唯一能說話的對象,整整5分鐘的自白,就像在看《我的鯨魚老爸》的劇情片的真情告白。然後喜劇梗才剛讓人笑完,黑熊就跑出來把人狂咬分屍。不然就是當人物看到黑熊嚇得要死時,黑熊突然做出嗑藥刻得很嗨的搞笑橋段。

TNL+ 2023/03/20 | TNL國際編譯

日本寵物咖啡店面臨道德難題:瀕臨絕種動物非法流入,法規鬆懈動物福祉堪憂

專家指出,咖啡店中的動物可能會因為不斷被人類觸摸及玩弄而感到壓力、原本翱翔於天際的猛禽卻被栓在棲木上、夜行動物更是被迫在白天與人類互動。幾乎所有的動物都被關在小籠子和人工環境中生活,並由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店員看管。

2023/03/11 | TNL 編輯

苗栗檢出狂犬病陽性案例:專家擔心病毒往北擴張,疾管署籲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國內自2013監測狂犬病疫情至今,這是首次在大安溪以北地區發現狂犬病陽性案例,意味病毒可能已經越過大安溪往北擴張,疾管署提醒戶外郊遊踏青應避免接觸、逗弄及捕捉野生動物,也提供了遭抓咬傷的處理措施。

2023/02/25 | 讀者投書

零撲殺政策上路滿六週年之際,弊病叢生,是時候徹底檢討廢除了

如果打著「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大旗保護野外的遊蕩貓犬不被移除,那根本上就是假的「尊重生命、愛護動物」,因為這些沒有被移除的遊蕩貓狗每天都會殘殺許多的本土物種,其中不乏台灣特有種或保育類野生動物,比方石虎、穿山甲和山羌等等。

2023/02/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新加坡惡鴉啄頭叼髮驚悚上演,攝影師捕捉生動照片,都市與自然難兩全

在這個地狹人稠的城市國家裡,人與動物距離比想像中還近。「惡鴉啄頭叼髮」、「20分鐘襲10人」,這是新加坡媒體《​​​​​​​新明日報》14日當天的頭版新聞,並搭配多張照片,其中最「生動」畫面莫過於黑色烏鴉狠狠叼起一名女子的一撮長髮,疼痛與驚嚇感全寫在女子臉上。

2023/02/22 | 讀者投書

零撲殺政策上路滿六週年之際,勿讓「重啟撲殺」大開動保倒車

在我們邁向「零流浪動物」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陣痛期,而陣痛期的大小與長度,端視流浪動物數量是否能有效控制,只有從源頭管理,即搭配寵物登記、繁殖買賣管理、TNVR、嚴查棄養、落實生命教育等多元手段,才能真正達到治本的目的。

2023/02/15 | 李秉芳

東卯山黑熊安葬原棲地大雪山,觸法獵人出席懺悔、允諾回到部落宣導保育

林務局表示,當初在武界結束568黑熊生命的3名獵人也參與其中,流下懺悔淚水,並允諾會協助在部落推動黑熊保育宣導,以及換發不會讓黑熊誤觸陷阱的改良式獵具。3人都已遭法院判刑。

2023/02/12 | TNL特稿

【講座】《無神之地》作者對談:不要帶你的孩子去那些奴役動物的地方娛樂,關鍵字是「同理心」

法國攝影師吉米.伯納多(Jimmy Beunardeau):正如我們常說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我想讓讀者沉浸在這些動物之中,直接接觸到牠們靈魂的一部分,或者至少是牠們的情緒。透過這些照片,讓讀者彷彿置身於籠子裡,直接與動物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