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 |
【2023金馬影展】《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漸弱敘事及漸強鏡位,討論蘇匯宇的「補拍」語言
2023金馬影展,台灣知名當代藝術家蘇匯宇的作品《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在此首映,而蘇匯宇習慣使用技術「補拍」(re-shooting)。補拍並不是重新敘事,因為重新敘事並無意義,在每一個補拍的瞬間,都擁有新的當代性問題,補拍是一種概念的碎形。
TNL+ 2023/11/09 |
【關鍵專訪】《五月雪》導演張吉安:低空運鏡的緩慢節制,由女性訴說「五一三事件」的歷史傷痕
2023年第60屆金馬獎,由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執導的《五月雪》入圍9項大獎,成為此階段最受矚目的電影之一。而《五月雪》是關於馬來西亞「五一三事件」的種族屠殺傷痕,若真要過於簡化地比喻,或許有點類似台灣的二二八,那麼,《五月雪》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透過專訪張吉安,一窺其溫柔且堅定的內裡核心。
TNL+ 2022/12/30 |
【10位影評人嚴選2022年最佳電影】疫情、戰爭、通膨等惡劣環境之下,影像如何重聚人心?
《關鍵評論網》邀請10位影評人,分別選出自己心中今年度的最佳電影,並親自撰寫短評理由。評選規則是2022年在台灣院線、影展或是串流首度能看到的新作(僅限以正規方式),不分國內外,不包含數位修復。希望透過影像與文字,藉以回望今年。而在這些電影之中,《媽的多重宇宙》、《世界上最爛的人》、《哈勇家》等片皆入榜,此外,還有哪些電影進入榜單?各影評人的理由又是什麼?
TNL+ 2022/12/15 |
【關鍵專訪】盧卡諾影展藝術總監吉歐那納札羅:如何解讀後疫情時代的電影產業,以及與影展的複雜關係?
筆者有幸代表關鍵評論網,與盧卡諾影展藝術總監吉歐那納札羅進行獨家訪談,在80分鐘的訪談過程中,納扎羅彷彿變為電影史教授身份,筆者的問題他總能以他多年來記者生涯經驗提出回應;納扎羅曾撰寫《香港類型電影》電影史專書,極為博學的他以專家的角度,從電影史和亞洲電影產業的狀態,重申後疫情時代的現在,如何作為電影世界的重要時刻。
2022/12/14 |
【關鍵專訪】坎城導演雙週藝術總監朱利安雷傑:對於影展、串流、政治、亞洲/台灣電影的觀察與寄望
新官上任的朱利安雷傑,在今(2022)年金馬影展期間,受邀來台與眾影人交流,筆者也有幸能專訪朱利安雷傑,請他談談導演雙週對於影展、串流、政治、亞洲/台灣電影的觀察與寄望。
TNL+ 2022/11/30 |
【關鍵專訪】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卡洛夏崔安:談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劇院的關係,以及影展所扮演的角色
受金馬影展邀請,卡洛夏崔安(Carlo Chatrian)以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名義再次造訪台灣。卡洛夏崔安2013年至2018年曾經擔任盧卡諾影展藝術總監,自2019年6月接任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在2020年2月順利舉行第70屆柏林影展後即遇上COVID-19襲捲全球。而在秋陽暖照的早晨,這也是他這次訪台的最後一天,卡洛夏崔安與我們分享後疫情時代下對影展的期望,以及對於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影展關係的觀察。
TNL+ 2022/11/22 |
台灣迎來「365天都有影展」空前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
「台灣365天都有影展」的說法雖然誇大,但基本上每個月在台灣不同縣市都有影展正在進行,是不爭的事實。形式從常態性影展到專題放映;放映地點從奢華氣派的泰坦廳深入到鄉鎮的獨立書店;參與人數從上千人次到一人獨自在家線上平台收看;作品接收到的掌聲從金馬殿堂迴盪到學生製作畢業展——台灣的影展、電影節在21世紀撐出前所未有的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呢?在我看來絕對是金馬獎入圍影片及周遭的華語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