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日本料理,會讓你忘記「米其林」這三個字
身懷握壽司技藝的師傅早已在全球各地發光發熱,唯獨「 江戶前壽司」是東京壽司商號的專利,唯有旅人自己踏入東京銀座,用手推開店家的木門,雙手接過熱毛巾和熱茶,才能掙得和食深層之美。
《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面對中國遊客,銀座人在意的還是禮貌問題
「解決燃眉之急這種說法可能不太好,可是大家還是希望有營業額。但是又不想失去原有的客人。這兩種心情彼此正在拉鋸。」銀座人在意的還是禮貌問題。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東京小路亂撞》:不可不知的錢湯文化,入浴基本須知與禮儀
錢湯最初會盛行,是因為早期日本家庭大多沒有完善的浴室,且缺乏電熱水器。時至今日,愛泡澡的大和民族卻依然讓錢湯文化延續下來。明明家裡已有浴缸了,為何還會特地去錢湯洗澡呢?而錢湯的入浴須知與禮儀又有哪些?
銀座街頭密密麻麻的攤販帳篷,就是戰敗的軍國主義象徵
據傳官方認為攤販會防礙交通和消防救災,有損市容美觀,所以才會下達這次的掃蕩禁令。原來如此,聽了這套說詞之後,我才知道看似粗暴的措施,原來也有這麼了不起的、極具計畫性的理由。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和日本文豪一起漫遊老東京》:日本的十年相當於西方的一世紀
明治初年是個一方面審慎引進西歐文明,認真模仿西方綺麗精神的時代;另一方面,也是脫離德川幕府壓迫,保有江戶藝術殘花,覺醒後展現第二春的時代。
日本「步行者天國」時段性徒步區:兼顧行人安全與振興商圈的雙贏策略
商業街採「時段性禁止車輛進入」,此概念起源於歐洲。亞洲最先嘗試在商業區街道設置臨時徒步區的國家是日本,用意在於減少交通傷亡、提振商圈發展,對此措施,日本媒體創造了「步行者天國」一詞,讓我們回顧日本步行者天國的發展歷程。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穿上西服就能變身「摩登女性」?20世紀初日本「吾之物語」的構成
究竟,二十世紀初的日本女性是哪裡改變了呢?不只是日本的傳統服裝,也是西洋服裝開始受人矚目的時期;西洋式的髮型漸趨普及,身上的裝飾品也自然而然地跟著改變。然而,光是還原這些個別要素的轉變,也無法清楚地做出解釋與說明。但是女性的變化確實是表現在身體的層面上,其中包含言語與動作等。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傳統市場就是又髒又亂?來看看這些日治時期像洋房一般的市場
日本政府的市場改革政策以「衛生」作為主要目的,廢除了臺灣一直以來都用「習慣」來管理市場的情形,並建立了一套標準的市場管理規則。到大正年間(1912-1926),除了已經獲得良好改善的衛生條件之外,也出現要求市場「作為經濟機關機能」的聲浪,因此總督府市場的改革目標從「衛生」轉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