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9 |
《skmt:坂本龍一是誰》:我是從約翰凱吉、古典音樂和披頭四的混合開始的啊
1996年,天才編輯後藤繁雄帶著1000個問題前往紐約採訪音樂藝術家坂本龍一,提問過程持續了兩年,後結集為《skmt1》。三年之後,二人又展開了第二次對談,直到2006年結束並收入《skmt2》,整場對話足足進行了十年之久。二書集結成《skmt:坂本龍一是誰》一書。
2023/05/13 |
為什麼這個世界會如此悼念坂本龍一?這一切大概要從60年代説起
根據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的導演Stephen Nomura Schible稱,2012年他在紐約一場關於福島核災難的活動遇到坂本龍一,他覺得坂本龍一變了,不單年紀變大,也似乎懊悔對科技的錯信。從YMO對新科技的自信滿滿,到地球一體人類愚味,「教授」的憂傷形象也成形了。那也是坂本龍一音樂的另一成熟時期。他終於把自己的人生、音樂與關注的議題結合在一起了。
2023/03/13 |
【藝遊嚮導】3/14-3/20:四把椅子劇團《呼吸》、田中央+藝術家聯展、混種當代歌劇《天中殺》,本週藝文活動精彩可期!
在生育率低迷的台灣,生與不生的思索或許可以從劉冠廷、孫可芳主演的《呼吸》開始。法國編舞家夏瑪茲用全不重複的動作編出《一萬種姿態》,將舞者身體變為一座「動作」博物館。《配樂大師顏尼歐》是名導托納多雷對顏尼歐長時間的採訪佐以錄像與音樂交織出的一生全貌。混種當代歌劇《天中殺》刻意使用中、台、日三語發聲,除了台灣沒有地方能這樣做。
2022/08/12 |
《擁抱自己的碎片》:其實樹一直在用他的方式發出訊息,只是人接收不到
立場的不同就會造成溝通上的斷線,她聽不見他的聲音,他也聽不進去她的。即使兩人都用力地對話、溝通,但是彼此尖銳、沒有放掉自己的成見,或頻率不對的時候,再怎麼努力都是聽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