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長照

長期照護(英語:Long-Term Care,簡稱LTC),是一種協助因慢性疾病或身心障礙而長期無法自理的病患,滿足各式各樣醫療與非醫療需求的服務。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2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長照政策比一比:賴清德「長照3.0」住宿式機構補助提高至18萬;柯文哲主張成立中央專責機構、開徵長照保險

民進黨和與民眾黨兩位總統候選人在同一天發表長照政見。賴清德立基於現行的長照計畫,主打「長照3.0」,目標調高住宿型機構的補助至每年18萬元。柯文哲則主張成立中央保險局,專責長照保險,並提出將住宿型機構補助金調升至3倍。

2023/09/18 | 邱宜君

熱線最新調查揭同志照顧年邁父母之艱難,瞿欣怡分享家庭照顧者最重要4件事

未婚兒女常被期待要優先承擔照顧年邁父母的責任,而這些潛在的家庭照顧者,有許多是同志。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熱線)今公布最新調查,相較於「完全出櫃者」,「完全未出櫃者」的家庭長照需求浮現時,不論與手足或父母間的溝通都有更多擔心和考驗。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則指出,即便是完全出櫃的同志,在陪同父母使用某些長照服務時,也會強烈感受到不得揭露同志身份的壓力,為保護父母,只好重新躲進深櫃中。

2023/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3族群申請家庭看護移工門檻放寬,不限用巴氏量表評估,最快年底上路

勞動部次長陳明仁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衛福部估算60萬家庭可能有資格,但不代表所有家庭都會聘僱移工,很多人仍會使用原有長照系統,因此依過去經驗估算,應約有2萬至3萬人會聘僱移工,相關法規預計年底前上路。

2023/09/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行政院擬放寬看護移工申請門檻,不再侷限巴氏量表認定,民團:應導入長照體系並納管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受訪時表示,對於有照顧需求的家庭來說,聘請外籍看護並非一勞永逸,還得面臨移工照顧技巧不足、移工管理甚至移工失聯等各樣問題,放寬聘僱資格可能一時解了燃眉之急,卻只把更大的聘僱與照顧問題丟回到家戶中。

2023/09/10 | BBC News 中文

台灣「年輕照顧者」困境:仍在求學階段的他們,人生卻被迫按下暫停鍵

伯拉罕中心執行長林依瑩告訴《BBC》,現在台灣人晚婚或較晚生小孩,年輕照顧者的人數可能會攀升。她在社福現場看到,也有父母年紀不大就倒下來的,譬如癌症或意外,家中的小孩都還很年輕。年輕照顧者的比例可能在台灣會越來越多。林依瑩說,台灣一般民眾仍認為,照顧仍然是孝道或家庭責任,比較不願意向外求助。

2023/08/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侯友宜提政見:逾80歲免巴氏量表可申請看護移工,漁獲若受核處理水污染以市價收購

侯友宜表示,曾有立委反映巴氏量表問題,勞動部指可以用簡易方法評估巴氏量表,但衛生福利部認為,還是要經過醫生開立,2個部門沒有協調好,「既然大家你推我推,我來當總統我來做」,他提出的方法很簡單,80歲以上長者免巴氏量表,可直接申請看護移工。

2023/08/28 | 廣編企劃

提升照顧意識感:伊甸基金會「身心障礙者服務計畫」,成為照顧者的支持力量

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台灣約有48萬戶身障家庭正面臨「老老相依」的脆弱處境,其中更有不少照顧者正獨自承受著照顧、經濟、未來規劃等龐大壓力。事實上,照顧者必須培養「照顧意識感」、主動向外尋求支援,才能解決自己與身障家人所面臨的困境。

2023/08/21 | 讀者投書

長照並不等於高齡照護,應在長者失能、失智之前做好「高齡金融規劃」

他們的需求不僅僅是自身得到照護,同時也需要考慮未來的財富移轉給下一代。他們希望確保經濟資產得到有效的轉移,以便為子女留下家族財富,相應地,第二代子女的需求包含照護父母,確保長輩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並接受來自父母的財富移轉。在這些需求中,各方機構與平台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2023/08/21 | 廣編企劃

讓光照亮一個家:伊甸基金會「身心障礙者服務計畫」,看見雙老困境,讓悲劇不再發生

本文透過調查數據與實際案例,帶你看見雙老家庭中,那些局外人看不見、當事人說不出的艱難處境,並呼籲社會大眾和伊甸基金會一起「相挺無礙,陪你到老」,加入支持身障老後的行列。

2023/06/28 | JuJuJudy

EP48|《愛爺爺奶奶的方法》:無法和老人相處的人,或許也無法面對未來的自己

有人不喜歡寵物、有人不喜歡小孩、也有人討厭老人;但人終有一老,作者三好春樹提到如果無法好好和老人相處的人,未來或許也無法好好面對自己。

2023/06/23 | 《思想坦克》

「婚生教養與長者照顧」全民關注,國家與青年無法迴避的難題

何以「婚生教養與長者照顧」受到的關注度會這麼高,更超越了青年自身的薪資、交通居住、創業等問題呢?在這個問題反映出的是各項問題的總和,倘若薪資過低、生活環境不佳,則少子化就是一個結果,而因為少子化,在養老方面未來就會是個問題。

2023/05/15 | 李秉芳

「長照殺人案」是否修法減輕刑罰、放寬緩刑標準?立院公聽會各界看法不一

有學者認為,應該獨立訂定相關處罰,而非放寬緩刑標準;例如這兩天剛發生的80歲母親殺死50歲的小兒麻痺兒子事件,將老母親關到監獄,不會有任何實質意義。

2023/05/11 | 讀者投書

社會福利資源有限,應大量傾斜至嬰幼兒照顧,並盡量降低排富限制

社會福利的資源是有限的,必須要慎選分配方式,以確保永續性。因此,在本文中,將提出建議以協助社會福利能夠長期發揮作用,並繼續為社會帶來福祉。

2023/05/04 | 李秉芳

妻子被控虐待丈夫致死判3年10月,二審無罪逆轉關鍵是「吃黑糖糕噎死」

一審認為,何男是因為長期被妻子捶打才會導致死亡,家人也都證實妻子長期照顧壓力大,且年輕時曾被家暴,偶爾會打丈夫;不過二審把法醫解剖報告送鑑定後,認為何男是被黑糖糕噎死,胸腔出血與當時實施哈姆立克法急救有關。

2023/05/01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自立生活(下):為了活得像個「人」告贏政府,重障者玉姐「只求晚上不要泡在尿裡」

65歲獨居且低收入的玉姐,是一位罹患肌肉萎縮症的重度身障者,曾在因緣際會下,住過機構短短一週,但團體生活有諸多規範,也沒辦法選擇自己想吃的東西,又因住民眾多、服務人力有限,她經常被草率對待。而比起長照體系居服員的照護能力,個助則能陪伴身心障礙者實踐「生活的細節」......

2023/04/28 | 梁敏萱

【圖表】安樂死合法國家有哪些?安樂死跟醫生輔助自殺有什麼不同?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近年有越來越多國家重視生命自主權,重啟安樂死議題討論,例如西班牙、紐西蘭陸續於2021通過安樂死合法化,讓全球安樂死合法化國家增長至7個。另外,由醫生輔助病患結束生命的選項也廣泛受到討論。台灣目前尚無共識的原因是什麼?現有法制可以如何保障病患臨終的權益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