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2/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本15歲長跑新星朱瑛里實力與外型兼具,不堪爆紅壓力被迫放棄出賽

朱瑛里1月29日出賽時,出現史上最多媒體記者及觀眾湧入會場觀看的情況,但她當天賽後受訪時曾苦笑說,「我不太喜歡自己太受注目」。她還說:「即使在某處偶然看到我,也希望大家不要對我錄影或出聲搭話,如果大家可以靜靜地看著我,我會非常感謝。」

2022/09/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肯亞名將基普柯吉柏林馬拉松奪冠,2小時1分9秒再破世界紀錄

肯亞長跑好手基普柯吉(Eliud Kipchoge)昨(25)日在柏林馬拉松大賽以2小時1分9秒成績奪冠,並刷新他自己4年前同樣在柏林馬拉松創下的2小時1分39秒世界紀錄。《路透社》報導,37歲的基普柯吉已贏得他生涯參加過的17場馬拉松比賽中的15場。

2021/08/23 | 精選書摘

《跑出巔峰》:衣索比亞跑者的成功關鍵,就在於把自己發到的牌,當作自己想要的牌來玩

「為什麼衣索比亞『有』這麼多世界紀錄保持人?」也許我們不該這麼問,真正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衣索比亞『能有』這麼多世界紀錄保持人?」當我們跟著麥可的文字進入衣索比亞的跑步世界,我們會發現,「有」很正常,如何「能有」才是他們跑步哲學的奧祕所在。

2018/12/18 | 李慧明

【渣馬死因研訊】用19年研究出賽前健康問卷?大會要考慮這些因素

死者生前有參與不同體育活動,沒有出現過任何暈厥情況,加上沒有家族史,就算有健康問卷,賽會亦不能掌握死者參與比賽的風險,因為死者第一次昏厥的經驗,已經送他到鬼門關去了。

2018/12/10 | 運動視界

給馬拉松跑手的3點訓練建議

在某種程度上,馬拉松的確是人人皆能完成,不過除了有心想要完成,更重要的是要進行適當的訓練。以下整理了三點在設定下一場賽事前該好好思考的問題,不管你是新手或老鳥,在報名下一場馬拉松前,先看一看吧。

2018/12/09 | 運動視界

給馬拉松新手與老鳥的三點訓練建議

在某種程度上,馬拉松的確是人人皆能完成,不過除了有心想要完成,更重要的是要進行適當的訓練。以下整理了三點在設定下一場賽事前該好好思考的問題,不管你是新手或老鳥,在報名下一場馬拉松前,先看一看吧。

2018/11/04 | 運動視界

為什麼跑步時會「側腹痛」?該如何改善?

加入鐵人隊後,一開始「側腹痛」常常困擾著我,但後來漸有起色,發生次數越來越少,到現在就算連續跑一、兩個小時也都不會有側腹痛的問題。但一般跑友一定很好奇,側腹痛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018/11/04 | 運動視界

為什麼跑步時會「側腹痛」?我該如何改善?

加入鐵人隊後,一開始「側腹痛」常常困擾著我,但後來漸有起色,發生次數越來越少,到現在就算連續跑一、兩個小時也都不會有側腹痛的問題。但一般跑友一定很好奇,側腹痛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018/09/18 | 安騏

請不要讓香港運動員長期單打獨鬥

坊間已有不少關於精英運動員的訪問,為什麼作者還要花心力去追訪,她想做的又有何不同?

2018/09/18 | 安騏

請不要讓香港運動員長期單打獨鬥

坊間已有不少關於精英運動員的訪問,為什麼作者還要花心力去追訪,她想做的又有何不同?

2018/09/02 | 李秉芳

陳彥博再戰「冰與火」250公里的冰島超馬賽奪冠:勇敢是我唯一的武器

陳彥博追上第二名的英國選手時,兩個人互相鼓勵,對方對他說,「第一名選手在前方不遠,Tommy,make it happen」他衷心感謝這句話給他的鼓勵,他也在這天追上了一直領先的俄羅斯選手。

2018/05/22 | Daphne Chung

Ep.14 奧運國手|張嘉哲:如果我們都對未來沒有希望,憑什麼叫年輕人把運動當職業

今天張嘉哲跟我們分享,在過去多次在國外訓練的經驗下,所看到的台灣與國外不同的運動教育方式跟社會觀感,為什麼運動在台灣不被重視?甚至大家期待著年輕運動員可以打破全國紀錄,但身為大人的我們是否應該先為這些年輕運動員想好未來?跑步可以當飯吃嗎?

2018/04/29 | 李慧明

英聯邦馬拉松的熱情與涼薄

英聯邦運動會馬拉松比賽期間,跑手Callum Hawkins不支倒地,摔倒時還一頭栽進了欄杆,防護員在兩三分鐘後才趕到現場,引起觀眾不滿。

2018/04/24 | 李慧明

英聯邦馬拉松的熱情與涼薄

英聯邦運動會馬拉松比賽期間,跑手Callum Hawkins不支倒地,摔倒時還一頭栽進了欄杆,防護員在兩三分鐘後才趕到現場,引起觀眾不滿。

2017/12/18 | 安騏

《陸王》導賞(四):「不是馬拉松,是驛傳喔!」 什麼是驛傳精神?

不論是日本,或是香港,還是台灣,若然往後我們注定要相互扶持著走下去,是否都應該要學懂如何跑好一場人生「驛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