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間諜氣球

觀測氣球是一種用來查探軍事情報或搭載砲兵觀察員的氣球,也被稱作偵察氣球、間諜氣球或監視氣球。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4 | BBC News 中文

拜習會:台灣問題、俄烏戰爭、以巴衝突、重啟軍事對話,時隔一年美中元首再會晤有哪些看點?

分析人士認為,這次領導人會晤更多是為了管理競爭和穩定雙邊關係,防止對抗升級,產生對雙方都不利的負面影響。但不要期望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對所謂「重啟」雙邊關係不應抱有期望。其中一部分重要原因是,美中雙方目前仍是競爭對手,雙方都試圖在軍事、經濟、貿易等方面的牽制對方的影響力。在人權問題、美國的印太戰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上存在根本分歧。

2023/08/02 | 王昱晴

美資安公司發現神祕公司「Cloudzy」助中俄駭客團體,中國佈局惡意程式恐解碼美軍行動

自今年初以來,中國的間諜行動頻頻,先是在2月以間諜氣球飛越台灣、日本、美國等地進行情報蒐集;又在5月,被微軟爆出惡意軟體「伏特颱風」,入侵美國網路。今(2)日,美國德州的資安公司Halcyony發表一份報告,再度揭露中國的駭客行動。

2023/06/3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政府正在監視你嗎?BBC調查揭秘駭客掌控監視攝影機的技術漏洞

專家認為英國須加倍努力,保護自己免受英國政監控攝影機專員桑普森教授所稱「數位石棉」的侵害。他說:「我們上一代人安裝了這些設備,且多半是基於他們便宜省事。現在我們意識到它們有些嚴重的固有風險,那我們怎麼辦呢?」當被問及他是否信任海康威視與大華,他回答:「絕不可能。」

2023/06/29 | BBC News 中文

BBC調查:新衛星圖像顯示中國間諜氣球曾飛越日本和台灣

從間諜氣球到秘密警察再到逃亡異見者,BBC《廣角鏡》調查報導中國的全球監控行動,揭露了有關北京間諜氣球艦隊的新細節,還駭進了一台中國製造的監控攝像頭,顯示我們街頭上的類似設備可以如何被利用。

2023/06/21 | Abby Huang

拜登公開稱習近平為「獨裁者」,學者:「布習會」取得成果恐難彌補拜登的大嘴巴

拜登20日出席一場位於美國加州的籌款活動時表示,當美國擊落了中國的間諜氣球時,習近平感到非常不安,因為他不知道氣球在那裡,「這對獨裁者來說非常尷尬,當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時。」學者表示,中國一直強調互信,因此拜登的言論極具破壞性和毀滅性,他直言「拜登的大嘴巴是一個鬆脫的大砲」。

2023/06/20 | BBC News 中文

一波三折後布林肯終於訪問北京,美中雙方各自的政治盤算是什麼?

目前任教台灣中山大學的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則在個人網站評論稱,對習近平來說,北京需要布林肯訪中,去為國內一切下調的態勢進行大內宣,而拜登則為了美國總統大選,需要向華爾街金主交待不會對中脫鉤,但同時又對「脫鉤派」宣示自己將比川普更要「強硬」。

2023/06/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金融時報》:美中情局長5月曾秘訪中國情報高層,偵察氣球事件後最高層級會晤

美國總統拜登經常派遣勃恩斯進行敏感性出訪,來會見美國對手。勃恩斯2021年底曾訪問莫斯科,就俄羅斯正準備對烏克蘭發動新入侵行動的種種跡象,與俄國總統普亭對質。

2023/06/01 | BBC News 中文

解除對李尚福制裁?拜登政府出「烏龍」,美中關係回暖再蒙陰影

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分析稱, 美中關係已經進入「危險的雷區」, 拜登總統終於意識到中美目前零和博弈對兩國的和平共處和世界的穩定都是非常危險的。他說, 拜登很可能希望借此時機緩和關係,通過解除對李尚福的制裁來換取雙方軍事高層見面的機會。

2023/04/15 | TNL 編輯

北京拒重新安排布林肯訪中,華郵:美國掌握另外4顆中國偵查氣球

《華盛頓郵報》看到的機密文件描述,除了被美國政府擊落的偵查氣球外,還有3顆未公開的中國氣球,其中有一顆氣球飛越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這起事件從未被報導披露,另外一顆氣球墜落在南海。

2023/03/14 | 《思想坦克》

從白紙運動到間諜氣球,認為習近平統治基礎鬆動可說是混淆了期望與事實

習這種牢牢抓緊軍隊的能力,除了鄧小平以外已遠非江、胡可比。所以要說習派式微、習個人威望下滑、中國威權統治搖搖欲墜,這些觀察與推論可能都還是缺乏更有力的依據,甚至可能混淆了期望與事實。

2023/03/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華爾街日報》:中國製起重機遍布全美各大港口,猶如「特洛伊木馬」恐淪為間諜工具

中國高空偵察氣球闖入領空近期引發美國對情資遭刺探的擔憂,也更加關注間諜活動千變萬化的形式及各國如何以非傳統情蒐工具互相監控。美國國安官員近幾年來點名行李掃瞄系統、變壓器等一系列中國製造設備,都有助在美國進行監視或破壞,美方也對中國藉戰略投資擴大控制全球港口益發感到擔憂。

2023/03/02 | 莊貿捷

海思半導體突破封鎖侵蝕英特爾版圖,拜登政府打算擴大制裁至4G,徹底擊潰華為

你有聽過中國海思半導體嗎?撇除晶片製造端不談,中國開始站穩IC設計領域。海思是華為子公司,也為全球前10的IC設計公司,技術製程已經邁向5奈米,主要的設計業務是在消費性產品,包含了手機、電腦等,成為中國繼中芯國際(SMIC)後下一個扶植的關鍵業者。

TNL+ 2023/03/02 | 黎蝸藤

中國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攻擊美國,在歐洲國家眼裡就是枉作小人的挑撥離間罷了

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國家,大部分都在聲討俄國侵略,支持烏克蘭,更希望中國能勸服普亭,充當調停人。王毅到俄國出訪,本是最好的行動機會,然而,大家只看到普亭的深情張臂,以及王毅強調「中俄關係成熟堅韌,穩如泰山。」在中國推出所謂沒有新意的「和平立場」之後,被西方冷遇,也就不奇怪了。

2023/03/01 | 精選轉載

從間諜氣球到台美國安秘會,顯示美國對中政策將由「強硬」走向「更強硬」

美國的歷史顯示,美國人民無法接受軟弱的總統。因此,這股強烈的反中民意,連帶強烈影響到美國國會和白宮的對中政策的走向。讓我們可以預期:從2023到2024,美國對中政策只能夠由「強硬」走向「更強硬」。

2023/02/25 | BBC News 中文

加拿大軍方發現中國在北極進行監視活動,加外長:中國是個越來越具破壞性的力量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對北極表現出興趣,在過去的20年裡,它向該地區33次派遣了高層人物,並參與了大多數主要的北極機構。中國還擴大了破冰船隊,隨著氣候變化導致冰蓋融化,中國希望通過該地區開闢一條通往歐洲的較短貿易路線,並獲得新興資源。

2023/02/21 | BBC News 中文

俄烏戰爭:布林肯為何指認中國「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軍援」?

在美國於2月初擊落一個中國氣球後,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沒有如預期走向緩和。 如果北京被證實向俄羅斯軍隊提供武器,那麼美中關係將可能惡化。布林肯的警告似乎顯然是為了阻止中國這樣做。

2023/02/20 | Abby Huang

「間諜氣球」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美國4眾議員抵台拜會立法院與張忠謀

美國4名跨黨派議員於本月19日到23日率團來台訪問,其中眾議員康納與歐清傑都是美國眾議院新成立的「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成員,一同訪台特別受注目。不過出訪時機正逢美中因間諜氣球關係緊張,康納特別強調,「此行無意挑釁中國」。

TNL+ 2023/02/20 | 吳崑玉

間諜氣球事件可說是美軍應對中共「灰色地帶」的代表作,重點在「贏得敘事」

美國處理氣球事件的整個過程,有圖像,有路徑,有證據,有官方發言,有民代憤怒,有輿論沸騰。軍方與官方藉此畫下「紅線」,我領空絕對不可侵犯,進來就打下來,以此贏得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