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關稅

關稅是指商品進口時,當地政府依規定對進口商品課徵的稅金。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25 | 方格子vocus

「山道猴子」成日玩命、錯把運氣當「技術過硬」,民進黨執政的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

《山道猴子的一生》中被慾望趨勢、墮落以至無可救藥的展演,也是台灣政治的意外隱喻。「為什麼大家都針對我啊!」、「這些廢物,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啦!」等質問,正如劇中的「山道猴子」,步步沉淪卻執迷不悟。其背後是民進黨的賭徒心態,想賭北京虛晃一招,全然不顧賭輸之後,台灣民眾與產業可能面臨的生計問題。

2023/08/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中止ECFA,政院:應循WTO機制處理,學者:喊卡對中國經濟有害無利

經貿辦說,台灣並未違反WTO規範,中國過去也從未針對指控項目要求協商,此時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完全欠缺正當性,且中國商務部為進行調查,向台灣發放問卷調查的對象及內容,違背了WTO規範;如果想據此對台灣進行貿易報復,是全然違背中國一再宣稱的WTO原則及相關規範。

2023/08/18 | Abby Huang

中國商務部研擬取消ECFA優惠,學者:不太可能全面取消,但每種商品未來都可能被針對

學者認為,ECFA是習近平透過經濟融合、走向一中市場很重要的經濟工具,在習沒有放棄兩岸透過經濟融合尋求統一前,她認為取消ECFA不是優先手段,但未來中國可能會將早收清單上「每一種商品都拿來(制裁)試試看」。

2023/08/18 | Abby Huang

中國商務部研擬取消ECFA優惠,學者:不太可能全面取消,但每種商品未來都可能被針對

學者認為,ECFA是習近平透過經濟融合、走向一中市場很重要的經濟工具,在習沒有放棄兩岸透過經濟融合尋求統一前,她認為取消ECFA不是優先手段,但未來中國可能會將早收清單上「每一種商品都拿來(制裁)試試看」。

2023/08/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WTO裁定美中貿易戰報復性關稅雙雙違規,兩國各打50大板凸顯約束力薄弱

中國接下來會如何,曾任職台灣駐WTO代表團的律師李柏青認為中方不太可能就此認輸,也不太可能與美國談和解,因此最可能的下一步就是提出上訴,亦即提到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2023/07/26 | Abby Huang

立法院院會通過「台美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台美今年還有哪些議題要談判?

在首批協定通過後,台美計劃最快在今年8月就其他7項領域開始談判,目標是在年底前完成談判。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表示,第二階段談判預計將先觸及農業、勞工、環境保護,也是外界關注的「深水區」議題。

2023/07/19 | Abby Huang

在野黨抨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無減免關稅,財政部:通關便捷化1年可為台業者省下1億元

台灣與紐西蘭簽訂「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將於2025年生效,業者憂心紐西蘭液態乳屆時全面入台、將衝擊本土鮮乳自給率,立委指出,美國是台灣份額最大的進口國,擔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帶來的衝擊恐怕會更大。

2023/07/12 | 德國之聲

鞠躬、鋪路、扮白臉,美國財長葉倫訪華透露什麼政治訊號?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華結束後,中美問題研究學者、時評人士以及貿易領域專家都有怎樣的分析與期待?葉倫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的三鞠躬,是否有如向中國官員行大禮了?

2023/04/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學者:台灣半導體貢獻大、承諾較可信,應可比中國先入CPTPP

台灣能不能比中國先加入CPTPP?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認為「絕對有可能」,原因是台灣在供應鏈整合,特別是半導體、工業產業的貢獻很大,且台灣在法律和執行上的承諾一致、較為可信。

2022/10/24 | 德國之聲

美智庫調查25%台商撤出中國,專家:「矽盾」無法扮演任何抵禦外來侵略的功能

美國智庫近期一份調查指出,台灣企業似乎正以「破紀錄」的水準,將業務從中國和台灣轉移出去。德國之聲採訪兩名專家試圖瞭解背後原因,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之下,包含半導體產業在內的台商新佈局。

2022/10/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積電、三星遭控半導體裝置侵犯專利,美國際貿易委員會展開侵權調查

Daedalus Prime公司9月13日投訴,指稱相關企業進口到美國及出售的積體電路、內含這些積體電路的行動裝置及零組件侵犯專利,違反《1930年關稅法》第337條,因此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出「有限禁制令」及「暫停與停止銷售令」。

TNL+ 2022/09/27 | 湯名暉

美國《台灣政策法》看似對中施壓,實為以「非軍事手段」維持國際秩序

美國從法律、經濟、產業等非軍事層面,既能實現控管中國議題,還能以較少的成本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誠如9月22日拜登再次表示,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和冷戰,而是既有的意識之秩序有其優越性,2027年中美對決不是中國能不能,亦不符合美國利益。

2022/08/19 | 莊貿捷

墨西哥成為美中貿易戰破口?中企打造工業園區,物流一條龍向北美輸出家電產品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後,中國企業迅速對投資墨西哥産生了興趣,目前中企在墨西哥投資項目多為電器傢俱,包含電冰箱、空調和冷凍冰櫃等,再透過一條龍物流將產品大量輸出北美。

TNL+ 2022/08/01 | 湯名暉

美中貿易戰根植於不列顛地緣傳統,美國的「大陸封鎖」能否同時制衡中俄兩大國?

還原今日美中貿易戰的現象本質,仍是兩大強權的全球權力競逐,英國與美國同為佔據技術領先地位的國際貿易主要行為者,同時也是當代國際政治的霸權國家。

2022/07/29 | 德國之聲

要不要調低中國商品關稅?拜登進退兩難、怎麼做都失分

Alexander Görlach認為,有關對中國商品徴稅問題,美國總統拜登處於兩難境地:若取消關稅,或有利於緩解通膨,卻會成為共和黨人求之不得的攻擊口實。

2022/07/27 | 德國之聲

白宮證實拜習本週將通話:聚焦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局勢,但中國商品關稅仍未定案

美國白宮26日證實拜登與習近平本週將舉行電話會議,內容可能涉及台灣、俄烏戰爭以及中美之間的經貿關係。但一名白宮官員強調,拜登尚未針對如何處理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做出決定。

2022/07/19 | 霧谷晶策

美中外長在G20會議加裝「護欄」,考驗拜登政府追求矛盾的外交政策目標

《霧谷晶策》認為目前局勢依舊是美國有求於中國,因此拜登政府官員與中國的會晤,幾乎都是由美國主動邀約,中國「應約」進行會談。由此不難看出美國急欲改善與中國的雙邊關係,至少不希望在關係不佳的當下,發生意料之外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