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2/05/20 | TNL Research

元宇宙權力遊戲開始,領導人強攻NFT、VR灘頭堡

元宇宙被比喻為第三代互聯網(web 3.0),2021年被視為元宇宙元年,也被預言為即將翻轉生活型態的革命性技術。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對趨勢有極大影響力的關鍵領袖,並不緊盯元宇宙的發展,反而積極進入NFT市場及VR應用,並確保自己足夠了解這兩項技術的應用。

2022/05/12 | TNL Research

台灣Q4線上影音市場概況:整體OTT平台觀看分鐘總計達到450億分鐘

台灣2021年第四季在整體OTT平台觀看分鐘總計達到450億分鐘,其中仍以Youtube的觀看比例最高,佔63%。 在訂閱制的影視平台服務中(SVOD)在第四季的佔比從第三季的10%上升至16%,主要受益於Netflix的成長與Disney+的加入。 Netflix、愛奇藝與Disney+三大平台提供的影視內容各有擅長,Netflix許多獨家收錄的韓劇、愛奇藝的中國劇選擇豐富、Disney+則是較多兒童偏愛的內容。

2022/04/22 | TNL Research

4/22地球環境日,檢視台灣網民最在乎的環境消費二三事!

在台灣疫情升溫、進入又一波感染高峰的情況下,我們也迎來4/22世界地球日在今(2022)年邁入全球第53個年頭。

2022/04/19 | TNL Research

疫情對於台灣消費市場的影響和改變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自爆發以來,已在各個層面影響台灣民眾生活,因此在四月的最新報告中,我們將帶您深入探討台灣網民對於疫情的感受與消費的改變。

2022/04/01 | TNL Research

台灣人越來越愛賭 ! 手機博弈遊戲管不住

2021年底「線上博弈」被納入刑法管轄範圍,對台灣賭客卻沒有遏止作用。從手機遊戲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台灣人在博弈手遊上的花費,竟比去年同期提升近4成。新賭博罪三讀通過後,麻將遊戲廣告仍在過年期間狂掃有線電視頻道,究竟是台灣人太愛賭? 還是法律修訂無用?

2022/03/21 | TNL Research

台灣Q3線上影音市場概況與收看隨選視訊的觀眾輪廓

台灣2021年第三季線上影音市場概況,YouTube持續居於領先地位,每月大約觸及了1500萬名觀眾。線上影音的觀眾輪廓男女平均,且45歲以上佔超過半數。

2022/03/03 | TNL Research

樂天集團插足NFT遊戲,台日最受關注的6大發展趨勢

NFT延燒至遊戲產業,就連創立於烏克蘭基輔的遊戲開發商GSC Game World都曾為遊戲引入NFT 商品。樂天集團於今年2月宣布正式啟動「Rakuten NFT」,提供藝術品、音樂、動漫,甚至遊戲的NFT銷售和 P2P 交易,而日本遊戲大廠史克威爾艾尼克斯(Square Enix)則將NFT、元宇宙、雲技術等視為2022年遊戲行業的主要趨勢。

2022/02/09 | TNL Research

佳能國際拚「蔬」贏 從小處著手,轉動健康永續

永續發展目標乍看是件大工程,但其實從企業營運的小處著手,就能發揮滾雪球的效益。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3)「健康與福祉」為例,看似沒有政策推動或龐大醫療資源就無從著手。佳能國際從「員工的健康飲食」出發,進而帶動食農教育、永續教育,讓企業永續轉型,從員工開始落實!

2022/01/27 | TNL Research

「台灣製造」影劇內容進軍東南亞,OTT成為矚目新戰場

OTT串流平台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台灣製作的戲劇節目也正進軍東南亞市場,多元的題材和瞭解不同觀眾的口味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

2022/01/26 | TNL Research

「碳」問台灣民眾對碳足跡與碳定價的認知:性別是關鍵因素

隨著能源轉型漸漸受到重視,我們需要了解民眾對於「碳」議題的認知及對於環境現況的關注程度。

2022/01/13 | TNL Research

加入台日對戰的玩家注意! 日本玩家的5大習慣

日本玩家的5大習慣, 一、日本人喜歡玩益智遊戲和角色扮演。 二、日本人比較願意為遊戲課金,但金額很小。 三、日本玩家在平日晚上和周末晚上都會上線。 四、台灣人手機裡的遊戲比日本人多。 五、台灣人對AR、VR遊戲接受度較高。

2022/01/13 | TNL Research

促銷活動為何失靈? 消費者為何左思右想才肯買單?

在更理性、有計畫的購物行為下,消費者會願意花更多時間了解產品或品牌的價值,進而選擇他們認同的產品及價格。因此,品牌如果希望消費者買單,應該回歸到價格是否合理、品牌所傳遞的價值是否吸引大眾等核心問題,少一點將資源投入在促銷活動包裝上、踏實地做好生意,才是贏得青睞的關鍵。

2022/01/06 | TNL Research

回顧去年大疫年紀事,延續2個防疫關鍵,讓2022年有機會改變現狀!

面對整個大疫時代,無論是單獨的個人、伴侶、家庭、企業、組織或整個台灣社會文化,「彈性」與「韌性」可能是我們因應與面對大疫時代最佳的方針,也是目前大多數人的態度與原有的資產——隨著疫情發展彈性調整,以及努力維持承受一定壓力或可預期損失∕發展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