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防災

災害管理(英文:Disaster Management),又稱應急管理(英文:Emergency Management),是涉及多部門的運籌帷幄,包含規劃、計畫實施、預警、緊急應變、救助等措施,以減少或降低天然災害或人為災害對於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及衝擊。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14 | 台灣金融研訓院—《台灣銀行家》

台美聯防「金融金鐘罩」:具備防災思維是必要的,尤其是對當今的金融業而言

隨著金融科技發展,金融產業運用數據演算以及讓服務上雲已經成為下階段發展的必要方向。然而,資訊安全的挑戰持續不斷,藉由科技創新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務時,卻也讓機構以及消費者的資訊與資產暴露於更多的資安挑戰之下。

2023/09/25 | 邱宜君

明揚大火燒出3不管地帶:專家分析4部會疏於防範、廠商連串失誤,「非毒化災」炸向消防員和廠工

屏科園區的明揚國際工廠發生化學物質外洩,引起爆炸和大火,造成5名消防員、4名廠工死亡,逾百人輕重傷。專家指出,屏東縣消防局和環保局均未列管、要求該廠,勞動部則把職安授權經濟部去負責,造成「非毒性化學物質的化災」這顆「沒人接的球」,炸向消防員及廠工。現應檢討跨部會管理機制、提升消防勞權及資源,也需要透過產險業者提高保費、拒保等機制,發揮制衡力量,才能預防悲劇再發生。

2023/04/10 | 芭樂人類學

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拒絕「首戰即終戰」的戰爭之框,將「心防」視為備戰關鍵

在和參與過不同民防訓練的報導人對談中,許多人印象最深刻的即是「見證他人和自己同樣關心台灣的防衛議題」這件事。民防訓練行動之中所不斷強調的互助概念,使得在平日缺乏集體防衛感的社會氛圍之下,建立了民間自主的集體防衛意識與信任。

2023/02/09 |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地震不會殺人,房屋才會!面對下一場巨震,台灣準備好了嗎?

究竟台灣面臨哪些受災風險與制度缺失?人們如何走出地震陰霾?面對災難我們還可以做什麼?根據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機構的初步調查,至2022年第2季,台灣興建達30年以上的老屋數量已超過460萬戶,其中隱藏不少危老集合住宅,但礙於產權複雜、都更不易,是防災工作中急待解決卻也最棘手的問題。

2023/01/04 | Patrick

【關鍵專訪】台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秘書長馬士元:防災士在戰時的角色,要看敵軍有沒有進到我們的社區

防災士培訓現在是一種全民普及性的概念訓練。可是我們也知道當災害發生的時候,只有概念是不夠的,也需要能夠操作的知識跟技術。因此在下一個5年,會規劃「進階防災士培訓課程」。

2022/11/04 | 環境資訊中心

借鏡日本引入「防災士」制度,但全台僅1.3萬人獲得認證足夠嗎?

台灣防災士培訓參考日本方式,由民間自掏腰包報名受訓。不同的是,日本除了規定特定職業必須取得防災士認證,訓練強度也較高,不僅有共同的制服及後勤系統,在每個縣市政府還設有防災士動員組織。

2022/10/28 | TNL 編輯

世界最大火山地震頻頻恐爆發,夏威夷居民進入戒備狀態

位於美國夏威夷大島上的「毛納羅亞火山」近期變的十分活躍,從原本每日10~20次的地震頻率,大幅提高到40~50次,周遭居民與相關當局開始擔憂火山爆發的可能性。

2022/10/26 | 《思想坦克》

詹順貴:輕颱尼莎帶來超大豪雨災情,凸顯台北市在極端氣候下的水災調適能力最差

輕颱尼莎因為與東北季風形成「共伴效應」,在北台灣帶來致災性超大豪雨。災情主要集中台北市243件、新北市126件;從以上數據資訊比較分析,似乎可以得出台北市面對極端氣候下的水災調適能力最差的結論。

2022/09/22 | 李秉芳

台灣消防量能不足,高雄市員額不進反退,時力呼籲各縣市候選人提出如何達成1:1300政策目標

消防服務人口比前三高的縣市除了高雄外,彰化縣1:1774、台中市1:1651也位居二、三名。而新北、台南、新竹都消防服務人口比也遠超過1:1400,距離消防署所訂政策目標非常遙遠。

2022/01/07 |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地震來了!要衝去救孩子,還是先顧好自己?

近來連日地牛翻身,如果——假設如果——地震發生時,你不在孩子身邊,該怎麼辦?

2021/07/21 | 德國之聲

洪水系統早已示警多日,德國為何沒能提前準備、避免慘烈洪災?

德國西部洪災觸目驚心:死亡人數已經攀升到160多人,許多人失蹤,成千上萬人失去了房屋和家園,基礎設施遭到極大破壞,財產損失不計其數。人們不禁要問,德國的防災系統是否沒有奏效,哪裡出了問題。

2021/06/16 | 精選書摘

《萬能店員》:便利商店的常駐與便利性的常存,改變了我們對危機的應對意識

本書指出台灣的便利是廉價的便利,我們用很便宜的價格,獲得超級便利的生活,這些隱形的成本被攤提到每一位工作者身上,以至於我們從未察覺便利是有價的。「下班時間壓榨別人,上班再等著被壓榨」,不僅是當代台灣勞工的常態,也是一道來自工作與生活的枷鎖。

2020/05/04 | 蔡宗翰

透天厝火災發生率、死亡率均最高,事前應確實做好「防災五大策略」

一個驚人的數據顯示,火場的罹難者,有超過百分之九十是死於五層樓以下的建築物,也就是透天厝、鐵皮屋及磚造平房等。而在事前預防上,我們應踏實地做好「防災五大策略」: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跑得掉、救得快。

2019/10/29 | 《思想坦克》

日本變成「災害大國」,是令和時代的危機與轉機

颱風所挾帶的豪雨,往往造成市區淹大水,山區土石流。這樣的情況過去台灣幾乎年年發生,也讓台灣人發展出一套防災方式。但對日本而言,卻是全新的威脅,這幾年也的確造成可怕的人命損失。

2019/10/17 | 鄭仲嵐

防災大國遭遇「激甚災害」:哈吉貝颱風暴露出日本官方要面對的新課題

台灣每逢颱風襲擊時,就是電影院與百貨公司客滿的時候,甚至政治人物也會寧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了政治利益而選擇放假。而相較於日本,則是在眾多災難的累積後,選擇從民生消費與服務業的自主休業開始,來隔絕民眾有任何出門的機會,不亂發災難財。

2019/08/08 | 精選轉載

【插畫】貓奴的地震包裡該放什麼?

如果家有一貓,防災時準備的地震包,應該會比一般人的要大很多。

2019/07/30 | 圖文不符

【圖輯】求生知識:為什麼火場的頭號殺手是濃煙?

遇到火災時,要怎麼做才能提高存活機率?在本篇火場逃生知識中,要特別注意的觀念是:濃煙比火源更危險、不要躲浴室、不可往上逃、切記「濃煙關門,小火快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