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阻力訓練

力量訓練(英語:Strength training),又稱阻力訓練(英語:Resistance training),是一種體能鍛煉,常常會加於抵抗誘導肌肉收縮,從而增強力量,無氧耐力和骨骼肌的大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2/19 | Nuli APP

避免從「泡芙人」變成「紙片人」,減脂期間維持重訓相當重要

想避免成為泡芙人,要養成阻力訓練的習慣,若平常的運動都是有氧訓練,或是無法增加「肌肉量」的運動,那也極度可能會是很瘦、肌肉量過少,脂肪比例偏高。當身體肌肉量比例不足時,會對健康、體態造成影響。

2021/10/24 | Nuli APP

女生的體脂肪率怎樣算標準?三個重要的增肌減脂觀念

建議女生的體脂肪健康範圍建議20-25%,體脂肪過高、過低都會對身體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2021/09/07 | 家天使

不是看起來瘦瘦乾乾的才叫肌少症,如何預防或改善年長者「肌少性肥胖」?

在老年人肥胖減重時,要特別注意到老年人體重減輕後對身體的影響,包括體重減輕同時也有機會造成老年人肌肉組織減少,因此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包括瘦肉、禽肉與魚肉、去脂乳製品與蛋白等等。

2020/06/27 | 營養共筆

如何避免身體「適應」訓練菜單,造成進步越來越慢?

持續以同樣組合的運動方式執行,身體會開始適應,進步的效果會逐漸趨緩。因此在運動的過程中,適時的調整阻力訓練項目,都是可以避開訓練的停滯期、進一步提升身體素質的方式。

2020/01/04 | 營養共筆

你做「阻力訓練」,想要的是肌耐力還是爆發力?

肌力跟肌肉量沒這麼容易就成長,都需要靠著規律的執行才有可能,同時也和日常生活的吃跟睡有極大的關係。

2019/12/06 | 營養共筆

「阻力訓練」有哪些好處與種類?和「重量訓練」又有什麼不同?

阻力訓練是什麼?這種訓練真的可以避免肌肉流失?或者肌肉會越練越大塊嗎?阻力跟重量訓練感覺上很像,但實際上到底有什麼分別呢?

2019/12/03 | 營養共筆

「阻力訓練」及對應的訓練部位:如果想練肱二頭肌該怎麼做?

3種訓練方式,還是需要在身體保持一定的穩定位置及足夠的熱身下進行,如果姿勢不正確,即使以固定式機械器材,仍然會有受傷風險。

2019/11/09 | 好痛痛

長輩想避免骨質疏鬆、降低肌肉流失,「每天走很遠」絕對不夠

在台灣,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65歲以上國人最常做的運動項目是:健走、慢跑、武術(太極拳、外丹功等)。但這樣的運動內容是足夠的嗎?

2019/09/01 | 營養共筆

壓力對你的身體做了什麼?運動又是如何對抗這些影響?

緩解壓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大吃、厭食、嗜糖、喝酒、購物、追劇、旅行或運動等,都是一些很常見的方法。但運動可能是其中最不具副作用的方式(像是荷包瘦弱、體重上升等),還有正面效益。

2019/08/31 | 精選書摘

《最活力的老後》:久坐對身體的威脅,也許跟梅毒一樣恐怖

身處西方社會的我們截然不同。我們的生活多半是盯著螢幕看。愈來愈多例子顯示,當人們這麼做,健康風險隨之提升,而且無法靠周期性的激烈運動來改善。

2019/01/29 | 精選轉載

運動可以「燃燒脂肪」,正確嗎?

如果增肌減脂一起實施,增肌勢必要提供更多的碳資源給肌肉,但減脂則是要脂肪組織降低奪取碳能源的能力。飲食得在這兩種情況下拿捏好,才能讓肌肉可抓取能源,卻又不讓脂肪組織取得碳源。

2019/01/29 | 營養共筆

運動可以「燃燒脂肪」的說法是正確的嗎?

如果增肌減脂一起實施,增肌勢必要提供更多的碳資源給肌肉,但減脂則是要脂肪組織降低奪取碳能源的能力。飲食得在這兩種情況下拿捏好,才能讓肌肉可抓取能源,卻又不讓脂肪組織取得碳源。

2018/04/22 | 阿登的老人學筆記本

肌肉的多寡=生病的本錢,三招預防高齡長輩罹患「肌少症」

筆者希望藉由這篇文章傳遞一些基本的肌少症知識,並且提供預防肌少症的飲食還有運動建議,希望大家可以從日常生活的習慣就開始注意自己肌少症的問題,高齡長輩平時就可以累積足夠的肌肉量,讓自己有本錢可以面對不可預知的疾病或是意外。

2016/02/18 | 周雪君

什麼運動對大腦最有益?

研究員找來近90隻老鼠,讓牠們分成4組。除了一組是什麼都不用做的對照組之外,其餘3組都要做不同的運動。在7個星期後,研究員會量度老鼠腦袋中被視為主宰學習和記憶力的海馬區的神經元

2016/02/18 | 周雪君

什麼運動對大腦最有益?

研究員找來近90隻老鼠,讓牠們分成4組。除了一組是什麼都不用做的對照組之外,其餘3組都要做不同的運動。在7個星期後,研究員會量度老鼠腦袋中被視為主宰學習和記憶力的海馬區的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