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阿拉伯語:ا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是指自2010年底開始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0 | 精選書摘

《暗黑經濟》:我們何以至此?冷戰後非法勾當擴張的動力

跟世上其他很多國家一樣,敘國的戰亂,部分是由非法勾當資助的。走私毒品、人口、石油及古物,偷運香菸等其他違禁品,都提供資金以購買武器、發糧餉給戰士,由阿塞德的政府軍到各路反抗軍、恐怖團體,各造皆然。

TNL+ 2022/12/03 | 張宇韶

二十大後爆發「白紙運動」又逢江澤民去世,就怕群眾「扛著江旗砍習旗」

白紙革命的出現早有跡象,二十大前夕的四通橋新坦克人事件就已經埋下了火種,群眾本以為習近平完成了政治佈局與權力安排後,至少在防疫政策上有所放寬,期待落空後的剝奪感,就成為了星星之火的社會動能。

2022/07/25 | TNL國際編譯

突尼西亞總統強推新憲法擴權,連修憲委員會都沒看過的草案將由公投定勝負

突尼西亞人民於2022年7月25日,針對現任總統薩伊德提出的修憲草案舉行公投;此新憲草案被視為薩伊德擴權的手段,除了賦予總統職位更多權力,甚至透過削弱議會及法院的影響力,以減少制衡總統的權力。

2022/07/18 | BBC News 中文

跨國調查:民主制度下經濟更疲軟,阿拉伯世界或出現尋求「中國模式」專制政治的傾向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民主不是一種完美的政府形式,它不會解決一切問題。整個中東地區很多人挨餓,人們需要麵包,對他們擁有的體制感到沮喪。在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國家中,平均而言,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同意民主制度下經濟更疲軟的說法。

2022/05/28 | TNL國際編譯

趁「阿拉伯之春」混亂之際購入古埃及走私文物,法國羅浮宮前館長遭起訴

因為博物館蒐藏品的珍稀性以及特殊性,間接導致如非洲、阿拉伯及埃及等地區的文物易遭盜取變賣。如《Vox》報導,英國大英博物館(Britsh Museum)即被爆料館內有多項非洲展品,事實上是遭竊文物。

2022/01/24 | 莊貿捷

臉書等社群媒體的問題複雜難解,「媒體素養」教育才是對抗惡意資訊的長遠之道

有時候必須想一想,去任何地方購物,我們會查看商品資訊(保存期限、內容物等),但是接受資訊時,卻毫不思考地吃下去,其實查考資訊是一種反思的過程,也是一門能力。

2021/10/25 | 德國之聲

格達費逝世10年,利比亞依舊等不到穩定健全的民主體制

10年前,前利比亞獨裁統治者格達費遭槍擊身亡。自此之後利比亞陷入長年內亂之中,原定於今年12月舉行的議會大選也推遲了。

2021/10/14 | TNL國際編譯

突尼西亞任命阿拉伯世界第一位女總理,是女權里程碑還是總統的魁儡?

拉馬丹是突尼西亞和阿拉伯世界第一位被任命擔任總理職位的女性,這被視為是穆斯林國家社會進步的里程碑,突尼西亞一直是阿拉伯世界中女性權利教授保障的國家,而這一決定則可能成為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榜樣。

2021/06/04 | 陳家韡(Mila)

調停以巴衝突有功,埃及是否能順利接下華府在中東的代理人?

開羅出面調解以巴衝突,結束11天的激烈戰火,讓拜登相當滿意,公開感謝塞西的努力,並強調華盛頓將會與開羅加強雙邊關係,顯示埃及在區域和國際穩定的作用與地位已漸漸升高,做為區域安全的調停角色有助於美國在中東勢力的平衡。

2020/11/09 | 精選書摘

《突尼西亞》:相比其他阿拉伯國家,突尼西亞與歐洲的距離似乎更近

一邊是支持法語圈的精英現代主義分子,另一邊是希望阿拉伯認同感更強烈的倡議者,兩者間的對抗一直不曾消失。一直到阿拉伯之春後打開的突尼西亞全新政局,這個路線之爭又再次被提起。

2020/03/25 | 精選書摘

《獨裁者的進化》:從別國抗爭中得到教訓與靈感的人,不只獨裁者而已

各國的運動組織,不只想要抄襲成功民主運動的文宣訴求與運動符號而已,他們還想知道背後的策略、技巧究竟是什麼。所以,為了回應這種需求,為了幫助各國正在反抗獨裁者與專制政權的組織,前運動組織已經串連成一個網路,許多受過高度訓練的個人也挺身而出。

2020/01/22 | 精選書摘

何偉《埃及的革命考古學》:阿拉伯之春、美國考古隊與「陪葬」的盜墓者

單一考古遺址有可能接連受到古代盜掘者、十九世紀考古學家、現代盜掘者,以及解放後的考古學家所挖掘,挖的全是同一塊地方。人們來來去去,就像一個個的王朝與政權,沙子移開,填回,然後又移開來。

2020/01/22 | 精選書摘

何偉《埃及的革命考古學》:撒哈拉沙漠中失落的中國工業城,因「沒法讓女人走出自己家門」而夢碎

我在埃及觀察到規模各異的中國商業活動,小至中小企業主,大至拿政府資金的大型計劃,而這些活動的結果一概取決於同樣的社會議題:女性地位。女性內衣商人用自己的草根直覺,嗅出一種從埃及的性別差異和婚姻傳統生財的聰明方法。

2019/11/20 | 德國之聲

中東四處騷動——阿拉伯之春2.0?

在伊拉克和黎巴嫩、以及此前在蘇丹和阿爾及利亞的持續性示威讓人想起2011到2012年的「阿拉伯之春」。德國之聲編輯Rainer Sollich提出一個問題:它們是否也同樣會失敗?

2019/09/27 | 精選書摘

《地中海的眼淚》小說選摘:就只是走在街頭,政府憑什麼就要拿槍射殺他們?

「對不起,可是你們必須下車。記得貼緊著牆邊走,否則他們會槍殺你們的。」朵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司機竟然要在這麼混亂的地方趕他們下車?而且,就只是走在街頭,他們的政府憑什麼就要拿槍射殺他們?

2019/09/27 | 精選書摘

《數位時代的奧格威談廣告》:「莫迪時刻」為傳統的「媒體蛋糕」添了一層糖霜

莫迪本人很早就熱中社交媒體,所以不用特意營造氛圍。潘迪如此陳述:「一個原本從未受過傳統科技教育的人,卻採用了科技與數位手段。他的做法,對多年來在我國所舉辦如此最大規模的活動產生很大影響。」

2019/09/22 | 李秉芳

「阿拉伯之春」再起?埃及爆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年輕世代要獨裁總統下台

示威人士大部分是年輕人,他們是「沒享受到革命果實卻被貧窮和緊縮折磨日常生活」的世代,然而許多昔日的革命青年卻憂心這次的示威,會重道覆轍再次成為軍方鬥爭的政變序曲。

2019/04/14 | 蔡又晴

年紀不是重點,「經濟」才是中亞與北非萬年總統下台的關鍵

北非跟中亞的狀況還有得觀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過去長期統治的領袖,如果無法解決經濟問題,又沒有大國作為靠山,恐怕都將面臨被推翻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