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جزائرية الديمقراطية الشعبية‎),通稱阿爾及利亞(阿拉伯語:الجزائر‎),是北非馬格里布地區的一個半總統制共和國,首都及最大城市為阿爾及爾。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0/04 | 胡芩

台法合拍電影《榮耀之路》:巴黎郊區長大的北非移民,死後是法國人嗎?

根據法國統計數據,阿爾及利亞移民是法國境內最大的移民群體,約佔總人口的10%。《榮耀之路》的導演受採訪時說到自己七歲就到法國生活了,他就是一個法國人。然而,移民往往被視為外來者,而非法國公民。

2023/07/03 | BBC News 中文

法國暴動:一名少數族裔少年被警察槍殺,為何引發持續的大規模危機?

暴動從周二開始,持續到周末。法國從南到北,從巴黎到馬賽多個城市出現打砸搶燒事件,市政廳、學校和警察局被放火燒燬。周五,聯合國安理會呼籲法國「認真解決執法中的種族主義和歧視的深層問題」,法國政府表示這些指控沒有任何依據,但對抗議者來說,這就是問題所在。

2023/06/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選舉:斯洛維尼亞擊敗白羅斯,韓國勝出料將強化牽制北韓

阿爾及利亞、蓋亞那、獅子山共和國、韓國和斯洛維尼亞6日獲選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自2024年元旦起算,任期兩年。俄羅斯的盟國白羅斯則被拒於門外。

2023/02/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梅洛尼出訪非洲如願讓義大利成為歐洲天然氣樞紐,卻面臨綠色轉型新挑戰

梅洛尼不負眾望的為義大利成功取得更多天然氣,填補義國能源供應缺口,也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也實現其所提出「馬泰計劃」的核心政策目標,成為非洲和歐洲間的天然氣交換中心,但梅洛尼政府將面對新的挑戰,即綠色轉型。

2022/12/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2卡達世界盃】法國大戰摩洛哥,超越運動的地緣政治與族裔認同對決

除地緣政治外,族裔認同也是議題。法國北非移民眾多,光是摩洛哥國籍人口就70萬人。許多北非裔的法國球迷因此陷入兩難,有人表示「像在父親或母親間抉擇」,也有人說比賽那天臉頰一邊會塗上法國旗,另一邊則是摩洛哥國旗,使得這場大賽注定是場超越運動的地緣政治與認同對決。

2022/08/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馬克宏出訪阿爾及利亞修補歷史裂痕,政治和能源需求是背後關鍵

法國總統馬克宏大陣仗訪團今天抵達阿爾及利亞,受到熱烈歡迎。阿國對馬克宏來訪持正面態度,認為馬克宏在連任後旋即到訪的選擇,不僅「認可阿爾及利亞在該區的關鍵角色」,也是「阿爾及利亞外交在國際舞台上的強勢回歸」。當地媒體也指出,訪問展示了法國開啟雙方對等與利益平衡新關係的意願。

2022/08/09 | BBC News 中文

俄烏戰爭改變國際能源格局,阿爾及利亞為何有意加入金磚國家,又要加強英語教學?

阿爾及利亞的支柱經濟產業是石油天然氣,它是非洲使用跨境管道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最大供應商。阿爾及利亞原來就是歐盟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國,俄烏戰爭前就佔據歐盟天然氣市場的四分之一。

2022/05/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戰爭衝擊歐盟能源,連接法國與西班牙的「MidCat天然氣管」有望敗部復活

自從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歐盟一直誓言要終結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俄羅斯目前供應歐盟近40%的天然氣需求。透過過海運和管線從阿爾及利亞送達西班牙的天然氣,可以透過過MidCat輸送到歐洲其他地區。

2021/08/26 | TNL國際編譯

西撒哈拉衝突再起,阿爾及利亞宣布與摩洛哥斷交,比喻兩國關係為「沒有出口的隧道」

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長期以來在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在西撒哈拉爭議上存在分歧,此導致兩國數十年來的關係緊張。西撒哈拉問題在相對平靜多年後,去(2020)年突然爆發,兩國關係便急速惡化。

2020/06/17 | 精選書摘

《尋找異鄉人》:第一段決定了小說第一章的整體動向,也決定了主角莫梭的性格

小說的開頭定下整體的調子,《異鄉人》的開頭令人不安地糅合了現在、過去和未來(「今天,媽媽死了......我搭兩點的巴士」)。敘事者不知道,看來也不在乎知不知道,母親是在今天還是昨天過世。

2020/06/17 | 精選書摘

卡繆《異鄉人》小說選摘:今天,媽媽死了。也或許是昨天。我不知道

《異鄉人》展現了卡繆對世界的敏感認知。世界的荒謬性來自個人想法與現實的落差,但現實卻是奇妙的人心所構成,是眾人構成世界的荒謬。這本小說簡短卻異常有力地表現出人類社會的特性,直到今日都還切中人心。

2020/01/30 | 歐洲動態

此時再讀卡繆《瘟疫》——荒謬更上一層樓

在卡繆的《瘟疫》中,一些所謂「黑暗面」行為,最多也只是貪生怕死,例如想逃離被封的疫港,如果有對抗疫拖後腿的行為,也只是出於無知,但絕無如以林鄭月娥為首的香港政府般,刻意阻延抗疫,甚至是鼓勵疫症在香港大爆發和失控。

2019/08/27 | 精選書摘

《強勢領導的迷思》:自認超越政治的領袖,通常都對民主有害無益

戴高樂的成就不只是展開影響深遠的體制改革,他也善用「模擬兩可」這個政治策略解決了阿爾及利亞的問題。一九五八年當他對移民說「我理解你們的處境」時,對方以為他會致力保住阿爾及利亞,但他說的話其實模擬兩可,他也沒承諾什麼。

2019/04/14 | 蔡又晴

年紀不是重點,「經濟」才是中亞與北非萬年總統下台的關鍵

北非跟中亞的狀況還有得觀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過去長期統治的領袖,如果無法解決經濟問題,又沒有大國作為靠山,恐怕都將面臨被推翻的命運。

2019/04/03 | 李秉芳

十幾萬人抗議、軍方逼宮 掌權20年的阿爾及利亞總統被迫請辭

隨著布特弗利卡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大權越來越掌握在他背後的「權力集團」之手,權力集團希望布特弗利卡繼續執政,就算病重也一樣,這樣他們才能在幕後操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