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阿美族

阿美族(阿美語:Amis、Pangcah)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8/22 | 林易萱

《八尺門的辯護人》:語言的權力、血統的原罪,死刑這面鏡子究竟映照了誰?

《八尺門的辯護人》導演曾說過,創作這個作品時先確認主題,再進行後續發想與延伸。死刑是整個影集討論的重點議題,但不同於直接呈現死刑立場的對立,導演更像是透過案件調查進度,還原死刑嫌犯的形成過程與原因,嘗試找出問題的癥結,而不單只是在死刑議題上進行扁平的討論。

2023/08/17 | 方格子vocus

從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淺談精神抗辯,以及在司法上如何應用?

社會安全網對於心理健康的議題一直在討論,除了在網絡上的鞏固之外,還有會造成影響的因子也是值得被重視。例如像《八尺門的辯護人》因為有壓榨移工的老闆,對於身心理產生巨大的壓力,就連今天沒有心理疾患的人也有可能因為脆弱性引發心理疾患,或是做出類似的行為。

TNL+ 2023/08/12 | 傅紀鋼

《八尺門的辯護人》:直白寫出台灣問題、顧到每個人物縱深,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台劇

《八尺門的辯護人》自從上Netflix後便在台灣掀起大量的討論,許多人透過此劇才知道台灣漁業的長期勞動問題。而更精彩的是,導演唐福睿在本劇中囊括廢死、勞權、都原聚落、外籍漁工、司法弊病⋯⋯等社運議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將故事寫得面面俱到,各自將人物與情緒轉和推演得合理,可說是台劇不可多得之傑作。

2023/08/03 | 精選轉載

《八尺門的辯護人》故事原型「湯英伸事件」發生時,那時我是個剛跑新聞的菜鳥

為了搶救這位年輕人,我們第一次以記者身分參與連署,呼籲「槍下留人」,仍未能挽回湯英伸的生命。據悉,湯英伸執行槍決時,堅決不願打麻藥,並說:「我罪有應得,必須承受這個痛。」此案引起社會嘩然,餘波盪漾不止。

2023/05/16 | 精選轉載

【專訪】中研院劉璧榛:都蘭阿美族竹占儀式,讓母系社會焦慮攤開在陽光下

竹占盛行於馬蘭、港口、太巴塱等東臺灣中部與南部的阿美族部落,顧名思義是以竹子進行占卜。而為何竹占儀式會延續至今日呢?劉璧榛認為除了人們面對大時代變遷的不確定感需要被解釋之外,竹占背後的邏輯,也反映了阿美族母系社會在性別、資源與權力的應處原則。

2023/04/16 | 李芯

教育部補助原住民學習場域,台東竹湖國小結合耆老文化知識,在校園打造傳統家屋

竹湖國小的原住民傳統家屋是採取雇工購料施作,運用茅草、藤、竹子、木頭等傳統建材建造,並考究傳統家屋的內部陳設,放置藤床、火炕等。校長謝孟修表示,家屋擁有許多先人留下的寶貴智慧,是學習資源最豐富的文化場域。

2023/02/1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藝術家優席夫.卡照:取材大地與原鄉部落,描繪屬於自己的真實色彩

談及最喜歡的顏色,優席夫不假思索選擇桃紅色與藍色。桃紅色是火龍果的顏色,是豔麗快樂的濃烈,甚至帶點螢光的高調;藍色是太平洋,是地中海,是愛琴海,是天際海洋所有濃淡澄澈的一切。相信自己的獨特,無論完美與否都值得被珍視,優席夫描繪屬於自己的真實色彩。

2022/12/15 | BBC News 中文

【專訪】谷辣斯・尤達卡:我藉選舉發起了一場「原住民認同運動」

Kolas Yotaka說,民進黨內曾有人勸她為了選情採用中文名,但她堅拒妥協,更在政綱及選舉公告上附上羅馬字。「我不能浪費這次參選的機會,不能刻意隱匿我的文字,我必須自然地使用我的文字,要讓花蓮人、全部台灣人以及媒體覺得就是這麼的自然,要習慣我們的生活環境是有原住民的語言。」

2022/12/03 | 人本教育札記

歡快明亮的太平洋島嶼風格,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用畫筆讓世界發現台灣

來自花蓮玉里鎮,帶有阿美族血統的藝術家優席夫,用鮮艷的色彩將南島語族的故事帶向國際。細看他的畫作,桃紅配著草綠,黃色的肌膚與紫色的頭髮互軋,各種顏色衝突卻又和諧。他認為,「用色大膽來自於勇氣,來自於勇敢挑戰權威,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

2022/11/15 | Sid Weng

烏克蘭軍方為曾聖光辦告別式,數百民眾寒風夾道送行,烏國議員:台灣有難烏克蘭人馳援

烏克蘭民意黨(Holos)國會議員索夫桑(Inna Sovsun)表示,未來當台灣需要支持時,烏克蘭人同樣會前來馳援,就像曾聖光在烏克蘭需要時貢獻一己之力。烏克蘭將永遠銘記那些為烏克蘭的生存、為數百萬人生命與未來,以及為民主和自由價值奉獻生命的人。

2022/11/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曾聖光戰死烏克蘭:烏國外委會主席悼念,日籍同袍盼「若有來生,再做朋友」

來自花蓮的阿美族青年曾聖光剛滿25歲,今年9月初加入烏克蘭喀爾巴阡山武裝部隊地面部隊步槍營,2日於烏克蘭東部盧漢斯克州與俄軍交戰時受傷,流血過多喪生。曾聖光妻子表示,自己與曾聖光的母親及姐姐盼能前往烏克蘭,見曾聖光最後一面。

TNL+ 2022/09/29 | 傅紀鋼

〈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母系社會阿美族歌手唱的男性卑微意淫之歌,又怎麼不能是一種性別抗爭?

阿美族歌手巴大雄前些日子因為〈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一歌而爆紅。在許多人因為詼諧的唱腔及歌詞而被逗樂之餘,也有另一派人認為這首歌背後涉及性騷擾及父權凝視,主張應該譴責在這樣的脈絡下產出的歌曲。本文認為,後者的論調是誤用女權運動的觀點,恐怕與Me Too運動一樣只會帶來反效果。

2022/08/07 | 眼底城事

從濱海而生的那群人談起:如何讓在地海人,起身成為第一線海洋守護者?

過往的政策制訂以中央本位出發,由於執政者對山與海的認識相當有限,因此在地方上時常可看到不合時宜的政策與法規橫行,這凸顯將地方頭人與經驗者納入地方治理的重要性:「必須加快融合第一線海人的知識與理解,也必須培力與賦權,讓海人們有權也有責,起身成為當責的第一線海洋守護者。」

2021/12/18 | 精選書摘

【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選摘:各種慘絕人寰的事他都見過,這是唯一一次他近得可以聞到血的味道

出身八尺門的阿美族公設辯護人佟寶駒,遠離部落多年,卻被迫重回老家,面對充滿敵意的族人。在有限的時間內,他必須與鄰居的印尼籍看護工,以及即將成為法官的替代役男合作,跨越種族、語言的隔閡,憑著蛛絲馬跡找出被隱蓋的真相……

2021/11/21 | 精選書摘

《那個用歌說故事的人》推薦序:阿美族歌謠radiw不只是以歌反映生活,更是生活本身

本書透過曾經採集阿美族歌謠的林信來,與當代吟唱母語歌謠的創作樂人阿洛之間的父女對話,演繹出極其豐盛的阿美族歌謠故事,以及林信來的生命行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