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柔氣質

性別角色,相當於性別規範,是一種社會角色,包括人們基於一切生物性別與性別表達的感知或態度,而且被認爲是適當、合宜或可接受的。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2/04 | 精選書摘

史碧瓦克《在其他世界》:女性主義與批判理論之間,我的思想路徑是什麼?

女性主義事業有部分也許是提供「證據」,所以這些偉大的男性文本不需要變成是重大敵人,或是當作我們汲取想法的模型,然後再予以改善修正。這些文本必須要重寫,這樣才能在意識與社會普遍的生產及決定裡,有新的材料以掌握文學的生產與決定。

2021/11/07 | 高澄天

【專訪】《成為男人的方法》作者沈信宏:「真正的男人」不是純度一百的陽剛集合體,而是將陰柔內化

沈信宏所言「成為你自己,接納自己所有的東西,不被他人評價所影響。」或許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但,當國家(黨)出面干預「男人該是什麼樣子」,這對性平進程的大開倒車,絕對值得我們戒慎恐懼。

2021/01/01 | 精選書摘

《洋蔥式閱讀系列—男子氣概》:想像男人「喝著傷心酒」,或是「借別人的肩膀哭訴」

在本書中,身兼心理學者與男性研究專家的作者首先從大眾對男子氣概的理解進程談起,從歷史沿革來看男子氣概在社會中的定位。隨著時移世易,現今男子氣概是怎麼因應社會上性別角色的劇烈轉變,跟著做出調整?

2018/09/07 | Abby Huang

中國社會走向「娘炮化」?3大官媒同日開砲轟「娘炮」

中國缺乏類似多元性別教育的政策,非政府組織(NGO)又受到當局言論管控,難透過自媒體傳播普及多元性別教育。

2018/09/07 | Abby Huang

網民瘋傳「少年娘則國娘」,中國3大官媒同天對「娘炮」開砲

中國缺乏類似台灣多元性別教育的政策,非政府組織(NGO)又受到當局言論管控,難透過自媒體傳播普及多元性別教育。

2017/08/09 | 平雨晨

男性也是父權社會下的被害者,必須偽裝自己的「陽剛氣質」

「追求陽剛氣質、恐懼陰柔氣質」觀念仍根深蒂固地,潛伏在許多男性的自我認同價值觀裡,令男性喪失哭泣的權利,甚至當男性遇到難題,不允許他們能先撤退思考,只能硬著頭皮前進開打(甚至犯罪),才算是「真男人」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