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陰謀論

陰謀論(英語:conspiracy),是指在其他解釋更有可能的情況下,將事件或現實情況解釋成邪惡而又強力的集團在背後密謀的理論,這些理論一般由於缺乏更多可靠的證據而不可證偽,並且邏輯上可能是自洽的,因此可能有相當多的信眾,並且認為實施陰謀的行為者基於政治動機會打壓陰謀論者的言論。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中國趁夏威夷野火利用AI散布陰謀論,認知作戰進入新階段

中國政府在8月中旬發動秘密資訊戰,在各大社群網站散布貼文,將毛伊島野火怪罪一項「氣候武器」,並謊稱是英國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揭露「這場野火背後驚人真相」。相同說法貼文露出的社群平台,包括Pinterest、Tumblr、Medium及用戶多為藝術家的日本網站Pixiv。此外,中國這次發動的資訊戰遍及各大社群媒體平台,且以多種語言發布,意味目的是要觸及全球受眾。

2023/08/29 | Abby Huang

2023台灣網路報告:TikTok為台灣第三大社群平台,半數民眾難以識別陰謀論

今年台灣網路報告首度納入廣受Z世代年輕人喜愛的TikTok抖音。調查結果發現,TikTok使用者佔全台灣人口約兩成多,使用族群主要集中在年輕人(18-29歲)與中年人(40-49歲),為高中職、專科或大學生,居住地區主要為中彰投地區。

2023/07/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學者:抖音恐淪中共大外宣溫床,「認知作戰」目的分化台灣激起對立

陳方隅說,抖音短影音推播不純粹是演算法推演結果,外媒先前已經揭露,內部員工可以手動決定推播,也就是說在中共領導大前提下,「中共可以決定你看到什麼」;在抖音看到解放軍親民互動成為熱門影片,這不是偶然,這是大外宣一部分;當然中共也可以決定刪除什麼內容。

2023/06/10 | 丁肇九

【實測】臉書搜尋「巴比妥」沒有結果,真是因為「上海支部」想影響台灣選舉嗎?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爆發後,有人發現在Facebook搜尋「巴比妥」無法顯示貼文結果,得切換語言或使用「芭比妥」、「巴比」等詞才能搜到,質疑是「亞太部門的上海支部在封鎖台灣帳號」,甚至有立委轉發相關資訊。讓我們來實測看看,究竟臉書阻擋關鍵字的道理是什麼?

2023/04/25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散布陰謀論 vs 新聞自由,福斯新聞挨告為何選擇花240億天價和解?

福斯新聞在2020美國大選期間大幅報導電子投票作假遭告,最終支付約240億台幣和解金,專家表示,如果官司打下去,有可能福斯高層主管、塔克卡森等當家主持人、甚至母公司董事長通通要出庭作證,如果到時候被迫在法庭上坦承不相信陰謀論,恐怕更尷尬。

2023/04/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梨泰院踩踏事件罹難者家屬向政府討公道,遭網友扭曲嘲諷謾罵,經歷網路暴力二度傷害

專家表示,韓國政府擔心梨泰院事件會傷害執政當局。韓國先前的保守派政府就是因為在2014年釀成300多人死亡的世越號船難事件中處置不當,之後在選舉遭到輪替。李鍾哲說,正因如此,有些執政黨議員在國會批評受害者家屬,引發網民「對我們展開追殺」。

2023/02/22 | Abby Huang

蔡正元稱白宮有「毀滅台灣計畫」,外交部:消息來源是俄羅斯代理人,呼應中國對台認知戰

前立委蔡正元昨(21)日於個人臉書、中天電視台、中視新聞等管道,引述美國網路推文稱白宮內有「毀滅台灣的計畫」,引發討論。外交部今日說明,原推文者隸屬於俄羅斯國營媒體Radio Sputnik,被美列為「俄羅斯政府代理人」,長期為俄羅斯官方宣傳工具。

2022/12/28 | 精選書摘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七個方法,教你看穿「觀點偏頗的媒體」

每天早晨八點,佐佐木俊尚都會將自己讀過千篇報導整理而得的各領域重點新聞,介紹大約十篇在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上。這些報導都是他每一天利用零碎時間,從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資訊海裡撈出來的「精華」。在這本書裡,他便要把自己所實踐的「資訊蒐集、篩選、精讀」最新「Know-How」,傳授給所有的讀者。

2022/12/26 | 精選書摘

《以民主之名的獨裁》:假消息大師普亭透過有史以來最大膽、血腥的資訊戰策略成為元首

一九九九年的公寓爆炸案讓普亭的性格表露無遺。對於能夠做出這種規模的積極措施的普亭來說,網路成為最重要的強化器。新資訊生態系統的完全開放,基本上解決了早期阻礙蘇聯行動成功的所有問題,而且和過去行動比起來,如今的成本低得不可思議。KGB老手登入臉書或推特,簡直就像讓小孩子進到糖果店。

2022/12/08 | BBC News 中文

德國全境突擊搜查極端右翼組織,25人涉嫌策劃政變顛覆政府被捕

據報導,策劃顛覆政府的組織除了組建影子政府外,還計劃建立一個軍事部門,現役和前軍方成員是政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包括來自特種部隊的前精英士兵。檢察官說,軍事部門的目標是要消除地方一級的民主機構。

2022/11/07 | BBC News 中文

「匿名者Q」與陰謀論思想,正在悄悄影響著2022美國期中選舉

雖然他們沒有明確宣傳「匿名者Q」的觀點,但一些「美國優先」州務卿聯盟的候選人參加了「匿名者Q」和陰謀活動。吉姆.馬錢特聲稱,自2006年以來,內華達州的所有選舉都被「操縱」了。亞利桑那州州長候選人卡裏.萊克最近告訴CNN,她將接受選舉結果,但前提是她要贏得選舉。

2022/11/05 | BBC News 中文

裴洛西丈夫遇襲:盤點圍繞美國眾議院議長住所案件的網路假消息

案發後數小時,邊緣右翼圈子湧現一系列與警察官方公布案情相左,毫無根據的宣稱,經Twitter新掌舵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與多名保守派網紅轉發之後,迅速擴散。《BBC》國際媒體觀察部(BBC Monitoring)記者莎伊安・薩達里扎德赫(Shayan Sardarizadeh)檢視部分傳言的背景與真偽。

2022/10/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共二十大:「習典範」逐漸取代「鄧典範」,倒習謠言不敵現實終將止步

歷屆中共黨代會前,很少像二十大前般,接連出現「習下李上」、「習近平返國被軟禁」這種以扳倒最高層為目標、且信者不少的謠言。但這背後,卻某種程度地反映了中國民心的向背。

2022/10/13 | 賴冠伶

美國右翼陰謀論者Alex Jones造謠「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是一場騙局」,法院裁定誹謗需賠償近10億美元

根據《美聯社》,失去當時身為校長母親的拉弗蒂在庭外受訪時就強調,「我希望今天之後,我可以做一個為母親傷心的女兒,不再擔心陰謀論者。但是,瓊斯的仇恨、謊言和陰謀論將伴隨我和我的家人度過餘生。」

2022/09/26 | 精選書摘

《野生的東歐》中冊:巴爾幹地區有個廣泛流傳的迷思,那就是美國想要從塞爾維亞手中奪走科索沃

本書的作者塔朋是位浪跡天涯的背包客,他深深了解到世人眼中「典型美國人」的形象,就是自我中心與傲慢,對美國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為了讓美國人多了解一點東歐,他先後在2004年與2009年展開長達三十六個月的歐陸壯遊,把他與路人的相遇以及從他們口中獲得的地方知識記錄下來,成為這本《野生的東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