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陷阱

狩獵陷阱,簡稱陷阱,是指用來遠程狩獵動物的機械裝置。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1 | 環境資訊中心

花蓮連兩日「熊出沒」:今年累計七起黑熊誤中套索陷阱,如何減少是當務之急

28日卓溪鄉的清水部落有黑熊入侵住家後方雞舍,雞舍圍籬被黑熊破壞、吃掉7隻雞,於是施放大龍炮進行驅趕,並請民眾配合移除雞隻及飼料,避免再次吸引黑熊。而近來花東地區7天內就發生2起黑熊的通報,此數字雖顯示民眾主動通報意願增高,但如何減少黑熊受困套索,仍是當務之急。

2023/06/08 | 李秉芳

黑熊受困「山豬吊」陷阱疑脫水死亡,黃美秀呼籲分布熱區應「零吊子」並強化獵具管理

農委會於2011年6月29日修正《動保法》,明訂任何人不得架設山豬吊,事實上,山豬吊依然普遍存在以及被使用。陷阱哪一種可以用,哪裡可以放,多久應該巡視等等議題,黃美秀表示,這些都是管理上應該處理的。

2023/02/03 | 環境資訊中心

違背傳統獵熊禁忌? 從霧台母熊獵殺事件,看山林經驗傳承的難題

雖然林務局近期加強宣導,誤捕黑熊只要立刻主動通報並協助救援,就不會追究法律責任。這雖可能救回一隻傷殘的熊,但畢竟慢了半拍,熊非死即傷,仍應從源頭思考如何防患未然,才是積極止血的作法。

2022/09/02 | 精選書摘

《詛咒與毒殺》:雖然毛氈苔對四處遊蕩的昆蟲來說很危險,但對人類有多種有用的方式

最引人注目的豬籠草種之一是蘇門答臘巴利杉山(Barisan)的豬籠草特有種:龍豬籠草(Nepenthes naga)。當地民間傳說聲稱龍曾經生活在這個地區,而龍豬籠草的外觀正與故事不謀而合。naga 是印尼語的「龍」, 它的籠蓋下面長出的附屬物形狀很像蛇(或龍)的舌頭。

2022/05/11 | TNL 編輯

「東卯山黑熊」二度野放不到一個月頸圈消失、屍體遭掩埋,黃美秀:明顯是人為致死

有「黑熊媽媽」之稱的屏科大教授黃美秀表示,多次山豬吊虎口餘生的711終難逃一劫,明顯是人禍,究竟熊體上的傷是如何造成的?人為致死因素為何?人造衛星追蹤頸圈如今又何在?相信檢調單位會進一步釐清,才能更清楚掌握台灣黑熊野外的存續威脅。

2022/03/17 | 518職場熊報

當面試官問出這四種「地雷問題」,求職者要當心

「有沒有結婚?」、「最喜歡什麼動物?」你面試時常常被問一些與專業度無關的問題嗎?也許這就是公司容易情緒勒索,或用喜好、迷信判斷是非對錯的警訊。

2021/03/01 | nippon.com 繁體字

日本女獵手Nozomi:從東京回到鄉下,為了守護爺爺的菜園開始獵山豬

Nozomi於2018年從東京移居到茨城,並取得「陷阱狩獵」的執照。同時製作各種與狩獵相關知識的YouTube視訊,近來在各界受到矚目。但是,她在數年前還是穿著高跟鞋跑業務,每天吃超商便當的普通上班族。她是如何從電玩般追著業績數字的日子,變成每天面對動物性命的生活呢?

2021/01/27 | 環境資訊中心

台中東卯山黑熊再次誤入陷阱受傷,人熊如何在傳統領域共榮共生?

東勢林管處原定23日要在桃山部落大規模驅熊,但上午確認該隻黑熊位置時,發現牠從22日晚上就沒有移動,巡查後發現711受困於竹林內陷阱,驅熊行動立即轉為黑熊救援任務。

2020/10/01 | TNL 編輯

台灣黑熊受困果園陷阱已脫困,保育協會:誤傷事件若多到無法忍受,管理作為應更精進

面對又有台灣黑熊因誤觸陷阱而受傷、受困,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表示陷阱並非一成不變,在技術上是否有改善之處值得討論。保育協會並表示,「如果誤傷事件已經多至一個現代公民社會無法忍受之範圍,管理單位在管理作為上,理應更為精進、積極」。

2020/01/30 | 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注意英聽陷阱:聽到「字詞」不一定是答案,靈活地「想」才是重點

在新版多益中,聽力測驗增加了三人對話以及圖表作答,考試時要聽要記的東西越來越多,在聽的同時也要注意圖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