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

陸生可以是下列意思:

陸生生物
陸生動物
陸生植物
2011年,中華民國政府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學生,報考台灣大專院校,通稱陸生。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柯文哲訪日:拜會朝野政要獲允諾助台入CPTPP,是否「柯習會」將務實以對

演講會後聯訪柯文哲的時間,台媒問:「如果能和習近平談,想談什麼?」柯文哲答說:「我被批評什麼中共同路人,現在是中國『同飯人』,一起吃飯的。不可以說他講就是台灣金孫,別人講全都是中共同路人。」

TNL+ 2023/05/26 | 柳金財

中共加強吸納台生赴陸讀大學,培育「中華國族認同感」瓦解台獨分離主義

基本上,無論台灣或中國大陸政府皆重視青年工作,誰能提供青年未來發展舞台及滿足其需求、關注其利益,即能取得青年的認同與支持。從政黨取得政權角度來說,贏得青年的認同,就是最有利取得執政之路的墊腳石。

2023/05/19 | 李秉芳

桃園機捷、台中科博館、壽山動物園和成大都接「炸彈恐嚇信」,警方不排除是通緝中生張海川

目前初判多案犯罪模式高度雷同,不排除為張海川多次犯案。刑事局也曾表示,若相關恐嚇案經媒體報導,被討論披露越多,犯嫌就越亢奮,且在報導後的犯案頻率也隨之增加,大大消耗社會資源,但警方都積極偵辦、不敢懈怠。

2023/04/18 | 讀者投書

「三限六不」又缺乏誘因,陸生來台就讀學位是個好選擇嗎?

雖然教育部長期表示支持陸生來台,但當前除了對岸官方的管制,我國政策環境也對陸生造成許多「結構性困境」。若回歸留學本質的現實層面,將台灣置於全球留學市場,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成為陸生的最佳留學選擇地?

2022/12/15 | Abby Huang

小三通何時復航?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稱不會拖過春節,陸委會否認已經定案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在重要節日啟動客運航班「是可能的作法」,但目前尚未定案,稱目前中國的疫情急劇升溫,但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已經「嚴重失真」,無法反應目前疫情的真實狀況,強調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揮中心將做更多的評估。

2022/12/13 | 李芯

「陸生是兩岸和平天使」,疫情阻斷教育交流,私校校長呼籲兩岸促進陸生來台

陸生的開放對正逢招生寒冬的私校而言,形同看見一絲曙光。對此,海峽兩岸教育交流促進協會舉行陸生來台就學座談會,,邀請立委及私立大學校長與談,呼籲政府及中國方面能擴大陸生來台。有媒體詢問,我方一直都歡迎陸生來台,關鍵是否在說服對岸讓陸生來台?

2022/12/01 | 李芯

白紙運動數十學校響應,1萬2000名赴中留學生安全誰來顧?教育部長:海基會聯繫

教育部的台灣赴中留學學生統計數字只到107年,黃國書質疑,對於107年後的留學生人數,教育部是不是一無所知?潘文忠回應,這幾年對方對學位生的管制,導致互相聯繫的管道比較不順暢,「我們再怎麼有誠意,中國在官方的聯繫上都比較不暢通。」

2022/05/06 | TNL 編輯

在台陸生確診缺乏醫療保障,也無法透過實名制購買快篩試劑,「陸生納入健保」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邱垂正表示,確診陸生都由學校依照各項規定,安排進行隔離與生活照顧。但陸生確診的問題,也再度讓陸生納入健保的問題浮上檯面。

2021/02/03 | 杜晉軒

高教新南向:馬國學生人數連三年下跌,陸生人數驟降,境外生人數跌破十萬

根據教育部最新的境外生資料統計,受到陸生不來影響,越南首度成了台灣最大境外生來源國,有1萬7030人;馬來西亞學生人數已連續三年下降,使印尼首度成了第二大境外生來源國。

2020/08/24 | 麻瓜的語言學

語言「借喻」的奧妙:為什麼是「小明」?「小黑」、「小白」不行嗎?

到底「小明」這人有什麼樣的特質,我們需要建立相關的脈絡才能推論,這些推論的細節是依存於文化的,接受清楚文脈說明的讀者,就可以馬上了解;而那些不懂文脈及背後故事的人,就無法了解「小明」所指為何。

2020/08/19 | TNL 編輯

寮國、越南、上海再傳「台灣輸入」確診個案,指揮中心:目前仍無普篩計畫

指揮中心今(19)日也公布,高等中學以下即日起可向教育部申請境外生入境,包含陸港澳籍身分學生,學生與父母可以同行,這批學生人數約為2532人,預估每日約有50-100人入境。

2020/08/11 | 柳金財

教育部「在學陸生返台政策」朝令夕改,髮夾彎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教育部開放在學陸生回台的政策突然轉向,起因雖然是因為中國方面對「大通證」的刁難所引起,但整起事件構成的種種因素,卻也顯現了政府內部溝通不協調的問題。

2020/08/09 | 讀者投書

中國學生來台受阻是歧視嗎?暫時性的差別待遇而已

國安考量是否能凌駕於人權?中國學生的身分,與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我們是不是能將中生視為一般的外國學生,忽略掉他來自的國家?

2020/08/06 | TNL 編輯

境外生來台解禁又忽然排除陸生,陸委會稱因「陸方阻撓」遭陸生團體反駁

陸生團體反駁陸委會,指目前返台人數少的原因為多數學生仍在等待學校安排通知,而且加上來台必須隔離14天,但防疫旅館價格昂貴,隔離費用動輒高達4萬台幣,許多學生負擔不起。

2020/08/05 | 多維TW

美中全面對峙,台灣成為抗中「衝組」的危險代價

台灣驅逐陸媒記者、警示台生赴陸風險、不輕易鬆口對陸解禁,都能看到中美全面戰略競爭的縮影,但在台灣充當反中急先鋒的同時,其實也可能迎來了危險的代價。

2020/07/22 | TNL 編輯

本土零確診超過100天,台灣8/1起開放外籍人士「有條件」來台就醫

除了開放國際醫療病患來台就醫,教育部也公布自今(22)日起,開放所有國家的「應屆畢業生」來台完成學業,這波開放名單也包括應屆畢業的陸生。

2020/06/30 | 劉廣華

【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病毒進不來,境外生也是,這對台灣的負面影響既深且廣

基於對國內防疫的考量,實行邊境管控在所難免,但若以國家安全或是其他政治因素而禁止境外生入境,那台灣高教的國際學術聲譽必大受影響,以及台灣多年來推廣國際教育的努力,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