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8/27 | BBC News 中文

大數據與演算法:Netflix、Spotify、TikTok如何比我更早知道我的性取向?

不單是Netflix。我很快就在其它好幾個平台上也看到了類似的推送。Spotify向我推薦了一張他們稱之為「莎孚式」(sapphic)的歌單——這個字眼是用來形容喜愛女性的女性。幾個月後,在TikTok上,我開始在我的動態中看到來自雙性戀創作者的影片。這些科技平台到底發現到了哪些我自己沒有注意到的跡象呢?

2023/07/15 | OCF Lab

【展覽】《OCF x Sāngs Taipei 跨界藝術夏季派對》:用新媒體藝術定義人與機器人的界線

個人的網路瀏覽、行為資料被轉化為數位平台的商業資本,更傳出Captcha驗證會無意間被搜集使用網站的操作習慣,透過它登入數位平台的使用者,其個資會淪為科技公司訓練AI工具的免費文字、圖片辨識資料,被認為是一種數位權利的侵害。當我們見到的資訊,參雜了來自機器人編程的文字與真人的文筆,誰又能分得清楚呢?

2023/05/06 | TNL 編輯

英國記者為貓開的抖音成為TikTok內部調查工具,個資濫用擔憂再起

去年夏天,克萊德一直在和不滿公司做法的TikTok員工交談,之後竟傳出TikTok用克萊德為她貓所開帳號的位置紀錄,比對內部員工去過的地方;同時,TikTok也爆出紀錄觀看同志內容用戶名單,可能讓用戶淪為勒索對象。

2023/04/07 | 賴明君

《路透》報導:特斯拉員工社群流傳客戶車載鏡頭影片

有前特斯拉員工表示,特斯拉員工團體透過內部訊息系統,私下分享客戶車載攝影鏡頭紀錄的影片與照片,而其中有需多相當私人的內容。

TNL+ 2023/01/16 | 讀者太太Mrs Reader

哈利王子出書揭露隱私、重擊王室,為什麼英國民眾的反應是一面倒的負評?

自爆用過古柯鹼、當兵殺過人,還被威廉王子打過,哈利王子的新書《Spare》未上市就轟動全英國,但從一般民眾到書評者對其卻都貶多於褒,究竟英國人怎麼看這本書,上市前出版方的一系列公關操作又暗藏什麼玄機?

2023/01/10 | TNL 編輯

健保署3員工利用職務查詢、洩漏情報人員個資長達13年,承保組科長涉嫌重大10萬交保

葉逢明、謝玉蓮、李仁輝涉嫌在2009年到2022年間將健保被保險人的資料洩漏給他人,其中健保個資被害人中疑似包含警察、調查官、移民署官員等可能涉及國家情報工作法所規範的「情報機關人員」,不過洩漏多少筆、洩漏給誰,仍待進一步清查。

2022/12/29 | 賴冠伶

美國眾議院提前對TikTok實施禁令,因國安疑慮禁止工作人員在院內設備使用

Tiktok發言人奧伯韋特(Brooke Oberwetter)在28日接受《華爾街日報》訪談時指出,目前在眾議院所管理的手機中安裝Tiktok的人只有兩位數,因而此一禁令的影響微乎其微。「此舉是一個政治信號,而不是為了要真正解決國家的安全問題。」

2022/12/08 | 賴冠伶

歐洲資料委員會決議:禁止Meta未經允許使用個資投放個性化廣告,專家建議改變商業模式

對此,Meta的其中一位發言人強調,目前公司正在與愛爾蘭監管機構進行接觸。「《GDPR》允許在超過同意或履行合約的範圍之外,有一系列可以處理資料的法律依據。而根據該法規,這些法律依據之間沒有等級之分,因此並沒有其中一個依據是比較好或應該是優先的。」

2022/09/16 | 賴冠伶

史上最重:Meta、Google因違反個資法遭韓國政府重罰共1000億韓元

2家公司都駁斥了委員會的調查結果,Meta表示並不同意委員會的決定,將在日後尋求法院裁決;Google則表示,一旦收到完整的書面決定,將會審視委員會的調查結果。

2022/09/06 | 賴冠伶

Instagram違反GDPR遭重罰4億500萬,主因為未善盡對兒少個資保護義務

英國資料諮詢公司的所有者卡羅琳・卡魯特斯(Caroline Carruthers)表示,Instagram 在讓青少年設立商業帳戶時,沒有考慮到對青少年的隱私責任,並且在使用者的隱私設定中也「明顯缺乏關注」。

2022/08/22 | 讀者投書

健保資料庫偷帶資料的難度非常高,要有「雨人」般超級記憶力才行

大法官衡量個人隱私與公共利益後所做的裁決,的確是當今社會遲早要權衡的一大議題。此案的發展,可能關乎到所有政府行政資料的後續使用,將是國家推行數據治理的里程碑與轉捩點。

2022/07/18 | 廣編企劃

我們與駭客之間的距離…比你想像還近?盤點智慧型手機常見資安風險

智慧型手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承載了許多需要被謹慎保護的個人隱私,但絕大多數人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手機是否真正安全,本篇文章就來為大家整理你可能遭遇到的資安風險!

2022/07/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推翻墮胎權後,Google宣布刪除用戶造訪墮胎診所紀錄、聯邦政府將保護跨州尋求墮胎婦女

美國最高法院上週做出重大裁定,終結美國憲法對婦女墮胎權的保障,有十多州因此禁止或嚴格限制墮胎手術,全美各地也掀起大規模抗議活動。人權運動人士與政治人物一直呼籲Google等科技巨擘限制他們蒐集的個資量,以防執法機關用來進行墮胎調查與起訴。

2022/06/07 | 精選書摘

《這樣說話很傷人》:不是你的錯就不要習慣性認錯——這五種狀況下道歉容易變質

作者將日常生活中容易中傷他人、打擊信心,以及具有道德和情緒綁架意味的討人厭話語,經過分類與歸納後,寫成五大章節、四十八句的「毒舌辭典」,並告訴你哪些話要避免使用;同樣的意思,又該如何表達更貼心。

2022/05/19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馬來西亞超過2千萬國民個資外洩,賣家大膽公開內政部長身分證

相隔半年,馬來西亞再度傳出國民個人資料洩漏事件。賣家表示他售賣的資料來自國民登記局,然而內政部部長卻否認指控。在野黨人權律師發言,認為個資洩漏後果嚴重,呼籲政府盡快展開調查,確保人民個人資料得到保護。

2022/03/07 | 精選書摘

《有感的設計》:如何減少新科技產品的「阻力」,讓消費者不再擔心安全與隱私?

減少阻力不是說服消費者接納你的產品,而是開發更好的產品,讓消費者不必擔心,阻力變得較少。能夠在設計產品時預見並化解多少可能存在的阻力,將影響產品受採用的速度和整體的成功。

2021/09/19 | 精選書摘

《承認自己不那麼好的你,會愛得更好》:關係走向衰敗不是不愛,而是不再信任

內心有力量的人,在親密關係裡不會把對方的隱瞞當作是針對自己的反應,而是能明白對方只是目前沒有準備好,他們會有更多的信心和耐心去等待和尊重對方的節奏。

2021/07/08 | 精選轉載

【專訪】台大教授劉靜怡:AI法官OK嗎?人工智慧將如何改寫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係?

有沒有可能,有一天AI可以開罰單、預測判決,甚至出現AI法官?當人工智慧代替人類執行國家公權力時,又會如何改寫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係?為什麼法律界希望借助AI作為量刑依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