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

隱私權,指個人人格上的利益不受不法僭用或侵害,個人與大眾無合法關聯的私事,亦不得妄予發布公開,而其私人活動,不得以可能造成一般人的精神痛苦或感覺羞辱之方式非法侵入的權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01/09 | TenMax ADTech Lab

Cookie消失後如何找受眾(上):媒體商應開始建構屬於自己的「高牆花園」

第三方cookie遭到各家瀏覽器的全面打壓,唇亡齒寒的便是數位廣告業了。少了過去廣告鎖定必備工具——第三方cookie,這是否代表我們將失去了解受眾、針對受眾「對症下藥」、追蹤廣告成效的能力呢?

2021/01/08 | 劉威良

確診感染只隔離三天,檢疫通知要五天,德國市長投書「防疫要以台灣為榜樣」

目前德國運用的警示軟體根本不會告知與確診者有接觸的人在何時、何地有過接觸,更不用說它會通知健康部門了。於今我們大家都認知到,這個警示軟體幾乎就是毫無所用。

2020/12/30 | TenMax ADTech Lab

2020數位廣告趨勢總回顧:GDPR、Podcast興起、TikTok捲入美中貿易戰

回顧2020年,數位廣告世界經歷了驚奇改變與風風雨雨,從使用者的隱私權、廣告投放的技術、如Podcast之類的媒體新茁壯等等,也令人期待明年數位產業的新一波變化。

2020/12/22 | 德國之聲

德國正在為看待疫情的傲慢,付出高昂的代價

德國之聲記者Astrid Prange認為,德國必須放棄其傲慢,因為依靠在數字化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和機械的數據保護,並不能戰勝疫情。

2020/12/14 | 亞瑟蘭

隱私權大作戰:這些旁遮普女眷太厲害,到底什麼時候去翻了我的行李?

在這個大家視「亞瑟蘭」為「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至今抱持「亞瑟蘭的就是大家的」的旁遮普鄉間,只能在心裡暗自罵道:「妳們這些女人也太厲害了,我天天都在那個院子裡,哪兒也沒去,妳們是趁什麼時候去翻我行李箱的?」

2020/10/21 | 楊逸飛

幼教老師反對強制裝設監視器,不是「不愛孩子或作賊心虛」

從家長的層面來看,沒有信心的托育品質與不透明的資訊揭漏,還有不彰的公權力,讓家長有了極度的不安全感。於是乎,監視器就是在這樣的脈絡底下,產生的最好的短期因應方案。但這個方案也確實讓幼教現場產生惶恐與不舒服。

2020/10/07 | TenMax ADTech Lab

社群平台信任度調查,Facebook慘居倒數第一

在科技產業中,爭議許久的TikTok讓美國聯邦法院暫時放一馬?Snapchat推出「保證有效」的新廣告模式,Android 12設計了新的付費機制與飽受爭議的App Store分庭抗禮,而Facebook在調查中,淪為信任度最低的社群平台。

2020/09/28 | 讀者投書

老大哥正在看著你:球員兼裁判的《科技偵查法》草案出了什麼問題?

近日法務部公告《科技偵查法》草案一旦通過,可能讓我國的政府搖身一變成為「老大哥」,擁有近乎隨時透過科技軟、硬體監控每一個人的權力,僅僅5天的預告期也令人質疑,究竟這部《科技偵查法》草案出了什麼問題?

2020/09/26 | 法操FOLLAW

除了侵犯隱私權,《科技偵查法》草案還有哪些疑慮?

《科技偵查法》草案將賦予檢察官和司法警察使用定位系統進行偵查,以及利用科技設備對室內進行監看等權力。各界質疑這可能會對人民的隱私權產生過度的侵害。科技偵查法可能產生的問題在哪?

2020/09/25 | 精選轉載

【插畫】為了防堵網路犯罪,只好犧牲隱私?

當「個資」的問題從疫情轉往偵查犯罪行為,我們該如何拿捏其中著平衡?事實上,網路駭客的爭議至今在法律上沒有縝密的規範,政府如今端出「科技偵查法」,真能維護憲法保障的人民自由與隱私嗎?

2020/09/17 | 財訊

矽谷最神祕獨角獸Palantir:成立17年來從未獲利,上市估值300億美元!

大數據公司Palantir宣布將在紐約證交所直接上市,估值可達300億美元,這家神祕公司由CIA旗下的創投機構扶植,客戶包含國安機關與跨國銀行,傳說其軟體數秒便可找出一個奈及利亞網址與美國境內伺服器的關聯,幫助銀行客戶破解網路詐欺,但這也為一般民眾的隱私權帶來疑慮。

2020/09/13 | 麻辣咩

Google「家長監護」手機APP,為何被孩子們狂刷一星負評?

自己做不到的事,要求孩子是緣木求魚,一點公信力也沒有。大家都當過孩子,自己童年也是受大人的行為影響,也無法接受大人嚴以律人,寬以待己。

2020/07/29 | 一起讀判決

保護個資,也是你我的權利:如何下載自己的臉書貼文?

剛從法律系畢業的學生Max Schrems以歐洲隱私權法的規定,要求臉書提供他的個人資料,結果臉書給了一張光碟,檔案多達1,222頁。他還教大家怎麼跟臉書要資料,讓臉書因此收到超過四萬份的請求。後來臉書把提供資料副本這個功能直接內建。

2020/07/26 | TenMax ADTech Lab

Netflix亞太地區訂閱數急速飆升84%,平均用戶收益卻在下降中

疫情與美中對抗之下,包括Netflix、Podcast、TikTok等平台或產業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有些業務量提升,有些則要面對遭禁的命運,這些事情又會如何影響網路廣告的產業呢?

2020/07/10 | TenMax ADTech Lab

佛洛伊德事件會使各家品牌重演COVID-19時的危機嗎?

品牌革命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之久,但是全球性的病毒的大流行,為B2B和批發製造商創造了新的市場機會,廠商也把過去在實體通路販售的預算,移轉至線上電商。

2020/07/10 | OCF Lab

【數位公民週報】「美國警察暴力地圖」揭示執法機關重大缺陷

從社交網站中500個事件影片中,可以看到警察暴力的問題全美皆有,而警察所使用的暴力類型也五花八門,如開車衝撞抗議民眾、或向民眾扔擲大型家具等,顯示出整個國家執法機構的系統性缺陷。

2020/06/13 | 讀者投書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都在憲法的保障範圍內,兩者的界限在哪裡?

兩者都在憲法的保障範圍內,那「新聞自由」和「隱私權」的界限又在哪裡?在處理八卦新聞時,記者又該如何拿捏?

2020/06/12 | 讀者投書

隱私權與生存權之爭:生物辨識系統強化了公民參與,還是政府監控?

新自由主義政策將國家、市場和公民交織在一起,利用科技取得生物數據和個人資訊,從而將從前屬於某個文化社群的政治文化身份轉變為只屬於個人的、去政治化的、強調個體獨特性的經濟身份。國家的角色逐漸企業化,透過個人資訊的蒐集,提供客製化的服務與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