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

隱私權,指個人人格上的利益不受不法僭用或侵害,個人與大眾無合法關聯的私事,亦不得妄予發布公開,而其私人活動,不得以可能造成一般人的精神痛苦或感覺羞辱之方式非法侵入的權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0/06/12 | TenMax ADTech Lab

「餅乾消失」的時代,網站主和廣告主要如何鎖定才能下對廣告?

在一波波的隱私改革下,第三方cookies追蹤將走向歷史,數位廣告產業的收益模式和策略同時也在面臨嚴峻的挑戰和改革,身處在數位行銷世界的各方皆需及早準備。

2020/05/26 | 讀者投書

在自家門口公寓走廊裝設監視器,為何會被法院判賠五萬元?

電梯走廊是屬於住戶返家的必經之路,透過監視器將可掌握同樓層住戶作息及交友情況,住戶對於這些區域應具有「合理的隱私期待」,如果在公寓走廊上裝設監視器,等於侵害其生活隱私,但若要成罪,裝設的行為還得要具備「不法性」。

2020/05/22 | 德國之聲

中國人大審議「民法典草案」,隱私權、土地徵用將獲得國家保障?

民法典草案將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審議,對於14億中國公民來說,個人隱私權才第一次有了定義。草案存在哪些爭議?所謂"離婚冷靜期"是怎麼回事?政府強徵用地行為能否受到制約?

2020/05/18 | 詹育杰

「自願同意」被監控:國家防疫和公民自由該如何權衡?

眼前法國政府尚在研發測試抗疫監控軟件、20萬台灣民眾收到警示簡訊,我們民眾到底有沒有選擇?有沒有選擇的權力和餘地?除了「自願」安裝按下「同意」之外,又能不能再仔細想想?

2020/05/14 | 精選書摘

《洋蔥式閱讀系列—AI》:不設限地發展人工智慧,將會釀成災難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行徑,在在說明了開發人工智慧須注重倫理的重要性。過去短短兩年內,就有許多人致力於探索有倫理的AI。許多組織都秉持著此信念:不設限地發展AI將會釀成災難。

2020/04/12 | 台灣人權促進會

數位身分證eID的五大不合理:換發計畫至今黑箱,但44億標案已近乎招標完畢

台權會提出五個關於數位身分證計畫的疑點,呼籲暫停eID的發放、公開全面換發計畫,提供公民審議的時間,確認全面換發之必要性。並且立法或修法,保障人民權益。

2020/03/27 | TenMax ADTech Lab

【一週科技趨勢】量體溫違反隱私法?公共健康和數據隱私的兩難

消費者的健康資訊受到GDPR的嚴格保護,使得歐洲許多公司在過去的幾週中,陷在取得保護消費者隱私和保護公共健康的兩難。這次大規模的疫情危機也有望檢驗歐洲隱私權政策在數據規範上的實用性。

2020/01/16 | TenMax ADTech Lab

【一週科技趨勢】YouTuber注意!所有含有「兒童內容」的影片可能無法賺分紅

2019是隱私議題風雨交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也沒有緩衝的跡象,Google母公司在去年9月因違反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付出1億7千萬美元的巨額賠款,自此YouTube針對兒童隱私保護進行了多項行動,從現在開始,所有含有「兒童內容」的影片,都將自YouTube廣告投放的系統中撤除。

2020/01/06 | TenMax ADTech Lab

【一年科技趨勢】「隱私權」與「圍牆」可能是2020年的關鍵字

從廣告模式轉變、個人資料庫建立的「高牆」,到電商平台加入廣告業以及5G進入大家的生活,2020的科技趨勢,會帶給我們什麼新方向呢?

2019/11/08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假新聞」是社會的疾病,還是法律規範的漏洞?

現在有兩種看待假新聞的方式:一種是把它當成現代社會的疾病,另一種是將它當作民主社會中,要用法律工序處裡的對象,而後者除了歐盟所訂GDPR規範外,德國、法國、美國又各自有什麼因應措施呢?

2019/10/30 | TenMax ADTech Lab

【一週科技趨勢】同樣發展臉部辨識,美中用戶反應大不同

大數據與生物識別已經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與消費行為中,但生物識別——特別是臉部辨識,在諸如Facebook、Google、Apple等大公司開始推行時,西方世界立刻激起了關於隱私權益的激烈討論。

2019/10/23 | TenMax ADTech Lab

【一週科技趨勢】「後cookie」時代,網路廣告的下一步怎麼走?

為了因應隱私權疑慮,和廣告主可能在失去判斷受眾基準的情況下,Google在自家平台推出了使用「內容比對」為基準的投放功能,在此同時,Amazon也正逐漸威脅Google在搜尋引擎市場的地位。

2019/09/19 | TenMax ADTech Lab

【一週科技趨勢】Facebook推出「交友軟體」,隱私權疑慮隨之而來

過去的一個禮拜,臉書跨出了「熟識圈」,把目標對象從親朋好友轉為「陌生人」,但此同時,雖然加州提出的新版消費者隱私保障法案即將上路,卻只有8%的企業表示自己做好了準備。

2019/08/20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媒體報導六歲兒童善舉,是否需要父母雙方同意?

英國媒體報導一個蘇格蘭六歲小孩的慈善舉動時,遭到他已離異的爸爸抗議,表示未經他本人同意不能報導自家小孩的事情,最後法院如何判決呢?

2019/08/08 | 讀者投書

大學教室裝監視器算不算「侵犯隱私」?歐洲人權法院這麼說

合理隱私期待概念自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提出,並為我國所接受後,在判斷是否存有隱私侵害有其無可挑戰的權威。但從歐洲人權法院的觀點,這概念也許不是那麼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