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21 | TNL特稿

【2023高雄電影節】「導演焦點」潔西卡賀斯樂:冷酷地接受「人們終究不理解彼此」的女性形象

名導潔西卡賀斯樂的電影讓人聯想到露柯希亞馬泰所營造的「奇幻的」自然主義場景,其中卻可暗藏著侯麥或漢內克式的嘲諷和提問。今年高雄電影節選擇潔西卡賀斯樂作為「導演焦點」,這名女性影人,有何特別之處?

2023/09/21 | TNL特稿

【2023高雄電影節】《大師致敬:森田芳光》:細數經典名作,走在浪頭前端的電影工藝匠人

日本名導森田芳光如前輩市川崑,以具個人特色的影像風格,遊走各大片廠拍片。在節奏驟急的八○年代,求變求新;在傳統與新潮之間,摸索出新的道路——有時甚至走在時代浪頭的前端。今年高雄電影節選映7部森田作品,概括森田各時期的電影。

2023/09/20 | TNL特稿

【2023高雄電影節】「耽美主義」是什麼?——從影史經典《魂斷威尼斯》到國片《環南時候》

「耽美」除了是一種類型、是一種追求,也可以作為一種產業。從影史經典到剝削煽情,從長片到短片,從長劇到迷你劇,從紀錄片到實境秀,從歐洲到日本再到韓國以及泰國,今年高雄電影節「耽美主義」單元,戮力勾勒耽美王國多元繽紛且充滿潛在可能的精彩輪廓。

2022/11/09 | TNL 編輯

【2022高雄電影節】專訪策展人黃晧傑:從短片、VR等小眾類型另闢蹊徑,對比北影、金馬確實是夾縫求生存

在策展人黃皓傑與策展團隊的深耕之下,高雄電影節也逐漸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短片、VR作品的成績斐然,皆有目共睹。而今年,文化活動的南移是顯而易見的,燈會、金曲獎、文博會到設計展皆在高雄,在這波文化新南向的浪潮節點之下,深耕地方多年的雄影將扮演何種角色,又是如何看待串流、影集與影展自身的變化?

2022/10/10 | TNL特稿

【2022高雄電影節】瑪麗娜・艾爾・戈巴赫的烏克蘭故事,隨著戰火蔓延炙灼世人的記憶

近年出現不少烏克蘭佳片,戈巴赫認為這與解體後的新生代逐漸進入烏克蘭影壇有關。於她而言,她仍然記得幼時生活在蘇聯治下的回憶,但年輕的導演在自由的國度成長,其意識在烏克蘭文化、歐美價值觀之中養成,並參與了大量合拍片,每一步都將使得烏克蘭電影與其社會更加強韌。

2022/10/09 | TNL特稿

【2022高雄電影節】法斯賓達的多重宇宙:他的人生等同他的創作,用虛構故事反映圓滿苦痛的現實

有「德國之心」之稱的導演萊納韋納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逝世迄今已40週年,他的作品卻依然能在每次觀看得到新的體悟。2022高雄電影節帶領影迷沿影展主題「惡宇宙」,以人性中「純真VS邪惡」互生的全新視角,回顧法斯賓達經典佳作。

2022/10/08 | TNL特稿

【2022高雄電影節】「對我來說,1967年時電影已死」,全才影人菲利浦巴克如何享譽國際影壇?

菲利浦・巴克以電影和劇場美術設計領域的成就,享譽國際影壇,尤其和導演艾騰伊格言的長年合作,包括《意外的春天》、《赤裸真相》和《A級控訴》等片,共同打造出獨特的電影氣味。今年的高雄電影節,策劃「菲利浦巴克的物幻流影」觀摩單元,選映他於1984年到2010年代的9部短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