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集水區

集水區是收集水的自然流域或人為的集水設計、結構,計算集水區面積用於河谷、盆地、分水嶺在灌溉測算和洪災的防治方面,為不可忽視的要素。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1/11/17 | 精選轉載

避免虎豹潭憾事重演:認識「集水區」是野溪必備的生存之道

集水區沒下雨,不代表溪水就不會漲,連集水區都下雨,那還不快跑?在野外環境中與溪流相處時,必須先查看氣象,如果出門忘記查看預報,戲水現場也晴空萬里,只要溪水出現下面三種洪水徵兆也該迅速遠離,才能在戲水或過溪時趨吉避凶。

2021/06/06 | If Lin

【即時水情】豪大雨助水庫解渴,水庫每小時水量變化圖持續更新

鋒面發威,各地持續下雨,各區域水庫蓄水也持續進帳。本文即時更新每小時水庫水量變化,讓我們了解這波鋒面能讓水庫解渴多少。

2019/11/08 | GeogDaily地理眼

水生生態系殺手:全球「死區」的優養化與生態浩劫

「死區」議題牽涉大規模的生物死亡及對於商業漁業的強大威脅,像是瑞典一處峽灣就曾因此造成許多底棲生物死亡,其物種豐度與數量減少至中間深度水層的三分之一不到。而死區更開始有全球擴散的現象。

2019/02/26 | GeogDaily地理眼

小河川,大輸出:台灣山地集水區河川的碳輸出

「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大氣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間不斷交換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那麼河川在整個碳循環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腳色?小型的山地集水區又為何會引起國際科學家的關注?臺大地理系黃誌川老師的研究團隊對此進行了一系列長期的河川監測,以下是我們的重要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