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雕像

塑像是採用寫實或抽象形式的立體藝術品,如人物、動物等的立體像。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2/06/29 | 張雅粱

從神話「莫奶奶」和「昭阿努翁」,看湄公河泰寮兩岸的政治雕像與族群認同

這段歷史源起西元1826 年,當時的永珍(寮北境內)為暹羅藩屬,但永珍的地方首領昭阿努翁卻出兵攻打暹羅另一處屬地:呵叻(泰東北境內);過程中,莫奶奶帶著呵叻敢死隊,徒手反擊永珍軍隊,並將其擊退,後來莫奶奶受到泰皇室表揚,尊她為民族女英雄。

2020/08/27 | TNL 編輯

167年來首次,紐約中央公園的「女性雕像」不再來自童話故事

在中央公園167年的歷史中,已有約30座雕塑於此駐足,但過去的塑像都是白人男性,女性只有〈愛麗絲夢遊仙境〉以及〈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主角這種虛構人物才能進駐。

2020/06/08 | TNL 編輯

【圖輯】是偉人還是種族主義者?響應佛洛伊德之死,英國、美國多州推倒雕像

美國黑人佛洛伊德遭警方壓頸致死,引發美國多州、歐洲各國反種族歧視抗議,示威中,不少「偉人」雕像被群眾推倒。英國布里斯托就有示威者推倒了17世紀商人科爾斯頓的銅像,科爾斯頓既是慈善家,也曾是奴隸商人。

2019/09/28 | Louis Lo

【圖輯】中共建政70週年:「高品質」的國慶禮物,來自景德鎮的習主席雕像

今年正好是中共建政70週年,景德鎮陶瓷藝術家馮成仁表示,他目前大多數訂戶都是要買「高品質禮物」,而習近平雕像就是其中一種,會購買的人都是老闆,其中許多人是黨員。

2019/02/28 | 丁肇九

【圖表】金正日、海珊這些曾經的政治強人,他們的銅像現在怎麼了?

全世界的雕像不計其數,這些使用不同手段「團結維穩」的領導者在風光立起雕像之後,常也得面對「轉型」的呼聲。從印度的世界最高雕像、史達林和海珊的歷史畫面,以及金氏父子和前英國首相邱吉爾,這些雕像各有什麼故事,又面臨了怎麼樣的命運?

2019/01/09 | TIME

紀念碑之於南北戰爭──「消除」歷史,與拆除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我們生活周遭,多數紀念碑紀念的其實是南北戰爭落敗的一方。某些認為不該拆除紀念碑的民眾表示,這麼做無非是在「消除」歷史,「拆除」也容易讓人誤解成一次成功的社會或政治改革。

2019/01/04 | TIME

紀念碑之於南北戰爭──「消除」歷史,與拆除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我們生活周遭,多數紀念碑紀念的其實是南北戰爭落敗的一方。某些認為不該拆除紀念碑的民眾表示,這麼做無非是在「消除」歷史,「拆除」也容易讓人誤解成一次成功的社會或政治改革。

2018/04/24 | 精選書摘

《錯置臺北城》:後現代裝置藝術,還是「蔣中正紀念垃圾場」?

某種程度來說,整座紀念公園都暗地指出製造自己雕像的自戀之處。而若從「垃圾場」的角度看這座公園,它見證了大眾對這種自戀行為的棄絕。

2018/03/25 | Louis Lo

【圖輯】西班牙法雅節:燒雕像諷刺政客的中世紀傳統

整個法雅節的重頭戲,落在3月19日的深夜,這一天要放火把雕像燒光,延續中世紀以來的傳統。

2017/11/08 | 黑潮之聲

走下基座的藝術品:美國當代藝術與政治的交錯

對於盛行了大半個世紀的現代主義,前衛運動反對其理性、權威、規格化和其後形成的法西斯美學,主張去作者化、去主流化,注重多元和大眾經驗。其中的去作者化對於其後的後現代運動有著深遠的影響。

2017/10/07 | 眼底城事

公共空間的危機:由美國夏洛茲維市的右派恐怖攻擊談起

夏洛茲維市府的舉動並不是獨立事件。近年來美國南方各大城移除南軍將領雕像與紀念物的這一波行動,起源於2015年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敦(Charleston)教堂槍殺事件。當時有九位黑人被白人種族主義者槍殺,因而人們開始檢討:是否這些紀念碑雖然表面上無害,事實上卻助長強化了舊有的偏執?

2017/08/18 | 黎蝸藤

夏洛特鎮種族衝突事件後,美國政壇迅速形成兩個風暴

撇除一時的政爭,此事對美國的傷害更是長久。美國在兩個方面都再失去了道德上的高地:一是反種族主義,二是文化的寬容。更大的威脅是美國國內大規模種族衝突的陰影已經逐漸浮現。

2017/07/21 | Louis Lo

國會是人民的「家」:台灣每天上演「家暴」,歐美議場卻像美術館

各國國會建築大多是規模宏偉、金碧輝煌,不但是表達對民意的最高尊重,同時也對外代表國家的形象,尤其是最常被外界所見的「議事廳」,別具風格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