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

雙胞胎(英語:twins),又稱孿生、孿生兒、孿生子、孖生、雙生、雙生兒。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2/09/24 | TNL國際編譯

巴西女子產下雙胞胎「生父不同人」,醫師稱「複孕現象」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

巴西一名19歲女子日前產下一對雙胞胎,卻發現兩位孩子的生父並非同一位,起因於該女子在數個月和兩位男子於同一天先後發生關係,醫師解釋此為複孕現象,通常於貓、狗等其他動物中較常見,於人類的發生機率約為百萬分之一。

2022/09/13 | 劉亭妤

韓國全球生育率最低但雙胞胎比例最高,分析跟延後生育和輔助生育技術有關

韓國統計局與專家分析數據,南韓的雙胞胎母親平均年齡為34.8歲,比其他單胎母親年長1.5歲;35至39歲的母親雙胞胎出生率為8.1%,其他較年輕的年齡區間雙胞胎出生比例則是2%至4%。他們認為,雙胞胎的熱潮現象是婦女延後生育以及輔助生育技術服務使用程度增加的結果。

2022/09/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烏克蘭前線目擊無數死亡,俄羅斯姊妹揭軍人父親身心受創

她們的故事也指向一個更廣泛、對克里姆林宮而言不太愉快的問題:俄烏戰爭不僅對家庭造成嚴重損失,也撕裂了一些家庭。伊莉莎維塔認為,將有更多軍人帶著心理創傷回家。

2021/06/06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讀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原住民禁忌多,生出雙胞胎被視為詛咒降臨,必須殺掉

禁忌,不論是不是迷信,當它牢不可破,形成根深柢固的觀念,要打破禁忌,需要見識與膽識。畢竟深受傳統觀念禁錮而無自由思考,難以「成為真正的人」。

2020/03/20 | 港台電視31

零距離科學:基因序列不代表一切,真正影響身體機能的是「開關」

科學界曾經認為製作身體各部份和控制各種新陳代謝的元件,都編寫在人類基因圖譜中只佔2%的編碼區裡,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這些基因的序列並不代表一切,真正影響身體機能的是這些基因是「開」還是「關」。 

2019/04/26 | TIME

我們終於了解「在外太空待一年」對太空人產生的身體影響

最後結果好壞參半,在某些方面史考特的身體狀況比預期中還好,但其他方面則不盡人意。毋庸置疑的是,太空旅行帶給人類身體的負擔極大,在我們想開始前往月球或火星生活前,還有待學習及訓練。

2019/02/07 | 巷仔口社會學

子宮期未滿:多胞胎孕產管理的跨國旅程

從懷孕第24週進入加拿大醫療體系到第30週生產,短短六週,總共做了19次超音波,我和醫療人員相處的時間比我研究室的同仁還長,我的孕產過程高度醫療化,一直延續到雙胞胎的產後照護。

2018/12/10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星馬真的如「雙胞胎」?領海爭議成星國第4代領導團隊的考驗

這起領海爭議最近成為星馬媒體關注焦點。尤其,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甫宣布由財政部長王瑞杰出任第一助理祕書長、陳振聲出任第二助理祕書長,第4代領導團隊勢必要接連應對馬哈迪拋出的諸多議題。

2018/11/09 | 精選書摘

《雙生夢魘》小說選摘:鮮紅色雲彩在他的條紋囚服綻放,一路旅行到他寬闊的肩頭

「總有一天,」我告訴我的朋友,「殺戮將是不必要的。因為這場戰爭終將結束。」「妳是說這個世界?」「病人」皺眉問我。「不。這場戰爭,」我說。「戰爭會結束的。」

2018/11/09 | 精選書摘

《雙生夢魘》小說選摘:我想她知道我們畫的那所謂眼淚,就是子彈

看見艾瑪後,史塔莎在土裡畫了一顆子彈。我也畫了子彈,我畫得越來越快。艾瑪越接近我們,我們的子彈越來越多。

2018/07/24 | 周雪君

你的基因如何,你的教育水平也必如何?

科學家透過一個龐大的基因研究計劃,識別出超過1200個跟教育水平相關的基因差異,不過,團隊強調,分析技術未成熟,樣本亦不夠完善,不能用作分析個人或教育政策參考。

2017/12/02 | BabyHome

養雙胞胎的辛勞並不是單胞胎乘以二,而是更辛苦好幾倍!

說到雙胞胎,一般想到的是「應該都有心電感應吧?」、「很多東西可以共用,比較省錢吧?」、「生產照顧一次解決,真好!」、「一出生就能相互作伴,一定很相親相愛」之類的既定印象。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2017/11/14 | 精選書摘

生猛的演化心理學:漂亮夫婦更容易生女

人們對演化心理學爭議主要是兩點。第一,傳統社會科學認為人類是高級生命,是特殊的,人不是動物;而演化心理學認為人類跟動物沒什麼區別,「完全」平等。第二,傳統社會科學認為人的性格和思維模式主要是後天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而演化心理學認為所謂「人性」,主要是人這個物種長期進化遺傳自然選擇適應的結果,小孩一生下來他/她的「人性」就已經定好了。

2017/11/13 | 精選書摘

生猛的演化心理學:漂亮夫婦更容易生女兒這件事居然是真的

人們對演化心理學爭議主要是兩點。第一,傳統社會科學認為人類是高級生命,是特殊的,人不是動物;而演化心理學認為人類跟動物沒什麼區別,「完全」平等。第二,傳統社會科學認為人的性格和思維模式主要是後天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而演化心理學認為所謂「人性」,主要是人這個物種長期進化遺傳自然選擇適應的結果,小孩一生下來他/她的「人性」就已經定好了。

2017/10/03 | 精選書摘

當心理師媽媽遇上家裡兩對雙胞胎:媽媽心裡永遠的痛──寫功課

關關難過關關過,在鐵板前面,我學會不再只是踢它而弄痛自己和孩子,也嘗試帶著好奇的眼光去觀察與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