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雜誌

雜誌是一種定期發行的連續出版物,介於書籍和報紙之間,其中包含各種文章內容。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7/14 | 留德趣談

在德國看雜誌,是「老餅」興趣?

看雜誌絕非老套興趣,反而是學習德文寫作,了解及深入認識德國及世界的不二法門。較左派的可看《明鏡》,要是想看右傾內容,例如維護基督教地位、反對同性婚姻及多元成家者,就要看瑞士媒體,例如時事雜誌《世界一週》(Die Weltwoche)。

TNL+ 2023/06/06 | 鄭仲嵐

101年長征劃下句點:日本老牌雜誌《週刊朝日》停刊的喜與悲

前《Friday》編輯長元木昌彥在接受《朝日新聞》訪問時便稱「雖然是週刊但感覺是別的分類,說實話我沒有把《週刊朝日》當作對手看過」,但也稱不是看不起,而是在週刊誌業界殺得難分難解的時候,居然還有《週刊朝日》這種「清流派」存在,「不得不說算是週刊業界的奇蹟」。

2022/12/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澤倫斯基獲選《時代》雜誌2022年度風雲人物、伊朗女性獲選年度英雄;證嚴法師獲選BBC 2022百大女性

《時代》(Time)雜誌昨(7)日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以及「烏克蘭精神」評選為2022年年度風雲人物,以表彰該國在面對俄羅斯入侵時所展現的抵抗意志;爭取自由的伊朗女性獲選為「年度英雄」。而BBC則發布2022年全球最具啟發性與影響力的百大女性名單,台灣的證嚴法師入列。

2022/12/02 | 王祖鵬

《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5大子題開展,重返政治、文化、藝術的狂飆年代

台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從明(3)日展至明(2023)年2月26日,而北美館館長和本次策展人王俊傑強調:「重回台灣八〇,絕不僅僅是懷舊與回憶,而是從當代的角度回望歷史脈絡及其對我們的影響。特別是在那個混雜政治控制、求知若渴與實驗衝撞的創生年代。」

2022/06/02 | 梁敏萱

【圖表】疫情助攻電子書商機,營業額成長超過3成

受疫情影響,實體展覽與藝文活動停擺,電子書市場卻闖出佳績,銷售總額較前一年成長3成。透過圖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逐漸轉變中的台灣閱讀市場。

2021/08/04 |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專訪】《VERSE》雜誌創辦人張鐵志:成為更多文化烈焰的小火種,台灣的新時代精神正在成形

躬逢解嚴後想像力噴發的時代,學生時期張鐵志與同時代青年們,都在追尋與描繪台灣社會的未來樣貌。三十年過去,仍是進行式,兩年前張鐵志曾出版《想像力的革命:1960年代的烏托邦追尋》,其實他坦言並不知道台灣理想國度的具體樣貌,但始終懷抱社會將更平等,邁向更好的可能性。

2021/01/04 | 方格子vocus

如果我想籌辦一本地方誌,從初期構思到後期編輯該注意哪些細節?

雜誌編製其實已經是門顯學,但地方性刊物依然有其獨特之處,從前期定位、團隊建置、後期規劃、發行製作等,其實有許多過來人的經驗可以參考。

2020/07/04 | 讀者投書

我覺得色情片就像葷食,你必須承擔自己是邪惡產業下的幫兇

「我覺得色情片就像葷食,你喜歡就看,但你必須承擔自己是邪惡產業下的幫兇。」「每一個人大概都有自己傷害地球的那一面吧?」「我目前能夠為這個世界做的事情,就是不再將新的生命帶來這個星球。」

2019/11/17 | 精選轉載

紙媒已死?也許「雜誌」只是還沒變成未來該有的樣子

「雜誌」作為定期發行的出版物,在社群網路興起前的時代,是個相當重要的內容載體。隨著網路發達,內容製作、傳播的門檻快速下降,讓雜誌不再有過去的影響力。在此情形中,卻有許多品牌擬定了自製品牌雜誌、品牌期刊的策略,準備翻轉「雜誌」。

2019/04/29 | 眼底城事

紙本刊物強勢回歸?台灣地方誌的現況與挑戰

地方誌為何在近年興起?它跟社區報有什麼差別?地方誌是出版產業的一環嗎?它能靠什麼商業模式養活工作者?實體刊物在網路時代下還有生存的空間嗎?新竹的《貢丸湯》雜誌主編將在本文一一討論。

2018/10/07 | 游家權

專訪影山裕樹:日本地方刊物與「地方創生」的關係是什麼?

日本地方刊物的功能與價值是什麼、有哪些新型態的嘗試?而遠離媒體資源中心的地方刊物,該如何生存?地方刊物與「地方創生」的關係又是什麼?在《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作者專訪與書籍中,影山裕樹提出了他的深刻觀察。

2018/07/21 | 精選書摘

都築響一《圈外編輯》:編輯的工作性質完全只是「指揮交通」的一種

不管怎麼說,動手做的人就是騎馬打仗中的大將,而自己是下面的馬。要是忘記這點,就會發生丟臉的誤會,而且遲早會在名片上放「超級編輯」這種頭銜。

2018/07/21 | 精選書摘

都築響一《圈外編輯》:因為「專家的怠慢」,我這個圈外人才要跳進圈內

饒舌歌手當中有不少人少年時代行為相當偏差。有些人不只是壞壞的而已,而是相當程度的惡霸。我不是為了好玩硬問他們,而是想探究他們的語言從何而生。

2017/10/30 | 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散步,翻閱城市的樂趣

如果說領會作者深思熟慮後的邏輯脈絡,是看書的意義,那閱覽路上無法複製、安排的生活感,就是散步的寓意。

2017/10/06 | 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紙本雜誌之必要

當世界漸漸走向數位烏托邦,整體局勢看似對紙本雜誌越來越不利;但其實,它潛藏的能量,依然比你想得還要龐大。

2017/09/20 | 精選書摘

《全日本最小書店URARA》:「再販制度」保護書籍統一售價,但也出現了廢止的聲音

其實,滿多日本出版業人士已經在嘗試不同於以往的流通方法。有些出版社不透過經銷商直接與書店做生意;也有出版社要求買斷部分書籍換取批發價的降低。從業界整體來看,雖然看起來只是少部分的變動,但確實有一股新的趨勢正在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