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2/22 | 讀者投書

零撲殺政策上路滿六週年之際,勿讓「重啟撲殺」大開動保倒車

在我們邁向「零流浪動物」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陣痛期,而陣痛期的大小與長度,端視流浪動物數量是否能有效控制,只有從源頭管理,即搭配寵物登記、繁殖買賣管理、TNVR、嚴查棄養、落實生命教育等多元手段,才能真正達到治本的目的。

2021/08/24 | 環境資訊中心

農委會推估全國遊蕩犬超過15萬隻、無顯著增加,學者建議別太早下定論

2020年全台嚴重乾旱,野外食物減少,又遇上COVID-19疫情爆發,遊客與餵養人士活動減少,也影響遊蕩犬的食物來源,可能造成族群數量波動。單看去年的調查數據,不一定就是人為管理的結果。

2018/02/05 | TNL 編輯

「十二夜」終結滿週年後,收容所動物處境如何了?

零撲殺政策上路將滿週年,動督盟公布的數據顯示,對比過去表現,公立收容所動物死亡率及情況都下降。

2017/12/30 | 李修慧

和「毛小孩」成為真正的一家人,「寵物登記」跟著主人的戶籍走

照道理來說,有了寵物登記系統,收容所收到流浪貓狗,掃描晶片後到立刻就可以聯繫飼主,整套系統原始的理想應該是這樣。可是,不管是寵物轉移、飼主換電話,過去的寵物登記系統,後面這段完全沒做到。

2017/03/27 | TNL 編輯

「領養代替購買」不只是口號:台東這間收容所的狗狗大家「搶著要」

資源相對少的台東,認養率高達98%。他們做到傳遞知識,認養前結紮,甚至提供教導寵物互動的情境教育,提高認養率。 對於認養,國外如何做?

2017/03/21 | 讀者投書

零撲殺上路後,以動保之名「抵死反對結紮」是為了什麼?

眼前唯一理性可行的選項就是透過立法,將「慈悲有效」的全面結紮作法給制度化,積極將政府動保資源投入流浪狗的大規模絕育,使結紮速度早日追過流浪狗繁殖速度。

2017/02/22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七):校園犬、陪伴犬、監獄犬……多元送養仍待開發

2013年後,全國公立收容所每年的送養隻數皆可達五萬隻左右。不過有意願也有能力養狗的家庭總有漸趨飽和的一天,在零撲殺政策正式上路後,需要更多元的出養管道,減少狗狗待在收容所內的時間。

2017/02/20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五):「到職半年就最資深」,收容所人力短缺難解

公立收容所面對低薪、工時長、工作強度高等「內憂」,其實和許多民間團體相同,都是靠著熱情支撐,但卻又多了一項「外患」。

2017/02/19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四):收容動物是否已達上限?不能只看「在養量」

雖然不是全部的收容所都已經達收容上限,但其實,有很多動物還沒有真正被領養,而是有合作的店家、動物醫院作為「認養站」分散收容量。

2017/02/17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三):擋「不擬續養」,多縣市加設規費門檻

在公立收容所與不負責任飼主「鬥智」的同時,愛護動物的民眾也應理解,收費並非表示認同,而是在收容所設立的原罪之下,對飼主課徵最後一份責任。

2017/02/16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二):「假拾獲真棄養」,收容所難以招架

所有動物入所原因中,「拾獲送交」的數量最難以控制,在寵物登記落實率低的地區,更是有許多民眾以拾獲之名、行棄養之實。

2017/02/15 | 台灣動物新聞網

無期徒刑的解方(一):零撲殺上路,收容所「總量管制」行得通嗎?

關說、施壓要求動保機關放水的狀況頻頻出現,江建忠說,若是總量管制能夠好好實行,收容所的動物福利不會有問題,但不論有沒有這項行政指導,他們最擔心的向來是民代施壓。

2017/01/16 | 台灣動物新聞網

農委會提「安樂死七項建議」,真能規範收容所胡亂執行人道處理?

這幾項建議,實務上很難真的規範到不良的收容所。舉例而言,去年不斷被檢舉的屏科大收容所,撲殺了六成以上的收容動物,但卻對外宣稱皆是老病殘及兇猛犬隻,「基於動物福利」不得已才對動物執行安樂死。

2016/11/30 | 台灣動物新聞網

零撲殺倒數三個月,全台公立收容所大調查:澎湖、屏東糟透了!

澎湖和屏東的共同問題除了封閉、不接受外界意見外,還有「多年來決策權都掌握於同一人身上」,TSPCA質疑,澎湖縣長陳光復為何放任家畜疾病防治所所長胡作非為?屏科大若是管理不當,屏東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為何不介入?

2016/11/28 | 台灣動物新聞網

明年2月4日之後,「零撲殺」考驗台灣社會對流浪狗的接受程度

對於明年零撲殺,民眾也要先能接受符合例外條款而進行的安樂死,才不會又淪為為了美化數字而罔顧動物福利,而符合例外條款的標準為何?農委會應該有更細緻的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