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電費率審議會決議不調整電價,景氣回溫百貨餐飲取消凍漲,工商界:合理可接受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昨天決議不調整電價,但考量內需回溫,百貨、電影院、健身房、餐飲等高壓用戶,將取消凍漲並補漲15%,計880戶受影響;但因金屬加工、紡織及自行車等產業仍疲弱,維持減半調幅。

TNL+ 2023/09/10 | TNL國際編譯

德國政府推新法案改用「熱泵」供暖,可降低碳排為何引發高度爭議?

為考量能源價格攀升及全球暖化腳步加速等現象,由德國總理蕭茲領導的三黨聯合政府,規劃推出《建築能源法案》。希望能藉此讓德國民眾拋棄原本使用的天然氣或燃煤式供暖系統,改用「熱泵」(heat pump)等裝置,期待能對環境更友善,且能更快達到降低碳排等目標。

2023/07/2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大風險中心民調:83%民眾願意漲電價,減少未來氣候災害損失;林伯豐:電價應反映台電成本

現行的電價是每度電新台幣2.6元,以年齡層區分,根據資料,願意支付每度電「3.0元至3.5元」的族群以21歲至30歲的比例占4成最高;願意支付「2.7元至2.9元」以50歲以上的民眾最多。林木興說,可以推論年長者雖有意願但不積極。

TNL+ 2023/06/03 | TNL國際編譯

歐洲各國能源短缺,芬蘭竟然「能源過剩」電價跌破零元,供應商設法減少生產

面臨俄烏戰爭所導致的能源危機,芬蘭從去年開始推動節約能源行動,加上今年春季的融水充足而造成能源生產過剩,現貨電價跌至零元以下,國內能源供應商正設法放緩生產以免蒙受損失。

2023/05/15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解析台灣通膨五大迷思:為何CPI與民眾感受度差異很大?

民生物價飆漲,然而台灣通膨卻可以逆勢持平在2~3%左右,最新台灣4月CPI也僅維持在與前值相同的2.35%,難道台灣的通膨數據也是包著糖衣的謊言?還是民眾其實並未搞懂CPI編製邏輯與實際涵義?本文為您解析台灣通膨的五大迷思。

2023/02/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電兩年恐虧逾5000億,政府多管齊下挹注穩經營,3月審議電價是否調漲

去年俄烏戰爭開打,國際能源價格大漲,台電虧損高達2675億元,今年預計再虧2785億元,至年底恐累虧逾5400億元。為避免虧損雪球越滾過大,政府多管齊下救援台電,包含經濟部將增資1500億元,台電預計3月取得資金挹注,進而墊高資本額,拉開資不抵債的距離。

2023/0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利空出盡?專家:4大關鍵指標估今年房市仍冷風陣陣,央行將繼續支持升息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有打炒房殺手鐧之稱的平均地權條例三讀通過,信心指標卻回升,可能因政策不溯及既往,被認為打炒房效果有限;如果接下來兩三個月指標維持同樣趨勢,意味市場解讀「利空出盡」,必須密切關注。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則從經濟成長率下修、實質薪資衰退、資金水位下降等總體經濟數據及利率等4大指標分析,認為房市降溫趨勢不變,今年住宅市場續呈「價縮量緩跌」的格局。吳大任也說,當前CPI計算方式明顯低估居住成本,且沒辦法反映自購住宅後,沉重的房貸負擔對家庭消費的影響。

2023/01/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核反應爐復工不再缺電,得力於暖冬與離岸風電,重回電力淨出口國之列

《世界報》寫道,在2023年開始的11天內,法國再次成為電力淨出口國,特別是銷往義大利、瑞士與英國。回想去年夏天起,歐洲開始面臨能源危機,法國也因各種因素深陷風險。導致入秋後,尤其是12月中寒流來襲時,法國必須從鄰國購買約15TWh的大量電力,也是法國40年來,首度由電力出口國淪為進口國。

TNL+ 2023/01/12 | TNL國際編譯

電費、糧價飆漲,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長棍麵包」太貴面臨出爐危機

36歲的法國麵包店業主佩杜塞爾 (Baker Julien Pedussel)提及,他可能需要將原本售價為1歐元的長棍麵包,調高至每條3或4歐元,才能抵銷天價般的電費、維持麵包店原有的收益。然而佩杜塞爾也深知,若真的將長棍麵包漲至3歐元以上,勢必會造成顧客的流失。

2022/12/0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烏戰爭與通膨加劇能源危機,但本土經濟長年積病也讓英國政府難以徹底「甩鍋」

長遠來看,俄烏戰爭雖帶來挑戰,卻也提供英國發展能源安全及產業和技術提升重要契機。與其大撒幣補貼民眾的能源帳單、電費凍漲、為是否徵收能源業者暴利稅吵翻天,藉此機會強化國家的能源自主與供應鏈安全,順勢振興國內經濟,或許才是長久之道。

TNL+ 2022/09/18 | 劉威良

在電價翻了三倍的德國,連煮杯咖啡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阻斷天然氣供給,目的就是漫天要價,藉此操控全球天然氣價格於一手,這對俄國總統普亭來說太容易了,而德國卻只有挨打的宿命。

TNL+ 2022/09/09 | 讀者太太Mrs Reader

「溫」與「飽」二選一:英國電費比去年貴一倍,新首相特拉斯祭出「政府補助凍漲」會有效嗎?

英國的能源費節節調漲,到今年10月的漲幅甚至可能高達80%,面對龐大的民生問題壓力,特拉斯推出「凍漲能源費」的宣言,說不管能源公司如何調漲費用,政府會掏出一兆英鎊去盡量控制能源費的漲幅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但這樣的做法真的HOLD得住嗎?

2022/07/14 | 財訊

民生用電凍漲恐難撐過Q4,三條線索顯示下一次可能就會漲到你家

4年沒調的電價,終究在國際趨勢下調漲了;然而這次為了降低衝擊,繼續凍漲的民生電價,到第4季還撐得住嗎?

2022/07/06 | 《思想坦克》

詹順貴:早該被淘汰的企業巨嬰,竟還有臉以出走要脅反對調漲電價?

調漲用大戶的電價,不僅是全球大勢所趨,更具有高度正當性。原因自然是過去政府長期對工業用電有明顯不公平的過度補貼,加上尤其俄侵烏戰爭導致化石燃料大幅上漲,如果不調漲用電大戶電價,將會讓人民產生更嚴重的多重被剝奪感。

2022/07/06 | Taiwan Business TOPICS Magazine

美國商會:從政治考量到能源轉型,台灣的低電價背後需付出龐大代價

能源轉型不僅需要改變消費方式,還需要產業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某些背景下,價格不過是影響個人決策的因素之一。許多專家認為,台灣的用電者必須正視其真實價格。

2022/06/30 | 黃皓筠

7月新制上路:電價調漲、國旅補助、租金補貼、自備環保杯享優惠⋯⋯多項重點措施一次看

7月防疫新政策包含第三輪快篩實名制、0到6歲幼兒領取第二輪免費5劑快篩;生活消費則有國內旅遊補助、用電大戶電價調漲、攜帶環保杯享折價優惠、擴大租金補貼等。

2022/06/27 | 莊貿捷

經濟部公布電價費率:住宅每月千度以下凍漲、用電大戶調漲15%,產業界看法不一

針對用電大戶調漲電價平均達到8.4%,同時考量民生物價穩定性,住宅1000度以下、小商店及低壓用電、高壓以上6類產業及高中以下學校不調整。產業界態度不一,盼能有相關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