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的民調中,發現民眾對電動機車購買與政策意向有五大重點:其中發現購車補助仍是最直接有效的政策方針,特別是對於3年內會購買機車的族群以及年輕族群來說,尤其重要。
除了積極建設生產電動車相關的設施,《路透社》報導也指出,印尼目標到2024年時,至少能銷售出120萬輛電動機車和35000輛電動汽車。因此,印尼計劃自明年開始對電動機車銷售進行補貼。
推動大眾運輸電動化,確實是交通低碳轉型的其中一項路徑,但比起公共運具,許多台灣人更傾向選擇私人運具,交通部應該更善用電動機車角色,讓電動機車成為台灣交通運輸部門減碳的要角,
臺灣電動機車在過去繳出領先全球的亮眼成績單,而六都作為領頭羊, 所制訂的電動運具發展目標,應該超越國發會訂定的目標,使六都成為運具電動化的「資優城市」。
比較六都已公開的淨零路徑及相關自治條例內容與整理,除了讓關注運具電動化及淨零排放的讀者能輕鬆了解,也盼望六都地方政府可以相互參考,以良性競爭方式,提出更好的淨零對策及運具電動化的執行政策。
國發會2022年3月30日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在其中,運輸部門的轉型被歸類為產業轉型的一環,在世界地球日的四月,正是中央部會與六都首長參選人,將電動機車成長規劃納入政見,一齊打造零碳生活的最佳時機。
從跨國的技術與市場開發,到電動機車的商業模式擴展,台灣電動機車的產業發展潛力究竟有多大?打造友善電動機車產業鏈的發展環境,政府又可以做些什麼?
環保署於12月30日預告,明(2022)年起淘汰2007年6月底出廠老舊機車可獲新台幣2000元補助,若再換購電動機車可獲減碳憑證至少可抵1000元,加上報廢回收車體300元,總計可獲得3300元補助。
綜合全球的發展趨勢以及台灣的價格趨勢,市場上盛傳已久的「油電車價格黃金交叉」越來越有機會在近幾年發生並成真,與此同時,燃油運具的未來卻越來越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