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

電動車一般是指以電能驅動的車輛(存在例外),屬於陸上的電動載具,也可以指:

電動汽車:使用電能作為動力源,三輪或四輪以上的自動車輛。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5 | 莊貿捷

避免關鍵礦物集中少數國家,國際能源總署年底將設鋰鎳鈷進口指引

面對中國亟欲掌握關鍵礦物,美國方面也打算擴大在東南亞、非洲的影響力,並且針對採購機構進行調整,預計先和印尼、菲律賓等國進行磋商。

2023/06/02 | 莊貿捷

沙烏地拿歐美補助發展「鋰產業鏈」抗衡中國,並攜手鴻海發展國家電動車品牌Ceer

中國以外的鋰電池產業正在成形,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主席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 bin Abdulaziz)日前強調,沙烏地阿拉伯不僅要打造一個新的汽車品牌Ceer,並且吸引國際和在地投資。

2023/06/01 | 莊貿捷

鴻海攜手國巨成立IC設計子公司,加速車用半導體布局;鴻華先進申請台灣創新板上市

鴻海表示,IC產品、SiC等已密集進入車廠、供應鏈客戶設計導入design-in階段,尤其電動車車身控制、車用充電、輔助駕駛等車用次系統所需的IC與參考設計方案均取得明顯進展。

2023/05/30 | 莊貿捷

全球稀土產業局勢翻轉,中國關鍵金屬對外依存度超過9成,且來源高度集中

近年來,中國掌握稀土資源的危機感,已經讓以美國為首的陣營,開始以「地緣政治」為核心的合作方式,開始分散稀土供應鏈風險,並且試圖壓抑中國在稀土上的話語權。

2023/05/30 | 莊貿捷

聯發科與輝達強強聯手發展電動車「智慧座艙」,要將小晶片技術發揮到極致

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I與加速運算正推動整個汽車產業的變革。聯發科領先業界的系統單晶片與NVIDIA GPU及AI軟體技術的強強組合,進一步提升汽車的安全性,並提供嶄新的連網服務。

2023/05/2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中國高風險戰略抗衡西方,大灑幣控制全球1/3鋰礦產能

分析師表示,開發中國家一般傾向於與那些通常也涉足加工、提煉或電池製造業務的中國公司合作,這些公司最關注的是確保穩定的原材料供應,而不是僅以低成本開採並以高價出售。這意味著此類中國公司可以讓握有礦產資源的東道國擁有穩定收入來源。

2023/05/24 | Abby Huang

全球最大鋰生產國澳洲重塑鋰礦業獲美國支持,挑戰中國加工鋰礦的巨大優勢

全球約53%的鋰供應量由澳洲開採,而且這些礦產幾乎全部銷往中國,提煉加工為電動車、手機電池的材料。不過澳洲資源部長金恩上月表示,關鍵礦產行業「集中」在中國導致了供應鏈的「脆弱、易變和不可靠性」,澳洲正在重塑鋰礦業,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2023/05/22 | 莊貿捷

美國補貼推升韓國電池業者訂單暴增,分析師:台灣在氫能電解槽或可發揮影響

分析師強調,電解製氫現階段仍非台灣氫能產業發展首要之務,卻是國際上在發展綠氫投入的重點領域,台灣業者可思考的機會點為電解槽的關鍵零組件或系統整合(SI)角色。

2023/05/18 | 莊貿捷

傳特斯拉將在印度設廠,「犧牲利潤、衝高出貨」用更多數據發展「完全自動駕駛」

馬斯克(Elon Musk)的目標並不是成為汽車領導者,而是要讓特斯拉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他日前強調目前公司已經佔到了產業上的優勢,而外界預期印度市場將成為下一個重要戰略要地。

2023/05/18 | 莊貿捷

傳特斯拉將在印度設廠,「犧牲利潤、衝高出貨」用更多數據發展「完全自動駕駛」

馬斯克(Elon Musk)的目標並不是成為汽車領導者,而是要讓特斯拉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他日前強調目前公司已經佔到了產業上的優勢,而外界預期印度市場將成為下一個重要戰略要地。

2023/05/17 | 莊貿捷

特斯拉股東會:馬斯克預告2款全新車型,並示警全球經濟衰退恐影響出貨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提到了特斯拉未來面臨的問題。他指出,全球經濟環境將對特斯拉產生影響,無法避免地受到市場波動影響,甚至公司將面臨著一些「挑戰」。

2023/05/17 | 綠學院

平均每2.44台電動車搭配一支充電樁,中國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

根據資料,截至2022年10月,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約1149萬輛,充電基礎設施累計約471萬台,平均每2.44台電動車搭配一支充電樁。蓋充電站這麼難,還要虛實整合,中國大陸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的?

2023/05/16 | 莊貿捷

馬克宏成功招商台灣、中國電池業者,積極拉攏特斯拉設廠,擴大「法國電池谷」影響力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宣示法國造綠色能源的決心。先後和兩岸電池業者建立合作,並與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進行會晤。

2023/05/12 | 莊貿捷

鴻海Q1認列夏普投資損失173億元,《日經亞洲》:鴻海積極發展電動車,似乎已無心經營面板

鴻海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發布重大訊息回應夏普大幅虧損一事。鴻海指出,基於維護鴻海股東權益,鴻海已經以大股東身分,正式行文夏普,要求夏普提出重大虧損說明,及因應改善方案。如果有必要,會要求調整管理團隊,來改善夏普的營運。

2023/05/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輝能獨步全球量產固態鋰電池,馬克宏力邀布局法國電動車供應鏈

台灣固態鋰電池公司——輝能科技傳出將在法國投資52億歐元建廠,預計2026年開始營運。經濟部表示,法國為歐盟第一大電動車生產國,輝能若到法國建廠,可就近滿足客戶需求,預估每年可為高達75萬輛車供應電池。

2023/05/1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法國打造「歐洲電池谷」,全球固態鋰電池龍頭、台灣輝能超級工廠進駐投資1758億元

台灣輝能科技青睞,其電池超級工廠將進駐逐漸成型的「歐洲電池谷」,而作為目前全球唯一成功量產固態鋰電池公司,輝能的設廠將成為推動法國電動車等產業的生力軍。

2023/05/08 | 莊貿捷

中國電池材料大廠璞泰來落地瑞典避碳關稅,中企已囊括全球負極材料過半市占率

全球電動車市場正在蓬勃發展,而其動力電池中的關鍵負極材料市場也跟著水漲船高,為了搶佔市場,中國電池負極及石墨化材料大廠璞泰來(Putailai)落地瑞典,將合作歐洲電池業者瑞典Northvolt,市場預料未來中國等供應鏈落地歐洲將加速。

2023/05/04 | 《思想坦克》

尹錫悅汲汲營營想藉《華盛頓宣言》對國內「邀功」,美韓經濟摩擦的考驗卻才要開始

汽車與半導體這兩個支撐南韓經濟的命脈,先後因為美國具濃厚保護色彩的法案,而陷入危機。兩大法案對南韓造成的衝擊,連月來都沒能得出理想的緩解方案,已讓韓廠寢食難安,這回尹總統訪美行亦無實質成果,讓他們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