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5/17 | 綠學院

平均每2.44台電動車搭配一支充電樁,中國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

根據資料,截至2022年10月,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約1149萬輛,充電基礎設施累計約471萬台,平均每2.44台電動車搭配一支充電樁。蓋充電站這麼難,還要虛實整合,中國大陸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的?

2022/09/15 | TNL 編輯

台電投入5645億元推10年電網強韌計畫:「在地發電、就近使用」,杜絕大規模停電再發生

台電說明,減少電力傳輸距離是降低電網風險最佳解方,因而台電規劃由燃氣機組及再生能源等電源就近直供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等用電中心,而不再需要全數經過南北幹線輸送電力,可減少電網負擔、降低電力耗損,如此可把既有電力幹線留給民生需求,提升大眾民生用電品質。

2022/09/15 | TNL 編輯

台電投入5645億元推10年電網強韌計畫:「在地發電、就近使用」,杜絕大規模停電再發生

台電說明,減少電力傳輸距離是降低電網風險最佳解方,因而台電規劃由燃氣機組及再生能源等電源就近直供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等用電中心,而不再需要全數經過南北幹線輸送電力,可減少電網負擔、降低電力耗損,如此可把既有電力幹線留給民生需求,提升大眾民生用電品質。

2022/09/06 | TNL 編輯

戰爭和氣候雙重影響,德國「2022非核家園」確定破局、2核電廠延長待命到2023年4月

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宣布德國逐步廢核的計畫,預計在今年底達成德國「非核家園」的目標;不過在今年夏天,隨著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銳減、歐洲能源供應出現危機,德國核電又重新成為討論焦點。

2022/08/08 | 莊貿捷

台積電先進製程2奈米廠2025年量產,台電砸148億穩定電力供給

但是近日台灣屢傳停電、跳電還是電網問題,台電在今年啟動4項計畫投入下心台幣785億元,其中針對台積電2奈米廠的用電需求匡列達148億元,興建寶山超高壓變電所,台積電亦逐步強化不斷電系統(UPS)因應未來各種變數。

2022/07/21 | 綠學院

如果把「儲能」當成買保險,你有選對保單嗎?

不管你是什麼動機買儲能保單,儲能投資同樣需要ESG的全局思維,否則你就會跟文章一開始說的那位深諳人情世故的創業家一樣:看似很賺錢,卻沒有理解根本問題。

2022/03/15 | 《思想坦克》

全台大停電一再發生,提升「韌性」的前瞻性能源政策刻不容緩

從台灣一再出現停電的事件來看,政府當然需要對內究責,但檢討「國家整體用電」情形,以及提升全台能源基礎設施的「韌性」,相當重要,而這有賴於「前瞻性治理」的「能源政策思維」。

2022/03/08 | TNL 編輯

【303大停電】經濟部長王美花獲留任,蘇貞昌:限6個月找出缺電問題才是負責任

2016年至今,蔡政府執政任內發生過5次大停電事故,其中4次發生在經濟部長王美花任內,在野黨亦要求其下台以示負責,但行政院長蘇貞昌今(8)日表示在去年這個時候,全台碰到百年大旱,王美花帶領團隊度過危機。因此責成她督導強化電網韌性建設的計畫,才是負責表現。

2022/01/11 | Abby Huang

用LINE就可以秒查電費、設定預算超支通知,NextDrive開放1萬名用戶體驗「能源黑科技」

過去2個月才收到一次電費,NextDrive推出的服務,讓民眾隨時知道自己電費有沒有超支,還可以自行設通知,當電費超支時系統就會主動通知你。

2021/12/24 | 綠學院

沒有能源業,就沒有產業:2021年比元宇宙還重要的五大暗趨勢

真實世界的複雜問題正是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這才是科技人最應該下功夫的地方,而理解2021年五大暗趨勢是重要的基本功,因為這些驅動力正暗潮洶湧地推動主流產業板塊漂移,如果沒有安裝全局思維的軟體,你可能還以為只是一座火山爆發。

2021/11/18 | 環境資訊中心

「藏電於民」的時代來臨: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籌備多年終於上線,「備用容量市場」明年啟動

隨著電力交易平台的誕生,可擺脫既有以大型發電機組供電為主的思維,將原本民間的電力資源引入,穩定電力系統的同時,也可獲得收益,商機粗估上看百億規模。

2021/09/10 | 綠學院

風險無所不在,購買儲能系統前應詳閱電池爆炸說明書(下)

儲能系統安全是一整套從電池製程、設計、安裝建置到營運等一連串的系統問題,當某一環節異常,皆有可能發生重大事故。,因此除了初期的採購費用,後續的維護營運費用亦是一筆千萬不能省的重要開銷。

2021/08/17 | 莊貿捷

印度推1.3兆美元大基建計畫,擴大再生能源使用,目標2030淨零碳排

8月16印度總理莫迪宣布,推出規模100兆盧比(1.35兆美元)的國家基礎建設計畫,以創造就業並提振經濟成長,且為了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將進一步擴大使用更乾淨的能源,太陽能產業則成為矚目焦點。

2021/05/19 | 綠學院

台灣電價全球第二低,護國神山哪有這麼神,不過是台電在撐而已

如果只想要便宜的電價,就應該做好準備建置混合型微電網來確保自我供電穩定與安全,不然期望513大停電是單一個案,就如同期望靠著開刀切除腫瘤身體就會回到過去的健康狀態,好傻好天真。

2021/05/18 | 莊貿捷

一周內兩次大停電,電力吃緊可能跟「經濟成長率」大幅上修有關?

出口暢旺台股上萬七,一則喜一則憂,經濟大幅成長是兩面刃,若電力基礎建設未見完善,可能抑制台灣的產業發展;經濟成長太快,卻又可能使得能源短缺。

2021/05/18 | 讀者投書

513大停電的啟示:我們需要更健康的電網,否則有再多電也是枉然

513停電的下午2點37分,太陽能和核能發電的占比相差無幾,如之前的德州一樣,如果不加強電網的體質,只一昧把再生能源拉出來當戰犯,並不會使我們避免下一次,又因人為失誤造成的大停電。

2021/05/14 | Abby Huang

513停電事故原因出爐,賠償金額4.7億超過「815大停電」

513停電初步調查結果為台電工作人員失誤,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昨(13)日已自請處分,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究責會等到調查報告完成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