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05/07 | 女子@清邁

《南國啟示錄:清邁篇》:清邁是座「幸福之城」,但記錄片並未套上百分百的「幸福」濾鏡

片中訪問的多是為傳承投入心力的發起者,他們的起心動念絕對令人感動。但曾經在某回活動中和一位經常參與傳統儀式籌備的年輕人說到,總覺得清邁人對於自己的傳統(藍納)文化有種驕傲和用心守護,他遲疑了一下,笑說也不全然是這樣,世代差異依舊存在。

2021/02/23 | 長河

共產黨「管天管地管人民」,政府權力延伸到自然,霧霾都成了政治

白日的藍天白雲和新鮮空氣,以及夜晚的繁星密佈,只是最基本的日常,應該是上帝給世界的恩賜,這一切在成都市以及中國大部分城市都成了奢侈,在共產黨「管天管地管人民」的統治之下,政府權力延伸到自然,自然環境都成了政治。

2020/12/16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曼谷面臨嚴重空汙,居民困擾:「當我咳嗽時,人們就懷疑我感染武漢肺炎」

對於曼谷多日的霾害,總理帕拉育已指示政府機關執行有效的對策打擊空汙,也鼓勵人使用大眾運輸工具。造成PM2.5危機的原因眾多,帕拉育稱是因為農民缺乏適合的設備處理廢棄物,而選擇焚燒。

2020/10/01 | 女子@清邁

【清邁市民出任務】他們透過在地料理和捐贈行動,幫助受霧霾影響的清邁居民

時間回推到六、七年前剛住到清邁時,在涼季末正要迎向霧霾季前,泰文班上已居住一年以上的英國人問我霧霾季打算去哪,我說,在清邁吧,對方給了一個「你試試就知道」的表情。

2020/08/04 | 女子@清邁

「清邁藝術文化中心」建築慶百年:除了肩負傳遞傳統藝文的工作,更要參與公眾議題

館長สุวารี วงค์กองแก้ว女士認為,文化中心未來應該要與市民有更緊密的連結,不只是來使用場館,透過場館展覽來認識清邁而已,要兼備為市民重要的交流中心。

2020/04/07 | 女子@清邁

新冠肺炎疫情緊繃,泰國清邁還有霧霾季和火燒山要記上一筆

專訪以素帖山火場事件為開場,ชัชวาลย์ ทองดีเลิศ 表示,當天根據根據衛星圖,清邁總計有398處燃點,且都在國家森林保護區。他認為今年是居民與官方一場林地保衛與森林保護區之爭,也是問題根本之戰

2019/11/09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中國空污世界排名第12,猜猜前三是誰?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平均一年因為室外空汙而死亡的人數高達420萬,而造成高死亡率的主因就是近10年來明顯增加的PM2.5細懸浮微粒,目前南亞為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本集的國際大風吹要帶大家了解,空污的成因除了工業污染之外,農業的開發也會對空氣造成嚴重的危害。

2019/08/18 | 精選書摘

《你的幸福不是這個指數》:中國絕不低頭,低頭就會讓GDP下降

在我們嘲笑中國人挖洞、又填洞,然後稱它為經濟活動前,我們應該承認,在西方我們也無法免於這種統計的伎倆。我最喜歡的例子是把黃金從地底挖出來,然後儲存在銀行。

2019/06/25 | 精選書摘

《能源,迫在眉睫的抉擇》:全世界空氣若能變乾淨,要感謝這位固執的荷蘭人

「他引進了一個全新的空氣汙染概念,」 貝克曼總結說,「帶來了獲取乾淨空氣方法的革命。他找到並且勇敢地說出空氣汙染的主因:汽車、煉油廠、發電廠與鋼鐵廠。」

2019/04/15 | 鍾喬

PM2.5下的「里山相遇」:差事劇團vs.油甘子劇團之身體對話(上)

「里山相遇」這項表演計畫,從里山的想像出發,回到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里山精神倡議。核心精神恰在於:如何以藝術復甦備受碳化威脅的世界環境與生態。台灣「差事劇團」與泰國「油甘子劇團」以「里山相遇」(Satoyama Encounter)為名,在清邁展開劇場對話。

2019/03/18 | 讀者投書

【離鄉工作徵稿】北京不是我的家,但我只能吞下無力感在外地討生活

北京相距台灣一千七百多公里,飛行時間三個多小時,但真不知道台灣還需要多久才能振作,才能脫胎換骨,才會煥然一新。我真的很想回家。

2019/01/15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霧霾籠罩數週,曼谷發萬份口罩並將執行人造雨計畫

專家指出,曼谷數週來「霧濛濛」的主因包括交通繁忙及隨之而來的大量廢氣排放、郊區農夫保留收穫季後焚燒農地的傳統、工廠排汙,以及建築工地粉塵。氣候的季節性因素則讓相關現象難以排除。

2018/11/17 | 李修慧

燒煤不行,燒有毒廢家具可以——中國山西「減碳」措施粗暴上路

為了取暖,當地居民把舊家具、廢舊地板和枯枝朽木都撿回家燒,燒後產生刺鼻濃煙,居民表示,「你看看這塊地板,都是含很多膠的,我們也知道燒起來有毒,污染甚至比燒煤的污染還大,但我們也沒辦法。」

2018/05/01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北空污問題,彰顯的是「政府假執法之名,行削弱之實」的現象

泰北清邁等地PM2.5濃度遠遠超標,以「刀耕火種」方式生活的山地居民,被視為佔據並破壞森林地。然而,政府「還地於林」計畫,一隻手起訴原生居民,另一隻手卻默許投資者違法開發捕獵⋯⋯

2018/03/16 | 新作坊

還原天空真正的顏色:暨大學生如何讓民眾對空污有感?

對於暨大服務學習空污小組的同學而言,服務學習課程開創了為社會付出與貢獻的機會。透過一學年72小時的服務,學生對於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事件有更多了解,更有機會運用自身所長為環境做些實際且有益的行動,同時也進一步認識「服務」的本質。

2018/02/02 | 羊正鈺

入冬最強「寒流」發威:兩張圖看最低溫幾度?要冷多久?

週末至週一,中部以北低溫下探7度,沿海空曠地區7度以下。尤其是北部地區,週六起低溫10度以下將持續達60小時。

2018/02/02 | 台大風險中心

空污問題並非無解:美國「乾淨空氣跨州規範」對台灣的啟示

污染越界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美國長期以來也受到污染跨越州界,互相訴訟的問題,從1907年的第一起案件,到1963年乾淨空氣法案的催生至今的種種修正案,落實權責劃定和實證研究,空污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