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臺灣之青年團與地域變貌》:台灣人的上升志向與分裂——以新莊街為例
圍繞青年團的種種「選拔」,也是因為不輸給他人的台灣年輕人有著強烈上升志向,才能發揮功效。反過來說,正因為被殖民者的力量不能被等閒視之,總督府才不得不分階段實施青年團政策。
防洪、拱吳、挺黃:國民黨「草協聯盟」舉改革大旗行鬥爭之實?
敗選後的國民黨,為塑造改革形象,在黨中央支持下,由青年團系統組成草協聯盟,表面上打著改革口號,實際上爭搶黨內資源及話語權,並作為「防洪、拱吳、挺黃」的勢力。
讓孩子長出他們最獨特的模樣—常春藤名校教授三寶媽,許雅寧的快樂教養術
哥倫比亞大學雙語教育博士、同時也是三個孩子母親的親子作家許雅寧,認為唯有快樂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身為父母該怎麼提供好的工具與環境,讓孩子自然而然擁抱學習?
國民黨要如何贏得年輕人的心?比較吸引我們的是「分配正義」,絕對不是「拼經濟」
這些面向的改革可能會有阻力,會讓富人大跳腳,建商會反彈,工商團體會反彈,但問題是,國民黨想要的是這些有錢人的獻金,還是想要大眾的支持與選票呢?
民進黨318後的青年政策總體檢:從無感到反感,請不要羞辱青年的智慧
青年世代對於政治是有其想像的,可是一旦你的政策無法讓青年感受到誠意,甚至是羞辱青年的智慧,那麼也不過是把青年的力量繼續往外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