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非暴力

非暴力(英語:Nonviolence,來自梵語:ahimṣā,即不害,「不希望傷害或殺死」)是指一種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對自己或其他人造成傷害的個人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09/30 | 精選書摘

一行禪師《禪與拯救地球的藝術》:我們的敵人不是其他人。我們的敵人是憎恨、暴力、歧視和恐懼

本書收錄許多一行禪師啟迪人心的禪修方法、禪宗故事,以及他投入行動主義的體驗。此外,還有禪師弟子獻嚴法師的補充評論,引領我們打開全新的視野,展開另一種生活,為自己、人際關係和地球帶來真正的療癒與平衡。

2019/04/02 | 精選書摘

《什麼是暴力》:「非暴力」與「容忍」有辦法對抗暴力嗎?

「非暴力」能終結暴力嗎?應該要「容忍」的民主,如何能對抗暴力且不放棄其原則?「不寬容」是否可被容許?我們必須將自由賦予敵人嗎?而在什麼範圍內,公正可以使用暴力來結束暴力?

2019/04/01 | 精選書摘

《什麼是暴力》:「非暴力」與「容忍」有辦法對抗暴力嗎?

「非暴力」能終結暴力嗎?應該要「容忍」的民主,如何能對抗暴力且不放棄其原則?「不寬容」是否可被容許?我們必須將自由賦予敵人嗎?而在什麼範圍內,公正可以使用暴力來結束暴力?

2018/11/05 | 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

達賴喇嘛呼籲「非暴力才是正道」:靠教育成就慈悲的心與微笑

諾貝爾歷屆得主一齊呼籲各國,明訂去核化日期;去除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與防禦武器,變成去軍事化的和平世界,這也是需要系統與步驟。步驟上首要在物質上去武器,次要是在心靈上將忌妒、憤怒與憎恨去除,這些都要靠教育成就慈悲的心與微笑。 

2018/01/29 |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

馬來西亞人權組織的經驗,對香港有何啟示?——專訪「人民之聲」葉瑞生

我們需要探討同時使用其他渠道來捍衛應有權利的可能,如法律途徑、國際壓力、民眾教育和社區組織等,並作長時間抗爭的心理準備,所有問題不是一次集會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