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專訪】環境部長薛富盛:核廢料無法再利用,政策方向仍是非核家園;「資源循環促進法」明年初預告

核電議題又再浮上檯面。對此,薛富盛提出2點,首先,國家政策就是非核家園,已經非常清楚;第二,就科學角度,現在要求的是「資源循環」,也就是製程產生的廢棄物有沒有辦法處理、再循環。他強調要「以終為始」,事業單位在開發計畫中,就要規畫如何處理最終的廢棄物;從這個角度來評估台灣是否有辦法處理核廢料的問題,之前累積的是否有辦法解決等;「不能事業生產完後卻成為社會的問題」。

2023/07/17 | 《思想坦克》

解讀監察院「513、303」大停電調查報告:矇著眼推核電,看甚麼都是黑電

監察院報告提及核電廠中有使用輕油發電機發電,因而報告中有「形同黑電」的敘述。報告出爐後,特定媒體引用「不具名監察委員」的意見指「用核電就要光明正大」。國民黨、民眾黨政治人物接力大作文章,以不實的資訊攻擊非核家園政策。

2023/06/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蔡英文:2025非核家園政策還在,卸任前盼有核四廠轉型規劃

副總統賴清德5月底出席一項校園座談拋出將停機的核能機組,在緊急時刻重啟,外界質疑民進黨2025非核家園目標出現鬆動。總統表示,賴副總統當日被問及的是,假若台灣面臨「被封鎖」的極端情形,影響外部能源沒有辦法進來時的因應方式。

2023/05/31 | 環境資訊中心

賴清德稱台海封鎖可用核電應急?行政院澄清:絕無延役考量

賴清德的「核電備用說」遭在野黨批評非核家園政策髮夾彎。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強調,「非核家園」的願景是台灣共識,政府立場從未改變,各核電廠除役期程也照計畫進行中,並無延役考量,面對如封鎖等極端情況下的緊急需求,政府也會周全思考各項既有能源生產方式,確保台灣在非常態時期擁有妥善因應緊急情況之能力。

2023/05/07 | 《思想坦克》

詹順貴:從半屏山核電廠到機器人大軍,郭董有如把國家體制與政策當兒戲

政治人物為了贏得選舉,勢必盡可能爭取選票,遇到爭議問題會迴避不回答,為了藏拙也可以一再重複滿嘴的空話,這都可以理解,但道德底線應該是不能用不實的話、乃至刻意造假的事件欺騙社會。

2023/03/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核二廠2號機14日開始降載除役,學者建議務實考量延役,王美花:法規與事實面都不可能

媒體追問電價調漲可能性,王美花表示,俄烏戰爭造成全球燃料成本大幅上漲,各國電價上漲之餘,通膨也居高不下,且核能占比較台灣高的韓國、法國,電力公司虧損數均較台電多,是全球都受到拖累。

2023/03/0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經濟部能源局研擬白皮書,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

經濟部表示,台灣推動光電,除了採取屋頂型設置目標外,地面型光電也以閒置土地活化或複合式利用方式推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另隨國土計畫法施行,經濟部透露,能源局正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下,以利與其他用地調和。

2022/09/08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盟公布2021永續施政評比:八成縣市人均用電上升,超過半數同意「非核家園」

2021年各縣市再生能源皆有所成長,然而在能源轉型及氣候變遷已刻不容緩的如今,各縣市用電量卻不減反增——2021年有高達八成縣市的「年總用電量逐年變化百分率」及「人均用電量逐年變化百分率」都是上升的。

2022/07/18 | 《科學月刊》

缺乏能源的台灣,電力從哪裡來?未來三年台灣將處於供電極度吃緊的狀態

對於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台灣而言,以「非核家園」為主幹的能源轉型政策,除了衝擊過往穩定的供電系統,也逐漸侵蝕既有的能源安全。過度躁進的非核與增氣減煤路徑規畫,既無法確保短期內的供電穩定,更無助於中、長期的電力發展及減碳目標的達成。

2022/07/16 | TNL 編輯

馬英九:歐盟認定核能是綠能,勿死守非核家園,民進黨反擊:論述如同九二共識般貧瘠

馬英九指出,蔡政府在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極為遲緩且昂貴的情形下還堅持廢核,完全無視於電網脆弱、能源短缺、供電不穩。政府耗費上兆新台幣發展綠能,要取代同樣是綠能的核電而非火力發電,更是先進國家絕不會犯的奇怪錯誤。這就是台灣當前能源政策最荒謬的笑話。

2022/01/15 | 精選書摘

【小說】《穿雲少女》推薦序:沒有快樂結局的反童話,穿過輻射雲的倖存少女冒險逃命之旅

在初次獲知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的五分鐘前,我做夢也沒想過,我會以核反應爐的危險性為題寫一本書。然而,我很快就寫下這本小說《穿雲少女》,故事中的核電廠事故就發生在我們人口密集的德國境內,敘述一個少女在嚴重的核事故後不僅失去家人,更得為自身的生存而戰。

2022/01/13 | 地球公民基金會

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跳票,絕不只是王美花說的「分母變大」而已

用電過度成長、綠能發展不足,2025再生能源無法達標,王美花部長日前受訪前,執政團隊從未主動向社會揭露,而其原因除了分母變大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其他因素。

2022/01/04 | TNL 編輯

用電量大增,2025年綠電2成難達標:工總籲2050淨零排放別急入法

台灣能源政策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將佔20%,燃氣佔50%,燃煤30%,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將僅佔15.2%,占比無法達標,經濟部歸因半導體用電量大增,導致實際與預估值有所落差。

2021/12/06 | 新社會政策雜誌

是什麼造成台灣綠電的發展瓶頸,讓「能源轉型」需要不斷趕路?

倘若沒有在2016年積極展開能源轉型行動,台灣產業恐怕連想跟上國際的機會都沒有,這也凸顯了除了技術問題外,是否有時間、有制度、穩定地推動轉型,避免政策因當前即時性爭議而反覆打轉,就是台灣綠電發展是否能夠順利的關鍵要素。

2021/03/11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311十週年:政府逐漸停止支援避難者,但社區真的「復興」了嗎?

311之後,在日本有許多人為了停止核電廠,為了改變社會而站了出來,但原本決定在2030年之前達成非核家園的政府,卻在政權交替時回到原點,指出輻射暴露、汙染風險的這一方,反而遭受有如釋放謠言的加害者般對待。

2021/03/10 | 李秉芳

311十週年民進黨稱「核四公投是核災公投」,黃士修反擊:政治才是問題

蔡英文表示,即使排除萬難,讓核四2台機組都發電,發電占比也大約在6.5%左右。然而在目前的中午尖峰時段,太陽光電的占比已經超過6%;風電也全力在追趕進度。

2021/02/25 | 李秉芳

支持藻礁公投就是支持國民黨和重啟核四?6個QA看懂「中油三接案」

由支持核電陣營提出的「重啟核四」公投已在去年成案,而且國民黨也同樣予以支持;這讓綠營認為,國民黨背後的動機,其實是切斷台灣能源轉型的道路,讓民進黨「非核家園2025」的目標無法達成、政見跳票。

2020/08/06 | 環境資訊中心

耗時25年將核二廠除役後,用過的燃料棒要儲存在哪裡?

核二廠也將於明年啟動除役程序,其中關鍵性的高放射性核廢料「用過燃料棒」,因為室內乾貯設施預計至少要2029年才能完工,因此將會先在將先在室外乾貯,室內乾貯設施完工後再行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