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 |
「期盼鞭刑」反映社會集體召喚暴力的傾向
各網路平台上的留言,反映了多數民眾對鞭刑之於懲治罪犯與重建秩序的期待。這種對於身體性刑罰的「熱烈盼望」,點出人們對於屢次發生刑事案件的社會環境,已是高度的不滿、不安。然而,破壞秩序的酒駕、性侵犯固然可惡,惟人們對鞭刑的聲聲呼喚,反映出社會集體召喚暴力的傾向,亦值得我們注意。
在印尼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一座清真寺外,31日有數百人旁觀2名青少年因公眾場合擁抱被處以鞭刑。亞齊省嚴守伊斯蘭律法,包括賭博、飲酒、及同性性行為或婚外情都有可能被處以公開鞭刑。
在印尼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一座清真寺外,31日有數百人旁觀2名青少年因公眾場合擁抱被處以鞭刑。亞齊省嚴守伊斯蘭律法,包括賭博、飲酒、及同性性行為或婚外情都有可能被處以公開鞭刑。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新加坡多次取得各國領袖信任,屢屢成為歷史協調者及見證者?
各網路平台上的留言,反映了多數民眾對鞭刑之於懲治罪犯與重建秩序的期待。這種對於身體性刑罰的「熱烈盼望」,點出人們對於屢次發生刑事案件的社會環境,已是高度的不滿、不安。然而,破壞秩序的酒駕、性侵犯固然可惡,惟人們對鞭刑的聲聲呼喚,反映出社會集體召喚暴力的傾向,亦值得我們注意。